目前分類:愛當全職媽媽 (1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_MG_8873.jpg  

 

四歲魔咒(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我還沒當母親之前,甚至已經當了母親,我很討厭別人告訴我『零到三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這樣的話,我一直以為,這是商人的用語,我也一直以為這句話挑起了父母的焦慮,好像不讓孩子去學點什麼,就會耽誤孩子一生一樣,讓父母有無限的恐慌,我不懂這一句話的真正意思。

 

那時候的我不懂,也不知道為什麼有好多的父母,當一有孩子的時候,把孩子捧在手心百般疼愛,抱著孩子又親又吻,當孩子長大之後,跟孩子講話卻滿身的憤怒與不耐煩?

 

為何從談起孩子滿身的慈愛,變成了滿口的怨?為何從口口聲聲的「寶貝」變成了『死小孩』與『顧人怨』?

 

我不懂,很多人告訴我,孩子四歲是一個關鍵期,四歲以前都可愛,四歲以後就不可愛了,這是『四歲魔咒』。

 

我也不懂,為何吳老師的Green House會堅持零到三歲的孩子參加,而且一定要直系血親全程陪同?

 

我不懂的事情很多,但是我知道,我想懂的事情,我一定會搞懂。

 

後來經過了孩子的共玩團,然後慢慢的轉變到了共學團後,這一群的父母,每一個對教育都有很大的理念,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常常互相交換着看法,我們也常常討論着自己的不同。

 

這樣的父母聚在一起,可以看見每一個父母的不同。

 

同樣面對孩子用哭泣的方式討一樣東西,有些父母抱著孩子,慈愛的解釋現在無法買到這樣東西,有些父母陪在孩子的旁邊,等他哭泣完再來談 ;有些父母鼓勵着孩子有委屈就哭大聲點沒有關係,爸爸陪你。

 

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對待着自己的孩子。我很搞笑,常常讓孩子們哭笑不得,有人有我學不會的強烈耐心,有人有我就算重新投胎都不可能會懂的溫柔。

 

面對孩子哭泣的耐心,每個人不同,卻有各自的處理方式。

 

我們努力的在不傷孩子的前提下,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索愛,也讓孩子懂得,懂得自己的情緒,也懂得跟父母對話的方式。

 

因為這樣,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每個孩子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如此強烈且外放,一點都不需要隱藏。

 

每一個孩子教養的方式有大原則的相同,卻有很多很多的不同,不懂的事情,想不通的事情可以互相討論,對於別人對待的方式,我們會給予建議與討論,不過,只要不傷孩子,每個父母處理方式的不同,我們都會互相尊重。

 

這中間,我也有許許多多的疑惑,某些父母處理的方式,我不一定會完全的認同,但是我很尊重,只是想著,如果是我,我會如何。

 

吳老師曾經告訴我,每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樣貌,沒有人是可以完全複製別人的教養,也是因為這樣,每個父母的選擇不同,這個社會才會如此的精彩,才會有不同的每一個人。

 

這些一點一滴的疑惑,累積的一直一直存在我的心中,直到最近,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同遊沖繩,才得到了最大的解答。

 

因為一家三口連續六天五夜二十四個小時鎖在一起,在車上,該跟孩子如何對話,該如何看待孩子的行為,該用什麼方式跟孩子玩,該用什麼方式跟孩子聊天,該用什麼方式跟孩子解釋,該用什麼方法讓孩子配合著大人的行程,又該用什麼方法讓孩子看懂大人的配合。

 

孩子也懂得如何用我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跟我們討論與要求一件事情,她也懂得怎麼表達她的需求與疑問,她懂得怎麼跟我們對話,怎麼表達她的意見,怎麼表達她的想法而不會讓我們有煩躁的情緒。

 

我們沿路開著車聊天,唱歌,搞笑,用我們一家都開心的方式度過每一分每一秒,沒有漫罵、沒有扯開喉嚨的嘶吼,我跟女兒甚至吵了一場互相陳述立場,不惡意傷人,不用父母威權壓制的架。

 

我們在六天五夜的自助旅遊中,檢驗了過去四年,三個人的相處成果。

 

那個當下的我終於瞭解了,所謂的『〇到三歲是教養的關鍵期』這句話,是父母與孩子一同的成長關鍵期,這三年中,一起找出父母與孩子對話與互相瞭解的方式,一起看懂孩子的行為,用不同的方式解讀,然後一起選擇了一家人最舒服的相處方式。

 

我懂了吳老師的Green House會堅持一定要孩子零到三歲,且直系血親全程陪同的原因,其實只為了在這段時間親子之間更相互瞭解。

 

我也懂了所謂的『四歲魔咒』,零到三歲這段時間,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是可愛,不管做了哪些事情都柔柔軟軟的分解了父母的所有想法,當孩子四歲了,失去了幼童的可愛,很多事情,幼兒期做的事情,大人會覺得可愛,四歲之後大人卻覺得厭煩。

孩子長大了,將我們從小對待他的一點一滴全部如此孝順地還給我們,我們卻不一定可以面對那照鏡子般的殘忍。

 

如果三歲前沒有找出跟孩子相處模式,四歲後就容易失去耐心了,四歲是一個關鍵期,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從天使轉惡魔的關鍵期,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四歲魔咒』

 

我也懂了,原來,每個共學團的父母,用不同的方式在對待着自己的孩子,形成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就如同吳老師說的,就是因為每個父母的不同,孩子才會有不同的精彩,而我們也不過是在用我們可以忍受,可以自在的方式,在教導着孩子與我們相處。

 

我的孩子很懂得怎麼跟這個沒什麼耐心,卻很有想法的媽相處,她懂得怎麼跟自己的父親對話,怎麼愛我們?也懂得我們的愛。

 

而這一趟旅程中,我解開了我心中埋藏很久很久的疑惑,也深深的瞭解,孩子從小到大一起陪她成長所走過來的一切,都沒有白走,我跟老公莫名奇妙的考過了『零到三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的這一關,我們找出了一家人最自在地相處方法,沒有謾罵,也沒有人有委屈。

 

我開始瞭解也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特色,只因為他們的父母選擇了屬於他們最自在的教養方式。

 

我的孩子或許不符合別人乖巧的標準,不符合別人對一個女孩的印象,但是,她是我跟老公相處起來,最舒服與自在的孩子。

 

我們跟孩子相處不需要扯開喉嚨,不需要板起面孔,我們三個人,可以很自在很自在地用我們最舒服的方式互動。

 

莫名其妙的我走過了孩子四歲魔咒的這一關,即使她快五歲了,她還是我的寶貝。


看著孩子的眼神,我還是充滿着屬於一個媽媽看著自己寶貝那種『無可救藥的變態愛戀』。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博客來書店: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五月27日前優惠一本198元 目前庫存到貨了!

金石堂網路書店: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優惠特價198元(不知道到哪時候)

誠品網路書店:我不是天生會當媽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0932139369#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這是比較久以前的書,寫女兒兩歲以前的心情,也請支持,謝謝!


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博客來書局: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誠品: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常常沒貨無法購買

金石堂: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樂當幸福不良媽媽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_MG_3279  

相信你可以(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 Antonia Wang)

 

我其實不是一個好女兒,公證結婚滿了六個月才告訴母親,懷孕快滿四個月了,還是因為陪媽媽去按摩才講出來,第一本書出版了,母親拿到書才知道。

 

今年的母親節,我的第二本書『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就要出版,這一次,我選擇了出版的前一個禮拜,回家親自告訴母親,當我鼓起很大的勇氣告訴母親的時候,母親問:「會不會被騙錢?人家說當作家不好賺錢,養的活自己嗎?」

 

雖然我的母親知道,我從來不需要為了養活自己而工作,我也不是為了錢而寫作,她知道我不喜歡出名,卻永遠莫名其妙地站在風頭上,她懂我的能力,但是她卻說出了她的焦慮。

 

那當下的我,有一點點不被自己母親信任的感覺,也有一點點被自己母親擔心的幸福。

 

一種屬於孩子被擔憂的幸福。

 

因此,這幾天的我在想著,我的母親相信我什麼,又不相信我什麼?

 

她相信我有能力一個人去環遊世界,卻不相信,我會好好的愛護自己的身體。

 

她相信我可以熬過許多的政治黑暗,卻不相信我有能力去看一本合約書。

 

她相信我可以帶好孩子,教好孩子,卻不相信我可以在教育中不受傷。

 

我的母親,還是有屬於一個母親的焦慮,即使我的少年白早就佔滿了我的髮稍,她依舊如此擔心着。

 

我想,我的母親應該不知道,現在的我,敢一個人拿著包包就出國自助旅行,現在的我,敢機票買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走,我這樣的能力,在於,一向路痴的母親,如此相信著,只要跟著她女兒,她就不會迷路,她就可以玩得高興又可以平安地回到家。

 

我的母親也應該不知道,一路上的我,有辦法處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走過大大小小的風雨,都只是因為我的母親相信,『我女兒懂得比較多,處理事情比較厲害』。

 

現在的我,終於知道了,我的能力不一定來自我母親怎麼教,而是來自於,我母親對我的『我相信你可以』、『反正妳一定比我強』。

 

我的孩子還沒有進共玩團之前,我很不喜歡帶她去湯姆熊那種玩投幣式的電動車場合,總是,孩子在玩的時候,我拿著一把代幣,在旁邊看著,每當孩子要玩的時候,總是要抬頭看看我願不願意讓她玩。

 

那時候的我,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金錢,我也不相信未滿三歲的孩子知道同一個代幣可以發揮更多的效能,於是,我管着錢,還管着當她要玩一個四人座的電動車時,快幫她找其他的朋友一起來坐。

 

進了共玩團後,有一次,我們又跟孩子一起到了那樣的遊戲場合,郭老師的方法是,每個孩子換一百元代幣,用小小夾鍊帶袋子包著,每個孩子一人一包,用完就沒有了,這也變成了我們後來一直採用的方法。

 

那時候我的女兒拿到一大包的代幣,整個人眼睛都發亮了起來,於是,孩子們開始自己開會討論,這個車車要三個代幣,所以拉了三個人,一人投一個代幣。

 

可以坐兩個人的車車,只需要一個代幣,他們說好:「這次你請客,下次換我請。」

 

那一天的我,站在孩子的旁邊,終於體會到了,當父母很相信孩子的能力時,孩子的能力會有多大的激發。

 

一直到孩子現在已經快五歲了,最近又去了同一個地方,現在的他們會開始選『這個要花四個代幣,只能坐兩個人,不要好了!』, 『這個投兩個代幣,可以兩個人坐,不過只會掉下來一個玩具,那我們輪流投錢,一起玩兩次,這樣就可以拿到兩個玩具了。』

 

『這個不好玩,不要浪費錢』,甚至他們開始自己討論與安排,這次誰跟誰坐,下次誰又跟誰坐。

 

有爭執的時候,他們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一起找方法,一起協調,大人們只晾在旁邊,毫無作用。

 

當孩子手上的錢越來越少的時候,我的女兒眼睛看向了推幣機,只要丟一個代幣下去,堆幣機很有可能掉下好多好多的代幣,她的眼睛發亮,我心想「那算有點賭博的性質,要不要讓她玩?」

 

後來的我,選擇相信孩子閉嘴,女兒把錢丟下去,堆幣機上的代幣,一個都沒有掉下來,孩子們研究幾次後說:「下次不要玩這個,因為每次錢都不會掉下來。」

 

我的孩子快五歲,要去廁所的時候,一定要人陪。

 

我的孩子快五歲,走路走一走,還是希望爸爸媽媽可以抱她。

 

我相信她可以一個人去廁所,我相信她也可以慢慢走很遠,但是,我也相信她要撒嬌。

我相信,一個連上廁所都要有人陪的孩子,她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錢,即使,幣值的大小她還不是很懂。

 

我相信,孩子即使還沒滿五歲,在共學團當中,他們已經很熟悉的自己協調事情,自己討論事情,她也有辦法處理與經營她的人際關係,能力甚至比我強。

 

我相信,我的孩子雖然還沒滿五歲,很多時候,面對別人的不友善,她已經懂得如何不受傷的應對。

 

最近的我常想,現在的父母一直想要在孩子面前當個老師,我們總是想要教孩子什麼,而那教的過程,是一種想法的互動討論?還是一種「我比你厲害」、「我不相信你可以」的傳達?

 

而那小小的放手,是不是也在告訴孩子『我相信你可以』?

 

親愛的孩子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我會在每個尊重中告訴你們:


『我相信你們可以』、『反正你們一定比我強』





我的新書『我不是天生會當媽』,孩子三歲前的思緒態度記錄,母親節正式販售,請大家多多捧場,謝謝!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_MG_9629.JPG  

請問,需要幫忙嗎?(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一次共學的時間,孩子們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在遊戲着,我坐在角落看著孩子們的相處,一角小寶拿著大拖把,正準備要拖地,大大的拖把拿起來很吃力,每一個走過他身邊的大人都會說:「哇!小寶辛苦了,請問需要幫忙嗎?」

 

小寶搖搖頭,然後繼續着他的工作。

 

另一邊,剛滿三歲的阿卉走到鞦韆椅前面,然後指著鞦韆椅對著蘋果媽媽說:「蘋果媽媽,請幫忙。」,蘋果媽媽看著她問:「請問,妳需要怎樣的幫忙?」

 

阿卉說:「請抱我上去,幫我推。」

 

那一天,我發現在共學團的場地裡面,父母們最常常對孩子講的話,就是:「請問,需要幫忙嗎?」

 

或者就是,「請問,我該如何幫你?」

 

這幾句話,就像是每天都必須要說的話,每天都可以聽到,有時候是孩子們說,有時候是大人問。

 

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一句話的意義有多重要,直到有一天,看了一個描述妥瑞症患者的影片『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

 

這是由真人真事所拍成的電影,故事中的主角小時候常常不由自主地抽搐扭動、吠叫鬼吼,從小他的父親、鄰居、其他孩子與老師嘲笑他、誤解他,讓他童年與求學的生涯充滿了委屈與痛苦。

 

直到某天,校長知道這是一種神經性疾病的症狀,才幫助了他獲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接納,這個校長只當著全校的面前,讓他陳述他的疾病後,只問他一句:「請問,我們該如何幫助你?」

 

 

「請問,我該如何幫你?」

 

這一句話,忽然讓人覺得好幸福。

 

這一句話,即使別人還沒真的幫忙,聽到這一句話時,那種需求被照顧到的感覺,真好。

 

我回想我的求學生涯,生命中有許許多多的貴人,但是,我竟然沒有聽過這一句話,從來沒有人對我這樣說過:「請問,我該如何幫你?」

或許,對我的父母而言,我是一個叛逆頂嘴,心永遠不可能受傷的孩子。

 

或許,對我的朋友而言,我是一個凡事可以出來喬的大姐頭,只有我幫人,沒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

 

或許,對我的同事而言,我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女強人。

 

所以,不需要問我:「請問,我該如何幫你?」

 

成績考爛的時候,老師的藤條往我的身上揮過來,那代表着,老師責備著我的不用功,卻不去想「或許這個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她無法處理的障礙」、「或許這個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理解」。

 

做事情虎頭蛇尾,時間規劃的不好,事情拖到最後一刻才做,只有被罵卻沒有人問「是不是不懂時間規劃?需要幫忙嗎?」

 

看到很爛的成績,看到只有某一科很爛的成績單,卻沒有一個人問過我:「請問,需要幫忙嗎?」「需不需要,一起找看看可以讓妳理解的方法?」

 

看到在人際關係中茫然的我,長輩只會說:「一定是妳脾氣壞,朋友才會吵架。」卻沒有人問事情的前因後果,沒有人問過我:「要不要一起看看問題出在哪裡?」、「請問需要幫忙嗎?」

 

「請問,還好嗎?」「需要陪嗎?」「需要個擁抱嗎?」

 

到底是因為沒有人問過,所以我也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別人的幫忙,才一路上都很倔強的自己走過?

 

還是,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被幫忙?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結?

 

是不是連我都不知道,怎麼開口?

 

每當,共學團的父母在談論孩子的狀況時,談到某個孩子可能不懂得如何開口跟別的孩子玩時,沒有人罵:「那個孩子的個性就是孤僻!」,而是總會有人問:「那我們該怎麼幫助他呢?」

 

當孩子不懂得如何不傷人的拒絕別人時,我們不會想反正換他要跟別人借的時候被拒絕,就會懂了,而是,「我們該如何幫忙?讓孩子懂得,如何不傷人的拒絕?」

 

當孩子看不懂朋友的情緒,莫名其妙的一大早大聲打招呼,卻被反嗆,我們不是罵孩子「妳白目嗎?不會看人臉色!」,而是,想辦法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起床氣?看懂得自己的脾氣,看懂得別人的想法。

 

當孩子們一起排擠不認識的孩子加入遊戲,我們不會罵:「這是大家的溜滑梯,不可以你們佔著。」,而是去看看到底孩子需要幫忙的,是不是不懂得如何認識新朋友?

 

於是,每次遇到陌生的孩子想加入,我總會很大聲地打招呼:「你好,我是彈彈媽媽,那是我的女兒彈彈,請問你叫什麼名字呢?」

 

陌生的孩子說:「我是XX。」

 

我回答:「挖~很高興認識你,孩子們,他叫做XX,太棒了!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朋友。」

 

遇到事情的時候,讓孩子們看懂自己所有的狀況,因為看懂狀況,才知道哪邊需要別人的協助,該找誰幫忙,又該如何開口。

 

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先幫孩子扣帽子,不下批評,不冷漠地想「反正過陣子就好」,而是去想「是不是孩子面對了他不會說的困難?」「我該如何幫助他?」

 

孩子不喜歡跟別人相處,不罵他孤僻,而是想「我該如何幫他面對人群?」

 

孩子不喜歡上學,不是偷懶,而是想「他遇到了什麼問題?」「我們該如何幫助他?」

 

孩子生氣就亂罵人,罵髒話,我們想的是,該如何幫助孩子們知道,「生氣是一個很好的情緒,不過,生氣的時候傷害別人會有什麼後果?」「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憤怒情緒,卻還可以冷靜的不傷人?」

 

於是,每當我受傷,每當有大人不舒服,每當有孩子受傷,總會有其他的孩子們走過來,問着:「還好嗎?需要幫忙嗎?」

 

 

夜晚,當我收完所有晾乾的衣服準備進屋的時候,女兒看著我抱著一大堆的衣服,如此理所當然地問:「媽媽,請問需要幫忙嗎?」

 

那個當下的我,

 

知道了自己的困難被看到,知道了自己的情緒被尊重著,知道着有人體貼着我。

 

女兒的那一句「請問,需要幫忙嗎?」

 

幸福到迷濛了我的雙眼。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_MG_9418.JPG  

學著對一個人好(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我是一個很討厭走進去美容院的女人,我討厭那種帶著滿身香氣回家的感覺,夜晚睡覺的時候,滿頭的染髮香氣總會讓我的頭又暴痛。

 

即使如此討厭走進美容院,少年白的髮質總是逼著我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到美容院報到。

 

去美容院最大的享受就是洗頭的時候,順便學著別人如何頭皮按摩,我常常去按摩的時候,不是閉着眼睛休息,而是閉着眼睛記著別人如何的按摩,記住哪樣的手感可以讓被按的人感覺到幸福,那樣的力道可以讓人感覺舒服。

 

於是,全家出門泡溫泉之後,我可以幫母親按摩身體,晚上入眠前,我可以幫老公按摩,當有孩子之後,每天晚上,我喜歡幫孩子按摩。

 

我喜歡那種用手觸摸心愛的人的感覺,我喜歡那種兩個人之間不需要說話,透過按摩的手,就可以傳達的溫柔,我喜歡按摩的時候,兩個人之間那種幸福的氛圍,我喜歡那種空氣中透著精油的香氣,有著幸福的蔓延。

 

我從來沒有想過,每天幫孩子按摩到底會不會寵壞孩子。

 

從我很小開始,很多人都告訴我,妳有很棒的父母,妳該懂得珍惜。

 

從我結婚開始,有很多人告訴我,妳選了一個很棒的男人,妳該懂得珍惜。

 

從我有孩子開始,我看著孩子健康的笑容,我告訴我自己,老天給我最棒的孩子,我該懂得珍惜。

 

我常常想大家口口聲聲的「珍惜」到底是什麼?

 

人該如何「珍惜」一個人?珍惜一段情?珍惜一段緣?

 

『珍惜一個人,就是對一個人好,就是懂得如何對他好。』,這是一個老師回答我的答案。

 

於是,我開始觀察,我們都是用哪樣的方法,去對一個人好。

 

我看著身邊有些人,找到了一個溫柔善良的男人結婚,卻因為「對他好」而天天叨念,天天罵,於是,婚姻成了一種痛苦,也成了一種的枷鎖。

 

我看著身邊有些人,找到了一個很愛的女人,卻因為想要「對她好」而處處限制她的行動與穿著,害怕着她的安危,害怕着她的自由所帶來的危險,於是,那些所有的限制,卻成為他對自己心愛的女人的「好」。

 

我看著身邊的某些父母,對孩子好的方法,就是罵與打,卻看不到孩子眼中的傷。

 

每當我看到這些事情,我總是想,是不是我們都不懂,什麼叫做珍惜,而什麼才是真正的「對一個人好」。

 

是不是我們從來沒有學過如何真正的對一個人好?

 

有了孩子之後,我也跟一般的媽媽一樣,會擔心買太多玩具給孩子會不會寵壞了孩子。

 

會煩惱,孩子要求一樣東西我拒絕的時候會不會讓孩子覺得受傷害?

 

我害怕給予,我也害怕拒絕。

 

後來,與共學的父母討論之後,郭老師叫我去學著如何「放心給予、放心拒絕」

 

於是,我們給予的時候會讓孩子懂得我們想要讓他們開心的心情。

 

我們拒絕的時候,也會告訴孩子我們的考量。

 

我讓孩子懂得,當我幫她按摩的時候,是我對一個人好的方式。

 

當我留一盅湯給晚歸的老公時,我讓孩子知道,那是我對她父親好的方式。

 

當我出門的時候,留一盞燈時,是我對下一個回家的人,體貼的方式。

 

當我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時,是我對一個人的尊重方式。

 

當我帶走孩子到房間內讀書,將客廳留給老公一個人獨處工作,那是我對她父親工作的尊重。

 

當我告訴孩子,我身體很不舒服,請讓我休息不帶妳出門玩,那是我告訴孩子,我對自己身體好的一個方式。

 

當我告訴孩子,我不喜歡她用這種語氣跟我說話,我會有受傷的感覺,請她跟我說對不起時,那是我對我自己感覺的尊重,那是我對自己好的表現。

 

當我買東西給孩子的時候,我會告訴她,那是我想等妳看到這個玩具時,一定會很開心時,我才買的,我讓孩子懂得,那也是我對她好的一個方式。

 

幫孩子準備出遊的餐點,幫孩子準備衣服,在孩子口渴的時候遞上一壺水,那是我想讓孩子知道,那是我對一個人好的方法。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我在我的一舉一動中,告訴着孩子,親愛的孩子,我不會擔心我自己是不是寵壞妳。

 

我不會擔心,自己的拒絕是不是讓妳受傷。

 

當我開始學著對妳放心地給予,也放心地拒絕的時候,我才真的終於明白了。

 

我不選擇謾罵來表示,我真的關心一個人 ;我不選擇打人,來表示我對他好。

 

我不選擇撈撈叨叨來表示,我愛著一個人。

 

我不選擇限制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來表示這個人對我重要。

 

親愛的孩子,

 

當妳躺在床上,我用着我的手幫妳按摩時,享受着沒有言語,只透過手來傳達我們的幸福時。

 

那是我在告訴妳,這是我對一個人好的方式。

 

親愛的孩子,

 

現在的我才終於懂得,所謂的「珍惜」,是在自己也很舒服的狀態下,用兩個人都不委屈的方式,對自己好,也對別人好。

 

親愛的孩子,

我們一起學著珍惜每個當下,每個緣分,每個幸福。

 

我們一起學著如何,對一個人好。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_MG_8080.JPG  

全部的自己(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很小的時候,鄰居的一對姐弟父親過世,那時候的我還小,那對姐弟也只是小學五年級跟三年級而已,他們向學校請了喪假,我一直不知道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哀悼,在心中給予他們無限的同情。

 

某一天,當我走出家門口的時候,卻發現正在休喪假的姊弟倆正一起玩得很開心,那時候的我很震驚,心中還想著:「真是的,父親死了還在玩,竟然還可以笑。」

 

後來,慢慢的等我一天天地長大之後,在長輩的喪禮裡面,我聽到了許許多多的評論:「那個某某某,虧她還是讀書人,奶奶過世了竟然沒哭。」、「那個誰誰誰,昨天吃飯還笑得很開心,到底搞不搞得懂家裡面在辦喪事。」、「那個誰的兒子,奶奶死了還要出國玩。」

 

那時候的我才知道當初的自己有多殘忍,我們批評著別人的情緒,用我們自己的觀點,來決定別人應該哭多少?笑多少?開心多少?悲哀多少?

 

有一次參加一個很親的長輩喪禮,拿著香在靈堂跟著祭拜的時後我卻想著:「現在的我對別人來說,夠不夠哀傷?該不該哭?還是哭的太誇張了?這的時間該不該哭?」,我忘了我該有的哀傷,我忘了我正失去一個很棒的長輩。

 

慢慢的,即使我看很感人的電影,我不敢流眼淚,只因為很怕別人的取笑。

 

慢慢的,我即使想要開心的笑,我都害怕別人會認為,這個人無緣無故在街上傻笑,是不是腦袋有問題?

 

慢慢的,我開始討厭動不動就流眼淚的我。

 

慢慢的,我開始不喜歡那個找不到笑容的我。

 

慢慢的,我開始覺得即使要笑也要找一個大家都認同的事情,才有資格開心。

 

我的喜怒哀樂,卡在別人的眼睛中。

 

我的喜怒哀樂,帶給我許多的壓力與憂鬱。

 

有了孩子之後,我常常在想,為何要對一個三個月大的小嬰兒說:「不要哭!羞羞臉!大家都在看你了。」

 

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為何連哭都必須要感覺到羞恥?為何連哭都要看別人喜不喜歡?為何連哭都還要等著別人的評價?

 

有了孩子之後,我不懂為何有些人把孩子帶到郊外,然後一邊玩手機一邊對著孩子說:「我都陪你出來玩了,你還不開心,是不會笑嗎?」

 

為何一個孩子連笑都要被大人評價?

 

我想著自己有好長的一段時間,哭的時候害怕自己丟臉,

 

笑的時候害怕別人覺得囂張,

 

失敗的時候覺得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

 

開心的時候害怕自己樂極生悲。

 

想分享的時候害怕別人以為我是炫耀。

 

不認同的時候害怕別人以為我不合群。

 

那一路上,每次當自己有喜怒哀樂的時候,都是我自己否定自己的時候,於是,我的人生就變得平淡無奇,找不出該快樂的時候。

 

因為孩子,我開始找回了自己的快樂,我告訴孩子:「想哭就哭,哭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陪著孩子念繪本,可以母女倆抱著一起哭。


痛了,想哭就該哭 ;委屈了,想哭就該哭;哀傷了,就該讓眼淚洗去哀傷;哭了,我會陪著孩子一起感受她的感受,然後陪著她一起找回笑容。 

 

我陪著孩子在草地上翻滾,在路上跳舞,管別人怎麼想,我們笑得很大聲,笑得很猖狂。

 

我騎著腳踏車載著孩子,沿路一直亂唱歌,兩個人笑的很開心。

 

我陪著孩子一起生氣,一起感受生氣的感覺,一起度過生氣的感受。

 

我看著孩子感受沮喪,抱著她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請她好好享受這樣的感覺。

 

我在孩子身上,學到愛自己像孩子般地哭,像孩子般開心的笑。

 

我鼓勵著孩子享受放聲大哭的感覺、享受猖狂大笑的痛快、享受生氣的感覺、享受沮喪的溫度、享受著自己的每分每秒情緒。

 

我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恐懼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恐懼,因為害怕才會小心,那是一種很棒的情緒,而不是膽小鬼。

 

親愛的孩子呀!

 

妳的母親我,想要告訴妳,

 

在哭泣的時候,請妳盡情的哭泣,不要覺得丟臉,不要害怕眼淚與鼻涕讓妳的面容不美麗,請讓淚水洗去妳所有的哀傷。

 

在開心的時候,請妳開心地大笑,笑到五臟六腑都跟著顫動,不管別人怎麼想。

 

在沮喪的時候,請妳好好享受沮喪的感覺,真切地去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不要自我否定。

 

在痛苦的時候,請你好好享受痛苦的感受,然後欣賞自己有熬過去的信心。

 

在恐懼的時候,就恐懼吧!每個人都有恐懼的時候,別管別人說你是不是膽小鬼。

 

親愛的孩子呀!

 

請妳愛妳自己,愛那個哭得很痛快的自己、愛那個笑得很爽快的自己、愛那個經歷沮喪的自己、愛那個可以感覺痛苦、可以感覺恐懼的自己、、、、。

 

親愛的孩子呀!

 

請妳愛妳自己,愛全部的自己。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_MG_6740.JPG  

學習的胃口(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母親的姐妹們每次聚會的時候,總是有美食相伴,很重視吃的媽媽跟阿姨們常常談起的就是當年我的外公外婆兩個人,如何靠著外公一個小小公務員的薪水,在那個年代一口氣養大了七個孩子。

 

她們常常談起,外婆是如何用盡身邊的資源,做出很多便宜又好吃的料理,她們更常提起,每到了過年時,當外婆在剁家中僅有的一隻雞時,他們五個姐妹,總是圍在玷板旁邊,期待著有一小小片肉屑飛出,一點都不怕剁到手,只要吃到一小小片飛出來的肉屑,一整年都會記得那種美味與滿足。

 

記憶中的美味,讓母親跟阿姨們很喜歡吃,我想或許是孩童的時候,那大家一起搶食的快樂記憶,讓她們喜歡上吃,也許是那很少飽足的年代,那種飢餓後的飽足讓他們的食物變得更美味。

 

相較於我的母親,小外甥每到吃飯的時候,總是一臉的苦瓜臉,吃飯對他來說是一件苦差事,而多年來的營養不良,也導致了他身體上的傷害,那小時候胖嘟嘟的他,現在抱起來都是骨頭。

 

母親常常不懂,為何現在的孩子討厭用餐,我卻知道,當外甥越瘦,他的父母就越焦慮,每到用餐的時候,所有的逼迫、脅迫、利誘、處罰、強灌都一一的上演,吃飯就像照表抄課,旁邊還有一群嚴厲的教官,一個人再好的胃口都會被打壞。

 

孩子用餐的胃口,被逼壞掉了。

 

從女兒三歲開始,我帶著孩子找到了一群對教育很有想法,很有堅持的父母組成了一個共玩團,每週三天帶著孩子出遊,在那三天中,看不懂的人以為我們只是讓孩子玩,看得懂的人,就懂得我們是多麼努力的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在大自然中放鬆,在環境中激發所有的想像與好奇。

 

我們沒有課程、不需要每天拉著孩子從這個補習班到那個才藝班,一起發現身邊的所有現象也一起觀察,孩子的問題,我們會用盡方法的滿足他們的求知慾,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孩子慢慢地長大了。

 

我從不教女兒阿拉伯數字,她卻會借了父親的計算機,請我按出家中的電話號碼,慢慢地一個一個字跟著描寫,她看著計算機自己學認數字,也對著電腦鍵盤認英文字,每當看著她用盡了方法,想要學一樣東西的時候,我知道,她想要學習的飢渴,已經滿了出來。

 

她想要學習的胃口正大開著。

 

於是,我們這群父母開始找適合的老師,我們想要的老師很難找,不需要逼孩子學習,不在意哪些孩子不捧場跑開,孩子的教室可能在公園,也可能在室內,我們不是帶著孩子一天天地跑各個教室,而是老師來我們共遊的地方,在公園內、在草地上、在屬於我們的教室內跳舞、畫畫。

 

我們這群父母不在意孩子學了什麼,又學了多少,我們不在意的是用哪種畫法,有哪些進度,我們不在意東西做到一半跑開,我們不在意作品有沒有完成。

 

我們在意的是,當畫畫的時候,他們有沒有透過畫畫的過程,表達了他們的想法?她們有沒有瞭解到,喜怒哀樂可以透過畫畫跟身體律動表達。

 

他們有沒有透過畫畫與音樂的過程,完整的陳述著孩子們想要表達的世界。

 

我們在意的是,當老師來到的時候,孩子們是不是馬上放棄了正在玩的盪鞦韆、溜滑梯、車車、氣球,一整群地衝過去說:「鉛筆老師來了!鉛筆老師來了!」、「阿紫老師來了、阿紫老師來了。」

 

那是我們最保護的,孩子想要學習的慾望,孩子想要學習的快樂,孩子懂得在學習中得到的滿足、孩子喜歡上那個可以滿足他們學習快樂的老師。

 

而這群父母也會在生活中,想盡辦法變出很多的花樣,讓孩子們懂得,想做美勞、想學烹飪、想種菜,都不需要去花錢上課,誰家的媽媽很會作美勞,誰家的媽媽可以問怎麼拍照,誰家的爸爸曾經是個大廚師,孩子們都懂得,身邊有哪些人可以學到他們想學的,滿足他們想學習的慾望。

 

於是,當女兒看到某個昆蟲的時候會說:「媽媽幫我拍照,我要去問MOMO媽媽這是什麼?」,吃到好吃的壽司時,會告訴我:「下次,我要請阿卉爸爸教我做壽司,從買菜開始我都要學。」

 

慢慢地,在孩子四歲半以後,我們從共玩變成了共學,而學習無所不包。

 

為了剛剛迷上恐龍的小寶,小寶媽媽帶著孩子們講解著一本又一本的恐龍書,也有媽媽用石膏帶著孩子模擬火山爆發,去看火山怎麼讓恐龍滅絕,為了滿足一個孩子的渴望,每個孩子都陪著他一起學習。

 

為了女兒指著磚牆問一句「為什麼磚塊要這樣排列?」,當室內設計師的老公,用積木也用迷你磚塊,嘗試排列許多的建築方法,只為了讓孩子去瞭解,那種磚牆的排列最不容易倒塌。

 

我們的孩子沒上才藝班,我們的孩子沒上幼稚園,我們的孩子沒去學校「學東西」。

 

我們懂得老祖母說的:「孩子是天公仔囡,人生自有安排。」

 

我們相信,孩子不是我們覺得「現在該學什麼」就去學什麼,而是去瞭解孩子想要學什麼,而去滿足。

 

我們不管現在流行學什麼,我們不管市面上有哪些當紅的課程,我們不管別人的孩子直排輪溜的多好,英文又學的呱呱叫。

 

我們在意的是去觀察自己的孩子想學什麼,而不是現在流行什麼,喜歡車子就站在修車場看人修車,喜歡工程車就站在馬路看所有的工程車修馬路,喜歡義大利麵就學煮義大利麵,我們觀察孩子喜歡什麼,就如同觀察著自己孩子的胃口喜歡吃些什麼。

 

我們不逼著孩子學習,不強迫孩子吞下他不想學習的東西。

 

看不懂的人,覺得我們放著孩子不教,看得懂的人,卻覺得我們讓孩子懂得太多而且太專精。

 

我們只是很敏感著孩子的需求,當他對某個東西有學習胃口的時候,大量的滿足,當他們求知慾滿出來的時候,帶領著他們用各種的方法滿足求知慾。

 

當他們覺得「夠了」的時候給予尊重,而不罵「半途而廢」,也不強逼餵食。

 

我們只想讓孩子懂得,知識就是一道道美味的盛宴。

 

身為父母的我們,只想好好地保護著,你們想要吃這道盛宴的胃口,不灌食、不利誘、不勉強。

 

我們努力的去觀察孩子們喜歡那些事情,想要學那些事情,然後將所有他們喜歡的科目,盡量做的色香味俱全,努力地引起他們更大的胃口,即使站在玷板旁邊等著一塊噴出的小肉屑也眼神發亮。

 

我們只想用盡全力保護著孩子們,想學習的胃口。

 


一個很大很大的學習胃口。

 


等待著他們用很大很大的胃口,享用著浩瀚無盡的知識饗宴。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_MG_1090.JPG    

放鬆的滋味(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插班到台北的大學開始,我的偏頭痛的毛病,一次比一次的嚴重,有很多人一直告訴我「放鬆一點」、「放鬆一點」,我卻不知道為了什麼,所有的方法都試過,我還是學不會怎麼放輕鬆?

 

去年,遇到了一個很不錯的佛朗明哥老師,我從自己的身體開始慢慢地認識,然而,我卻一直無法跳出美麗的舞步,其中最大的癥結在於,我有一個永遠高聳不懂得放鬆的肩膀,還有一雙不懂得彎曲的膝蓋。

 

「一個不懂得放鬆的肩膀、一雙不懂的彎曲的膝蓋」,我想這或許就是我人生的寫照,明明受過了好幾次的恩將仇報,遇到事情的時候,我還是莫名其妙的熱心擔起;明明可以推卸責任,明明可以像別人一樣只抱怨不做事,我卻寧願是那個捲起袖子就去做的人;明明可以退到一旁,等別人決定好跟著走就對了,就莫名其妙所有人的眼光會落在我身上。

 

一種大姐的性格,一種凡事擔起來再說,即使後來被背叛,也只能好好的安慰自己,至少,自己無愧於心。

 

無法放鬆是我一直在面對的問題,無法妥協也是一直以來,我面臨的狀況。

 

我擁有一個不懂放鬆的肩膀,ㄧ雙不懂彎曲的膝蓋。

 

一直以來我活得很任性,也很恣意。

 

然而,所有不需要去面對的問題,有了孩子之後我都必須要去面對。

 

我常想,我是從那時候開始,忘記了放鬆的感覺?

 

我是那時候開始,沒嘗過真正放鬆的滋味?

 

我是從那時候開始,腦中翻轉的思考,沒有一刻可以停止?

 

我是那時候開始,人一靜下來,所有的思維與訊息卻會排山倒海的衝了過來?

 

這幾年來,我一直找不到答案。

 

找不到答案並不代表我選擇放棄,我常常想,當父母的人常常教孩子要積極,卻忘記了也該教孩子放鬆。

 

從小,我就被母親說是一個很容易虎頭蛇尾的人,我的父母,一直希望我積極一點、主動一點、開朗一點,卻從沒有教過我,如何放鬆一點。

常常我被逼的無法放心的喘息,常常無論是洗頭還是燙頭髮,我的眼睛沒有看到文字,我就會恐慌。

 

泡溫泉的時候,我無法停止觀察身邊的每個人的面相,我無法不思索一些問題。

 

無論任何時候,我都是積極且緊張著。

 

而有了孩子之後,我慢慢知道,有多少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無法有一絲絲的放鬆,當別的孩子很快地學會ABC時,自己就會揚起許許多多的恐懼與緊張。

 

當孩子的作業還沒完成的時候,我們就會緊張的泛起了焦慮,然後看不慣孩子的「慢吞吞」,看不慣孩子的「不積極」。

 

於是開始用許許多多的方法,逼迫著孩子「積極一點」。

 

我懂那樣的焦慮,我也還是學不會放鬆,可是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去面對這樣的焦慮,我的孩子即使懂得積極,也不一定是一種好事。

 

於是,我很努力的讓孩子學放鬆,從孩子還是嬰兒開始,我會很堅持,每天晚上泡澡按摩,今天玩得很累,今天情緒很高昂,晚上一定泡個開心的澡讓孩子放鬆。

 

我們都喜歡洗澡後的放鬆與舒服,因為這樣的舒服,可以讓我們躺在床上,好好的聊天。

 

夜晚,孩子躺在床上,我溫柔地幫她全身按摩,一邊按摩ㄧ邊聊著每天的所見所聞,聊著今天的快樂與憂愁,藉由這樣的方式,讓我瞭解她的身體有沒有全身緊繃的在面對我,也讓她,真正放鬆地入睡。

 

我懂她面對別人拒絕所揚起的戰鬥,所以我們夜晚一起互相激盪面對這個問題時,可以採取的方法有哪些?

 

我讓孩子懂得用各種的方法去處理事情,而不是揚起了戰鬥的肩膀。


我讓孩子懂得用各種的角度去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而不是去抵抗自己的情緒。

 

當她很憤怒的去處理一件事情、當她很激動地去處理一個糾紛,我不是想「這個孩子脾氣很壞」,而是,我該提供給他什麼幫忙,可以讓他用更輕鬆也更多元的方式,去看這件事情?我可以提供什麼幫忙,可以讓他以後用更輕鬆的方式去面對這樣的糾紛?

 

我讓她面對我的時候,是一個完全放鬆的孩子,沒有恐懼、沒有戒心,懂得如何與我相處,懂得如何尋求我的幫助。

 

我讓她懂得可以用各種的方法,去面對一個又一個的人際狀況,可以用輕鬆的方式處理,就不需要又哭又鬧,費盡力氣。

 

我陪著她去面對每一個不同的狀況,不管是天氣好還是天氣壞,我們都不會覺得艱難的需要像打仗一樣的緊張。

 

我們甚至開始學著,如何用輕鬆的方式說話,如何用輕鬆的方式呼吸。

 

我們一起想盡辦法,讓孩子可以自己找出最輕鬆的方式去面對人生的點點滴滴,那種輕鬆不是給她多少的錢財,不是給她多少的資產,而是讓她懂得有許許多多的方法,可以更輕鬆地去面對人生的許多問題。

 

當一個人懂很多的方法,對許多事情的處理游刃有餘的時候,她就可以用輕鬆的態度去面對事情與人際。

 

然後,泡一個舒服的澡,用最溫暖與乾淨的身體躺在床上,與最愛的人聊聊今天的趣事。

 

享受一種「放鬆的滋味」。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_MG_5630.JPG    

寒蟬效應(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經,我的一個朋友在踏入婚姻殿堂之前,就在訂婚的前一個月,我知道了她男友還腳踏兩條船的消息,而這件事情之所以我會知道,其實是她男友還引以為傲的向好友炫耀他的左右通吃。

 

於是,我陷入了該不該跟朋友說的為難之中,說了之後,會影響他們的婚約,不說,卻看著朋友嫁給一個人品不好的男人。

 

那段時間,我左右為難。

 

從小,我看過很多長輩處理這樣的事情,通常只在背後談論,卻沒有人敢去告訴那個妻子說:「其實你的老公已經外遇很久了。」,於是,當自己發現老公外遇的那一刻開始,最殘忍的不只是面對伴侶背叛的痛苦,還有猜想著那些所謂的朋友,在背後看著笑話,卻不說。

 

我知道那樣的痛苦,所以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很老實地告訴我的朋友,並且勸她是不是該重新思考那段婚姻的決定。

 

我的那個朋友聽完,沒有解除婚約,不過,解除的是我們長達十幾年的友情。

 

那時候的我才懂,有些人並不想面對現實,有些時候,我的大姐頭個性,那一股想要幫助別人的衝勁,很容易招到無情的回餽。

 

而體質比較特別的我,常常可以感受到別人的問題,卻不能說出口,因為過多的經驗告訴我,說了別人不會感激,反而還遭來怨懟,於是,我慢慢地閉上了嘴巴,只是看著一幕幕在我眼前上演。

 

當了媽媽之後,我很容易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感受到孩子真正需要幫忙的地方,而常常很熱心地說出口,於是,一個幼教老師很疼惜地告訴我:「總有一天,妳會知道,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命運,而老天都幫這個孩子的命運,挑選了最適合的父母。」

 

聽到這樣的話,我總覺得有點殘忍,只是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我才懂得,說出這樣話的老師,一定跟我一樣,受過了很多無能為力,也受過了很多想幫人卻被傷的傷。

 

我想社會一直在變遷,以前的我最害怕的是別人告狀到家裡來,總是,當別人都已經告狀到父母那邊的時候,我一定可以討到一頓打,父母還千謝萬謝對方讓他們看到孩子私下的樣貌,而現在,即使不是告狀,即使不是指責,即使只是小小的建議,都會被說『我懂我兒子,你不要亂說。』

 

於是,我慢慢的又閉上了嘴,我慢慢的又將我的觀察與想法,寫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私藏著」。

 

我常在想,到底是明明知道好朋友的男人花心,還笑笑地送她進入婚姻,開心的在婚禮上講著言不由衷的祝福,比較殘忍?

 

還是,在她能夠決定的時候,告訴她事實的真相,比較殘忍?

 

我也在想,到底是明明看到了別的孩子的困難不出聲,慢慢地等著他一天天地長大,然後一天天地在那樣的情緒與作為中受到傷害比較殘忍?

 

還是,寧願被罵雞婆,也要讓家長面對他孩子的狀況,比較殘忍?

 

慢慢的,我越來越不說話,慢慢地,我不想說出我的感受與觀察,慢慢地,我不想說出孩子在離開父母眼皮子底下所呈現的樣貌,慢慢地,會發現很多人不值得幫,慢慢地,我有我的寒蟬效應。

 

我想總有一天,我那私藏的文章,會匯集成一本本的書留給我的孩子,而或許到了那一天,很多事情要挽回已經來不及。

 

也因此,如果要我說,我最害怕女兒有那個狀況,我總會說:「孩子說謊!」

 

我在意孩子對我說謊的原因,不在於說謊的本身行為好或不好,而在於,孩子想要對一個父母說謊,最大的原因,在於對父母的恐懼,對父母的寒蟬效應。

 

因為害怕,所以不敢講真話 。

 

因為害怕,所以不敢講出口。

 

親子之間,存在的是恐懼,而不是信任;親子之間,存在的是不相信,而不是放心。

 

因為說真話會受到處罰,因為說真話會受到責罵,因為說真話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因為說真話,會受到別人的奚落,因為說真話,會不被愛。

 

我不想讓孩子對我有寒蟬效應,我也謹慎著,我不對孩子有寒蟬效應。

 

於是,當孩子哭著說:「媽媽,妳今天生氣的時候,我很不舒服,我覺得妳在罵我,可是,我不是故意的,妳可以好好說。」時。

 

我會告訴她我生氣的原因,請她跟我說對不起,而我也會為了我的反應太過激烈而真誠的跟她道歉。


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責罵而是一起想辦法處理,所以她知道她需要幫忙的時候只要我開口,就能夠尋找到幫助。

 

她知道不管跟我說什麼,都不會受到責罵,所以她很願意告訴我所有事情。

 

我避免孩子對我的恐懼,一覺得不對勁的時候,總會問孩子:「請問這幾天,媽媽有沒有在妳需要幫忙的時候不理妳?媽媽有沒有讓妳覺得很受傷?」

 

於是最近有一次,四歲八個月的女兒跟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當她很想去一個地方時就拔腿跑,落後的孩子說:「等等我!」

 

她會大聲地說:「我是不等人的,我是不等人的!」然後邊跑邊領著跑快的朋友快速離開。

 

於是,我要顧著後面的孩子,還要擔心著前面跑走的女兒。

 

那天夜裡,躺在床上,我邊幫孩子按摩,邊躺在她身邊問:「媽媽可以跟妳討論一件事情嗎?」

 

女兒看著我,認真地說:「好!妳說,我在聽。」

 

「如果有時候媽媽走得比較快,離開了妳看得到的地方,妳說媽媽等我的時候,媽媽不理妳還說我是不等人時,妳會不會很難過?」

 

女兒一臉難過的點點頭,我又繼續說:「現在那群朋友中,很多都比妳小,當他們跑得比較後面的時候,想要妳等等他們,而妳說我不等人自己跑開時,她們下次願不願意跟你玩呢?」

 

女兒想一想搖搖頭,我繼續說著:「媽媽一邊看著妳跑掉,還要顧後面的孩子,如果一個轉彎,看不到人,其中一個孩子被抱走了,妳覺得該誰被抱走呢?」

 

女兒想一想說:「都不要!」,我繼續問著:「那下次可以請妳聽到別人說請等等的時候,可以稍等一下嗎?」

 

她回答:「可是我後面沒有長眼睛,所以不知道後面有人跌倒或者是需要幫忙呀?」

 

「這真是好問題,不過你一定有聽到別人說等一等,妳才會說我是不等人的不是嗎?」

 

女兒聽完,點點頭不說話,過了很久,我熄燈了,躺在她的身邊,她忽然說著:「媽媽,謝謝妳告訴我,我不想跟某某一樣,大家都不敢跟他說他打人的行為很不好,所以沒人找他約來玩,謝謝妳告訴我,不然大家都不理我,我還不知道原因,就太可憐了。」

 

在黑暗中,聽著這席話,我落下了眼淚,那時候,我終於懂了,原來,孩子也看出來我的寒蟬恐懼了。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_MG_5552.JPG   

 

處理與處罰(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曾經背叛過我的同伴,當了一個所謂的「抓把子」,也就是「告密者」,事情過了很久很久,久到我忘記了當初是告了哪些密?說了那件事情?我幾乎忘記了所有的原因,但是我一直忘不掉的是,因為自己害怕被打,害怕自己得不到長輩的疼愛而告密,害自己的朋友挨打,以換取自己被大人贊揚的感覺,非常的惡劣。

 

我忘不了當朋友被打,還不把我扯出來的義氣,那樣的義氣相對於我的行為,更讓我愧疚,我忘不了自己每天每刻都害怕著有一天會被朋友們發現自己的卑劣,害怕著別人發現是我告的密,我膽戰心驚的過著每一天,然後在心中暗暗地下了決定,今生中,絕不再當這樣背叛朋友信任的人。

 

隨著年紀一天天的增長,我的生命中出現了很多這樣的人,當初以為是好朋友才一起去小說店看漫畫、一起談論著誰喜歡誰、一起談著昨天沒看書又偷看了那部連續劇,然後才發現,這些只屬於朋友才知道的事情,老師都知道,還當著全班的面被羞辱一頓。

 

以為自己很信任的朋友,可以在私底下暢所欲言地將觀念、談理念、分析看法、一起抱怨工作、一起講未來計劃,然而這些因為信任而放心的暢所欲言,這些因為信任對方的人格而說的話,後來才發現,那也是主管處分別人的理由、革職一個人的藉口。

 

我無法跟告密的人相處。

 

即使我知道,求學時期那個告密的同學,沒有人願意跟她在一起,沒有人願意跟她講真話,沒有人願意理她,沒有人願意找她一起吃午餐,沒有人願意跟她一起下課回家,從她的告密行為被發現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在忍受著與全班為敵的日子,在忍受著被全班排擠的痛苦。

 

即使經過多年之後,當她在家鄉遇到同學,沒人願意跟她打招呼,甚至,會指著她告訴身邊的人說:「那個是我們那年級的抓把子!」

 

我懂得告密者的苦,但我想她不一定會知道別人的苦。

 

或許,她不知道當別人因為對她的信任而暢所欲言,卻變成她取悅老師、長輩的工具時,那是多麼大的一種被背叛?

 

或許,告密者也不一定知道,當別人要跟他們聊天的時候,是需要多麼小心翼翼地在心中想著:「講這個不知道會不會被他拿去告密害我沒工作?」、「說這個會不會被他拿去告訴老師?」、「不跟他當朋友不知道會不會以後被他亂告密,一天到晚被找麻煩,可是當朋友又怕自己講錯話?」

 

告密者巴著自己是老師、長官、長輩的紅人,以為別人就不敢不跟他當朋友,卻不了解或許他交到的根本不算是朋友。

 

我想告密者不知道別人心中的苦,那種被背叛的苦,也看不懂別人眼中的輕視。

 

我想告密者也不知道,當他自以為正義、自以為可以得到長輩讚美的去舉發他的朋友時,卻不知道自己背叛朋友的信任,才是最卑劣的人格。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看到五歲的小五跑到我面前告狀時,我有多震驚。

 

一天,小五他很自傲地告訴我:「彈彈媽媽,剛剛小一不把他的玩具借給小二玩,他不懂分享;小三沒把飯吃完還讓飯掉到地上,浪費食物;小四剛剛亂丟紙屑。」

 

我告訴他:「小一的玩具他有權利決定借給誰,我們該尊重他的決定,小三飯掉在地上撿起來丟垃圾桶就好,小四亂丟紙屑可能是一時忘記了,跟他好好說他就會做。」

 

小五一臉錯愕的看著我大聲抗議的說:「妳應該處罰他們呀!然後,給我獎品呀!」

 

那時候的我懂了,原來,小五即使才五歲,他已經學會了告密,而且還覺得這樣的行為該被獎勵。

 

原來,我們的教育一直在鼓勵著孩子,「舉發」自己的朋友、監視自己的朋友、出賣著自己的朋友。

 

我們以為,這樣的孩子是長輩跟老師的好幫手,幫助我們好管理,卻沒看到這個孩子,利用了朋友的信任在討好長輩,沒看到這個孩子無法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正透過老師跟長輩的手與口,去「教訓」那個自己無法相處的人。

 

我們也忽視了,這樣的孩子該背著「抓把子」的臭名一輩子,即使多年以後,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家鄉吃一碗麵,還會被別人說『那是我們那年級的抓把子』。

 

我們忘記了,當一個舉發同學的小老師,或許有一天,也會是「職業學生」、「叛國賊」、「職業間諜」、「商業間諜」,或者是辦公室中那個最討人厭的同事。

 

我想小五一定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在往後會讓他的人際關係陷入那樣的處境,我想那些獎勵他的大人也不知道。

 

夜晚,四歲半的女兒問我:「媽媽,什麼叫做處罰?什麼又叫做罰站?」,這時候的我才想起,女兒從來沒被處罰過,也從來沒被罰站過。

 

我總是認為事情發生了就去處理就好,沒有什麼該獎賞,也沒有什麼該處罰。

 

杯子打破了,剛好學處理怎麼將滿地的水吸乾,學習如何整理破裂的玻璃;沒有食慾不想吃飯,剛好學著瞭解自己的身體,瞭解自己吃飯的份量,聽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打了人,就不會有人願意約她出去玩;講了不好聽的話刺傷了別人,就必須去面對朋友的情緒,並且要為了一句話付出很多的代價,去撫平朋友的怒氣。

 

因為不懂得不傷人的拒絕,而得罪了朋友,讓朋友也不願意把玩具借給他,那就一起想出不傷人的拒絕法;借玩具被拒絕,想盡辦法去借或是處理自己的情緒。

 

面對用暴力對待的朋友,學習著去選擇朋友,去處理自己的心情與切斷一段關係。

 

我的孩子跟所有的孩子一樣,她會哭鬧、她會調皮搗蛋、她也曾經無理取鬧,每一次,都是我們一起面對、一起處理,沒有所為的處罰,也沒有任何的獎賞。

 

慢慢的,孩子四歲半了,在一個大家都用同樣方式相處的團體裡面,在一個大家都用處理事情的團體中,我發現孩子們已經可以開始處理事情了。

 

四歲多的小真會在她剛滿一歲的妹妹玩女兒彈彈頭髮時說:「彈彈,如果我妹妹玩妳的頭髮讓妳不舒服,請妳告訴我,她還小不懂,我可以幫妳說。」

 

小真也會在朋友生氣的時候說:「妳生氣不借別人剪刀,是不是怕我妹妹會受傷?那如果我跟媽媽一起注意著,妳可不可以放心一點了,不生氣了?」

 

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們的爭執,越來越不需要大人的介入,孩子們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他們開始會處理自己的情緒,自己走去朋友面前說:「你剛剛的做法讓我不舒服,請你跟我道歉。」

 

他們也開始會處理著別人的情緒:「我都一下子就原諒別人了,這樣才不會生氣太久,生氣很久不好呀!」

 

有一天,女兒跟朋友小慈有一些小誤會,她快速地跟對方說對不起,對方卻還沒平復,大人介入處理的時候,女兒在一旁坐著,這時候五歲的蘋果跑到她的面前說:「彈彈,我跟妳借藍色的車車,小惠也想要,我拿妳紅色的車給她,她說她不要,她要藍色的,怎麼辦?」

 

女兒聽了之後說:「沒關係,我來處理!」

 

她帶著蘋果走到兩歲多的小惠面前輕聲的問:「小惠,妳是不是不想要紅色的車,想要蘋果哥哥藍色的車子?」

 

小惠點點頭說:「對!我要藍色的。」

 

女兒彎著腰對著兩歲多的小惠說:「那我幫妳問看看蘋果哥哥要不要跟你交換好不好?」

 

小惠說好,女兒便轉身問蘋果說:「蘋果請問你願意跟小惠交換車子嗎?」

蘋果拒絕了,女兒又問:「那等你玩夠了,想換車的時候,可以跟小惠交換嗎?」

 

這時候蘋果就爽快地答應了,女兒才又轉身跟小惠說:「蘋果哥哥現在正在玩,我們要尊重,等蘋果哥哥玩夠了,再請他跟妳交換,可以請妳稍微等一下嗎?」,小惠答應了,開心的跟蘋果哥哥一起玩車。

 

處理完這整件事情後,女兒才跑到我的身邊,一直要求我抱,然後說:「媽媽,我不知道小慈為什麼這麼生氣,我有點嚇到。」

 

那時候的我抱著女兒,看著她在自己有狀況的時候,還會去處理朋友間搶玩具的問題,問題處理完再回到我身邊,處理她自己的情緒,同一個時間,處理兩樣事情,有條不紊,而且很明確。

 

那時候的我知道,我的孩子不可能會有告密的行為,因為她不懂告訴大人為什麼會害別人被打,她也知道,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處理。

 

他們處理著別人的情緒,所以不需要去請老師或大人來「評斷」;他們可以處理自己跟朋友間的爭執,所以不需要藉由告密用大人的手來「教訓」別人。

 

他們處理著玩具的爭執,他們處理著朋友間的爭執,他們處理著分配玩具的問題,他們處理著分配順序的問題,他們不需要去跟大人告狀,他們慢慢的懂得開始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

 

他們知道水打翻了怎麼收拾,他們知道打翻碗不需要生氣,去處理就好。

 

他們不需要要求大人處罰誰,也不需要出賣朋友得到獎賞。

 

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處罰與處理之中,選擇了處理事情,於是,我慢慢的、慢慢的看著孩子們長出來的能力,長出了處理事情的能力。

 

感謝老天給我的幸福。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_MG_8850.JPG  

有商有量的幸福(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小到大,我有許許多多的綽號,除了「大姐頭」這個很固定的綽號之外,其它的綽號幾乎都是繞著我的髮型走的,從小,我的母親沒時間幫我整理頭髮,所以一律都是學生頭,從沒有留過長髮。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曾經陪著媽媽一起去美髮院,才坐下去,母親跟美容師交代了一聲,隔天我帶著哭腫的眼睛,頂著一頭爆炸頭跟死不肯脫下來的帽子去學校。

 

國中之後,學校規定耳下一公分長度,我才跟母親一坐下,母親就說:「每兩個月就來剪一次頭髮太麻煩了!」,於是一聲令下,我的頭髮變成了香菇頭,從此後我的綽號變成「歪姐」。

 

後來的我越來越討厭跟母親去美容院,那種母女一起上美容院的心情一直是我的噩夢,專科三年級我忘了以往的教訓,又跟母親去了一趟美容院,回社團後我的綽號變成了「貴賓狗 」。

 

我想在那樣的年代,如果有人對著孩子商量:「請問你要那樣的髮型?」,這樣的父母一定會被當作怪物,而我的父母不是怪物,他們做事情很少跟孩子們商量,都是「爸媽說了算!」

 

不管這個爸媽說了算,孩子是不是會讓同學們取笑很久很久,不管孩子是不是連上課都不願意把帽子拿起來,不管孩子是不是哭著不願意上學,不管孩子的審美觀跟價值觀,反正爸媽說了算。

 

我的父母是很努力的父母,很多事情他們選擇了放任的教養,但是,有些像髮型的審美觀,就是我們一直無法達成共識的地方,他們幾乎不會跟孩子商量事情,不過,強迫我們去做某些事情的狀況也不多。

 

那個年代,如果有父母說:「我去跟我小學的兒子商量一下!」一定會被當成怪物,那是一個孩子不能有意見的年代,那是一個孩子不需要被商量的年代,而不知道從幾歲開始,也不知道我從那時候開始得到了父母的信任,母親開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跟我商量。

 

只有我的髮型例外。

 

我喜歡跟母親有商有量的互動,我喜歡我們站在討論事情的角度來聊天,我喜歡我們分享感受,一起討論、一起商量。

 

我的身邊越來越多人來跟我「商量」事情,而這些商量的態度與方法,卻是我一路跌跌撞撞而來的。

 

我一直以為,情人間只有誰說了算,只有爭吵,跟誰說了算,我不懂得跟對方「商量」。

 

我一直以為,職場上只有上司發號司令,下屬服從而已,不需要「商量」。

 

我不懂得跟別人商量事情,更別說是談判。

 

慢慢地在愛情中跌倒,慢慢地羨慕著別的夫妻「有商有量」。

 

慢慢的在職場上訓練,慢慢的在職場上面對一場又一場的協商。

 

有了孩子之後,我開始對著孩子商量:「請問妳想要留長髮還是短髮?」

 

「今天的行程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陪媽媽一起去主婦聯盟買菜,沿途會經過三個小公園,我們可以在公園玩到累了才買東西,或者,一起去百貨公司買我想要買的鍋子,玩百貨公司的玩具器材,請問妳選哪一樣?」

 

「媽媽現在有事情要忙,可不可以請你先玩一下積木,等到沙漏流完了之後,媽媽就陪妳一起畫圖可以嗎?」

 

「請問妳今天晚上想吃什麼?爸爸媽媽想吃小火鍋,妳要吃飯還是媽媽另外煮點麵線給妳吃?」

 

「今天妳想坐哪種交通工具去找阿姨?」

 

所有的事情,我都跟孩子有商有量,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每一樣東西都會告訴她為何而買,我們商量著這個番茄要來炒蛋,還是拿來生吃?

 

我們商量著今天要去哪裡?又想穿那些衣服?

 

我們一起商量著今天要吃什麼東西?又想喝什麼東西?

 

我們一起商量,一起決定。

 

這是孩子從小就習慣的方式,要借她的玩具要跟她商量,要做任何動作都要跟她商量,一開始的我沒有多大的理論說這是對孩子多好?我也沒聽過有任何專家的建議,我只是很單純的覺得既然是她的事情,那就一定要跟孩子商量,這是最基本對一個人的尊重。

 

而現在孩子遇到的這群父母也一樣,要不要去見朋友、想要吃什麼、要不要去哪裡,都要跟孩子們商量。


我們會說著:「我跟孩子商量一下!」即使孩子只有兩歲。

 

慢慢的,孩子越來越大了,有一天四歲的女兒發高燒到診所看診,她一坐上診療椅就用她腫痛的喉嚨、高燒的腦袋,很正經地看著醫生爺爺說:「醫生阿公,我答應你,我一定會好好的吃藥,所以我們來商量一下,可不可以不要打針?」

 

這樣的方式有幾次奏效,她也很得意她的談判成功。

 

後來,有一次醫生拒絕了她,說她太嚴重了,一定要打一針營養針,聽到談判失敗的她,開始哭了起來。

 

我抱著哭泣的她,開始跟她講解醫生一定要打針的原因,她依舊害怕的哭著,一直到護士來到我們身邊,問可以了嗎?女兒還是哭著說不要,護士阿姨很親切地告訴她:「我們可以請打針的護士輕輕地打就好。」

 

一聽到打針這件事情還可以「商量」,女兒馬上停止哭泣,我抱著她坐上注射椅,她伸出了一手,很認真地告訴護士說:「我們來商量一下,可以很輕很輕很輕嗎?」

 

護士答應了她,她沒有哭泣一直看著護士將針輕輕的插入她的血管,還問她:「有沒有很輕?」,女兒看著她邊打針邊說:「有!不會痛,那等一下我可以拿貼紙嗎?」

 

這件事情,讓護士們當成話題討論,也是那時候我才知道,女兒即使在身體最不舒服的時候,即使她在最恐懼的時候,也開始真的懂了,只要可以商量的地方,就可以用商量的方式爭取自己最大的權利。

 

打完針的女兒,很認真地告訴我:「媽媽,其實打針不會痛,痛痛的藥藥比較痛,我哭是因為害怕,而不是因為痛,雖然我知道打針不會痛,不過我下次打針還是會哭喔!」

 

我笑著回答:「害怕的時候會哭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媽媽也希望自己能把自己害怕的事情哭出來,所以沒關係,下次媽媽還是會陪著妳的。」

 

於是,每次看診,女兒還是又來一次,跟醫生商量不要打針,跟護士商量一定要很輕很輕,當然不會忘記她要的貼紙。

 

她開始學著跟朋友們商量今天要玩什麼?

 

他們互相商量著,等一下要如何安排煎鬆餅的順序。

 

他們互相商量著,明天你帶那樣東西?我帶那樣東西?

 

四歲的小臻對著快三歲的黏黏說:「妳的糖果,姐姐幫忙吃掉好嗎?」

 

四歲的彈彈會跟我商量著:「媽媽,妳可不可以生氣的時間短一點,一下子就原諒我,生氣太久不好!」

 

孩子們會來跟我商量:「等一下妳可以當小豬,我們當大野狼,抓妳好嗎?」

 

這時的我才懂,我或許是一個凡事跟孩子商量沒有威嚴的母親,不代表我是一個沒有被尊重的母親。

 

從小跟孩子商量事情的我,看起來很沒有母親的尊嚴,當時的我只是堅持對一個人的尊重而凡事跟孩子商量,不過,當孩子一天天地長大,我卻驚喜地發現,孩子很懂得在任何時間,用商量的方式、用談判的方式,來爭取她最想要的目的。

 

她有一群很願意跟她練習商量的大人。

 

她有一群很會跟她「商量」跟「談判」的朋友。

 

於是,

 

我的孩子一點一滴著累積著她跟別人商量事情的能力。

 

我的孩子ㄧ點一滴著累積著她跟別人談判的能力。

 

這是一種倒吃甘蔗的幸福,我們跟孩子開始享受著「有商有量」的幸福。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 Nov 23 Wed 2011 09:07
  • 相處

_MG_0552.JPG  

 

相處(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這幾年來,我常常用文字來整理我的思緒、整理我的心情,也因為文字的分享而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朋友,因為文章而交了許多朋友的我,老實說,升高中的那場聯考,我的作文拿的卻是零分。

 

拿零分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不想念家附近的高中,我想離家遠遠的,越遠越好,最好要通車一個小時,也最好可以住校,當然最理想的是,可以住學校外面,連宿舍的門禁都不需要有。

 

我拿我最擅長的一個科目開刀,表達著我想離家的決心,表達著我年少的抗議。

 

那麼想離開家裡,不在於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夠好,我相信我的父母已經盡他們所有的努力在當一個好父母,現在想想,我想離開的最大原因是,我不知道如何跟我的父母相處。

 

在家裡,除了被管、被唸、被罵、照著大人的規定走,所有的行為等著被評價之外,我找不到跟父母相處的方法,我不知道跟他們聊什麼不會挨罵,不知道要如何表達我的關心,不知道該怎麼自在?

 

現在想想,我的父母應該也有同樣的壓力,對於我這個叛逆的孩子,除了罵我、管我的每個行為舉止、處處的想該教我些什麼之外, 他們應該也想不出有什麼方法可以與我相處。

 

我的父母,又怕孩子不怕他們,會讓他們「管不住」,又要擺出一家之主的樣子,卻不知道,除了板起一個臉孔之外,該如何跟孩子相處。

 

這一路走來,我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跌跌撞撞的狀況很多。

 

我常想,當親子之間,拿掉了誰是強勢?誰是弱勢?誰是父母?誰是孩子?誰的行為該被評價?這樣的行為對不對? 到底這個家誰說了算,這個家以誰為主的爭執之外,拿掉了一堆又一堆的工作與課程,親子之間,單單就兩個人的相處時,有沒有辦法相處得雙方都很自在?

 

當親子之間,只是兩個「人」與「人」的相處,可不可以雙方都很舒服、很放鬆?

 

我的父母把我送進去學校學習所謂的「人際關係」,我卻從來沒有好好地學到跟自己相處、跟朋友相處、跟父母相處、跟孩子相處的最舒服方式。

 

在愛情當中,我學不會與情人相處,我在意的是這段關係中,誰說了算,對方有沒有把我的話聽進去,對方有沒有依照我腦中的浪漫演出該有的行為,對方有沒有附和我的話,對方有沒有符合我心中情人的形象。

 

我學會了,用叨唸來表示關心,還拿出一堆的理由。

 

我學會了,在愛情中,在兩個人的關係中,去看誰強勢,去看我「管不管的住情人」、在意著「我說的話,情人聽不聽,有沒有照做?」。

 

因為這樣的方式,我在愛情中跌跌撞撞,也一點一滴地檢討與反省,才瞭解了我從來不懂得真正的跟一個人相處、甚至不懂得跟自己相處。

 

我習慣把工作跟約會排得很滿很滿,只是不想去面對兩個人單獨相處的空白。

 

一直到結婚之後,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我放下了到底這個家誰說了算,到底婚姻關係中誰主導,到底該聽誰的,我放下了在兩個人之間找高度,把兩個人放在同一個平面上攜手,一起慢慢地找出我跟老公最佳的相處方式。

 

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Benson做事情非常的細心、仔細與緩慢,相較於凡事大而化之又急驚風的我,常常會有爭執,我們在生活中慢慢地努力著用各自都自在的方式生活著,慢慢的尊重對方,減少爭執。

 

他堅持晾衣服一定要從低到高的順序晾衣,那我就盡量不碰剛洗好的衣服;堅持某些東西該如何擺放才有美感的他,我也盡量尊重。

 

而他,也尊重著我想法,當我說:「我現在情緒很不好,給我時間處理我的情緒。」時,他會馬上給我一個擁抱後,拿本書進房間等我處理好我的情緒。

 

我們慢慢地學著,去懂得對方的個性,懂得對待對方情緒的方式。

 

睡不好、吃不好的他容易會有脾氣,趕圖、趕報價的時候我就盡量不吵他,他脾氣一來也不回嘴,先送上美味的食物後,等他吃的開心了,我才說:「你剛剛這麼大聲,我覺得很不舒服,請給我一個道歉。」

 

我開始尊重著他的情緒,他也尊重著我的情緒,我們在尊重對方不同個性的前提之下,找一個不委屈自己的最佳應對方式。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又開始練習著找出一家三口最自在地相處方式,我不把孩子的行程排太滿,我不想孩子跟我之間只有趕一個又一個活動,我將大量的時間跟孩子相處 ,透過大量的相處,一起發覺我們各自喜歡那樣的對待。

 

從小當她為了某個東西而哭的時候,我會告訴她:「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哭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過我聽不懂哭哭的語言,我在一旁陪妳處理情緒,等妳情緒處理好,再好好告訴我,妳想要的是什麼好嗎?」

 

我會在她用哭鬧的情緒要求東西的時候,明白地告訴她:「我不喜歡這樣被對待,請妳跟我說對不起。」,然後,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態度表達同一個要求,一起討論並且找出我們兩個最喜歡被對待的方式。

 

我會在她溫柔的說:「媽媽,請問可以借一下妳的蠟筆嗎?」,我會說:「妳這麼溫柔的態度讓我很難拒絕,我喜歡被這樣尊重,我願意借給妳。」

 

我在孩子說出:「媽媽,妳如果今天不買玩具給我,我就不回家!」時,告訴孩子:「我尊重妳不想回家,不過我會回家,媽媽從來沒說,再不回家就打妳,或者任何恐嚇妳的話,是因為媽媽自己不喜歡別人恐嚇我,所以我也不會這樣對待妳,妳今天說,如果今天我不買玩具給妳,妳就不回家,讓我覺得我被妳恐嚇了,我很不舒服,我不喜歡被這樣的態度對待,所以,我不但不會買任何玩具給妳,而妳也必須對我道歉。」

 

現在,我的孩子四歲半了,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她會告訴父親:「媽媽心情不好,我們讓她處理一下情緒。」

 

當我在幫她洗頭的時候,不小心弄痛她的時候,我會告訴她:「對不起,請妳原諒我好嗎?」,她回答:「我原諒妳,我知道妳不是故意的,不過媽媽,可以請妳再跟我說一次對不起好嗎?因為妳今天在車子裡面的時候,要我綁安全帶的時候太大聲了,好像生氣了,有點嚇到我,可以請妳跟我說對不起嗎?下次好好說就好,我會聽的,我比較喜歡小聲一點的方式。」

 

當她開心的搞笑時,我說她是可愛的搞笑人,她會臉一沈地說:「媽媽,我覺得妳這個玩笑不好笑,我覺得不舒服,請妳跟我道歉!我不喜歡這種玩笑。」

 

她會在我偏頭痛發作的時候,一臉疑惑的問我:「媽媽,請問妳在生氣嗎?如果妳生氣妳要告訴我喔!這樣我才知道為什麼。」

 

我會問:「女兒,請問我可以開一下妳的玩具抽屜嗎?我想找看看我的剪刀有沒有被放到裡面去?」,而她也會問:「媽媽,請問我可以開一下妳的皮包嗎?我想找看看今天餐廳阿姨送的玩具在不在妳包包裡面。」

 

我會告訴女兒:「現在爸爸在忙著趕圖,不是一個可以打擾他的好時間,請尊重他正在處理事情,有不被打擾的權利。」,而當我們要求她做某件事情到時候,她也會說:「媽媽,我正在畫圖,請不要打擾我,稍等一下。」

 

我會告訴女兒:「妳剛剛用那種不耐煩的語氣回答我,讓我覺得妳很討厭我,覺得我很煩,我覺得很不舒服,如果妳真的很討厭我,請跟我講原因,我可以想辦法改,不要用那種語氣跟我說話好嗎?」

 

女兒也會告訴我:「媽媽,好好跟我說就好,妳剛剛用命令的口氣跟我說話,我覺得很不舒服,請跟我說對不起好嗎?」

 

我不想讓孩子以為有錢的就是老大,所以該不該買一個東西,我們可以針對「需要」與「想要」談,也可以談如果買了這個玩具,就不夠錢買另一個玩具,我們談金錢的觀念,而不是「妳爸賺錢的,他說了算。」

 

我們也從來沒有告訴孩子:「沒有為什麼,這個家我說了算。」,「這個家以我為主,我說這樣就這樣,因為我是妳媽。」

 

我們一家三口,放下了這個家以誰為主、這個家誰說了算、這個家由誰制定規矩、這個家誰該怕誰的位置與高低的問題。

 

我們告訴對方,我喜歡別人用溫柔的語氣來對話,我喜歡別人用那樣的態度借東西,我喜歡女兒用親吻的方式叫我起床,我不喜歡被罵、被威脅、被恐嚇、被說是笨蛋,我們努力的陳訴著自己的感覺讓對方知道,我們告訴對方,其實你可以好好說就好,我會聽。

 

我們努力的互相尊重對方的情緒、我們學著講出自己的心情、我們學著表達出自己的受傷、我們學著找出用別人最舒服的方式互動、我們在一點一滴的互動中,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種對待方式,或者我喜歡你這樣的說法。

 

找出一家三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舒服方式。

 

親愛的孩子呀!


妳的母親曾經在面對自己最在意的父母面前,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妳的母親,曾在許許多多的親子衝突過後才瞭解了父母有不同的個性,針對不同的個性,需要不同方式的對待。

 

妳的母親我曾經以為要在情人間的相處中站在高處、當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王,當一個凡事以我為主的女王,而一路跌跌撞撞。

 

撞傷久了才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個性,互相尊重別人的個性,找出不委屈自己的最佳應對方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才能夠長久。

 

親愛的孩子呀!

 

妳跟妳的父親是我很重要的人,我希望妳可以無懼地講出妳的心情,每次的話語跟心情都被尊重,我希望我們的相處,不會有人有壓力、不會有人有委屈、不會有誰是老大、誰該忍耐的問題。

 

因為親愛的孩子呀!

 

我們擁有一生都無法割捨的關係,我們有一生都無法割捨的愛,對於這份愛、對於這個關係,是該自在與歡樂的。

 

親愛的孩子,

 

我們一起,找出我們最自在地相處方式。

 

找出屬於我們家的幸福方程式。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_MG_6840.JPG  


懂規矩(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以前工作的時候,我常常在監察院、立法院、行政院外面看到一個老先生,身體的前後背著兩張抗議的牌子,在那附近走來走去,多年以後,我才知道當初那個老先生,是被冤判死刑的江國慶父親,一個為著孩子冤屈而走的父親。

 

我從電視新聞上看到一個父親帶著孩子準備跳下天橋,那時候的我看到了這個事件,卻要到多年之後看「不能沒有你」的電影,才知道那個父親的無助與在法律上所面臨到的僵局。

 

我在網路新聞上,看到了苗栗大埔張藥局因為不願意配合苗栗縣政府徵收而抗議,也一直到了大腳小腳走讀台灣的時候,認識了張藥局的彭姐才知道,張藥局買了那個房子開個藥局營生,但是房子已經配合政府拆了一次、修建一次、又拆了一次、又修建一次,這次只剩下六坪大的空間了,還要面臨的三次的徵收。

 

這一次,是第三次的徵收,沒有經過屋主的同意、沒有寫同意書、連土地權狀都沒有交出去,房子就變成縣政府的了,於是,一個守著藥局的家庭主婦開始了跟政府的抗爭與決鬥,她為的是保衛自己辛辛苦苦才擁有的房子、她抗議著、也保護著不會有下一個人的房子,用同樣的方法,被政府搶走。

 

也因為站在大埔的張藥局前面,我才有了一個很深的體認,我們每天看了很多的新聞、看了許許多多的資訊,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發生了這件事情,卻不懂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知道了有人在抗議,卻不知道他在抗議些什麼又為何抗議?


我們知道了有人帶著孩子準備跳下天橋,卻不懂他為什麼而跳?


我們知道了有人在立法院打架,卻不知道,到底為了什麼事情而打,為什麼一定要用打的才可以凸顯問題?


我們知道了有人跟政府作對,卻不知道,他們其實只是對政府強盜的行為做出反抗?


我們知道政治吵吵鬧鬧,卻看不懂他們在吵什麼?


我們知道政治很骯髒,卻看不懂為何骯髒?


我們知道有「都市更新」,卻不懂裡面藏了多少的細節與利益?


我們知道,卻不懂。

 

從當媽媽到現在,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堅持,孩子一定要守規矩。


老實說,我從來不是一個聽到「這是規定」就遵守,而不問「為什麼」的人,因此,只要我媽媽規定九點回家,我一定故意晃到九點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一天一天的往後延,沒事也不想那麼守規定的回家。


當自己有了自己的家之後、有了孩子之後,我家從來沒有家規,也從來沒有規定。


我想,所謂「社會規範」這件事情,之所以大家都選擇要遵守,那必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因此,我不需要搬出一堆又一堆的規定強逼著孩子要遵守,我只想帶著孩子去看看這些「規矩」為何該存在,有沒有必要存在,有沒有必要遵守。


也是因為如此,我才開始很認真的想,我從小背到大「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快快行」的口號,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想了很久之後,我用畫紙畫了馬路,用玩具車對著一歲多的女兒解釋,如果沒有紅綠燈的這個規則,每一台車都想往它想去的方向走,到最後只是車子全部在路中間打結,哪裡也去不了。


為了大家都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大家約好,綠燈的那一方可以行走,紅燈的那一方,犧牲一點點時間,讓對方走。


我在紙上解釋這個觀念,我也在馬路上抱著她一次又一次的觀察紅綠燈時,車流的行進方向,直到她懂為止。


為了讓孩子懂為何不能在餐廳跑,我帶著她一起觀察餐廳服務生的工作,我還抱著她,請她手上拿著一個大碗,看看她站在服務生的視線,看不看得到比她低很多的孩子跑過來?


我讓她摸摸剛剛上菜的碗盤溫度、菜肴溫度,讓她想想這一盤菜如果因為奔跑的孩子而翻倒,倒在頭上的後果將會如何?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要吃完飯才可以吃零食?」,我拱起雙掌形成一個圓圈,解釋著胃有它的容量,該如何吃才有營養又可以留空間給餅乾。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要吃完飯才可以喝汽水?」,我告訴她:「汽水有氣,會漲滿著胃,還會刮傷了胃。」,我隨手拿了一個小湯匙,輕輕的刮著她手上的皮膚,又隔著袖子刮著她手臂,告訴她:「汽水像這個湯匙一樣,會這樣輕刮妳肚子內的胃,有的太嚴重還會流血,如果妳先吃飽飯了,就好像穿了衣服,這些食物會保護妳的胃,即使還是會侵害妳的胃,可是畢竟有食物保護著,就跟有一層衣服一樣會保護著妳的胃。」


每次在公共交通系統上,有人讓座或者看到博愛座的標誌,我會一一的解釋為何要讓座,別人讓座給我們又是有哪一種的體貼心情,我在車廂表演著什麼叫做「重心不穩」,老弱婦孺又有哪些原因,在重心不穩的地方有那樣的危險性。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瞭解她還不會控制自己的音量,我帶著她蹲在音響旁邊,轉著音量的鈕,聽大聲跟小聲,然後,假裝自己是音響,玩大聲跟小聲的遊戲。


不懂為何在餐廳不能大聲講話,我會告訴她:「這樣會打擾到別人的用餐。」


孩子還小,不懂什麼叫做打擾,我除了解釋「打擾」就是「打斷、擾亂別人的心情與工作。」之外,我還在她看電視影片的時候,故意在她旁邊唱歌,當她抗議的時候,我很正式地說:「喔!對不起,我打擾到妳了嗎?」


當她問我:『媽媽,為什麼妳要去上廁所還要問我,還請問我可不可以去上洗手間?」,我回答:「因為我想要知道妳準備好我要離開了嗎?準備好了才不會玩到一半發現媽媽不見了,如果媽媽帶妳出去外面,妳沒有告訴我,就一個人跑去上廁所,我一定會急到哭出來,我希望妳去哪裡都跟我說一聲,所以我去哪裡也要跟妳說一聲,這是體貼到對方的心情,不想對方擔心難過。」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收到別人給的東西與好意,不會說謝謝,我不會在旁邊一直說:「說謝謝!說謝謝!」,我不會逼著她背「請、謝謝、對不起!」,而是表演給孩子看,當我滿心歡喜地送妳一樣東西,妳收下了卻沒對我有任何表示,我一定心理想「好難過喔!原來我送的東西她不喜歡,或許她不喜歡別人送她東西,以後別送了!」


說 『請、謝謝、對不起!』,不是一個反射動作,不是被規定,而是一種禮讓別人、感謝別人、知道造成別人困擾的一種表示方法。


同樣一件事情,這種說法孩子不懂,換下種說法,說的不懂,用道具解釋,還是不懂,用演的、用觀察的。

 

每一個對別人來說的「規矩」,對我跟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去瞭解、去觀察、一起在網路找資料、去對話與分析瞭解。


我不會對著孩子說「閉嘴」,卻會告訴她在這個場合為何大家必須要安靜?


我不會對著孩子說「不准跑」,卻會告訴孩子為何這個地方不能跑?有哪些危險性?


我不會對著孩子說「吃飯不要躲在桌子下玩」,而是會告訴他們「這樣會打擾這一桌人吃飯。」,如果這一桌的人不介意,也同意,孩子們還是會在桌子底下玩車,等著大人們吃飽喝足盡情聊天。


也因為孩子我才懂,所有的「規矩」其實是對別人的一種體貼與理解,不該只是一種限制、不該是一種被評斷行為、乖不乖的標準。


遵守交通規則,其實是體貼別人有行的權利。


禮讓博愛座,是體貼別人身體狀況不適合重心不穩的車廂。


適不適合喝汽水、該不該吃糖果,是體貼身體的負擔。


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是尊重別人的用餐權利。


所謂的規則,是一種體貼,不是一種壓迫。


當孩子體貼了大人,在餐廳中一起吃飯,大人也該體貼孩子,在餐廳中不耐久坐,等大人聊天的無聊。

親愛的孩子呀!


妳的母親我每天看了很多的新聞,卻看不太懂新聞。


妳的母親我從小背著「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快快行。」、「看到長輩要問好!」、「請、謝謝、對不起,常常講。」,一堆又一堆的守則跟口號。


妳的母親我很會背,也很會利用口號,我還曾經飆著快車自以為帥的說:「紅燈就是拿來闖的。」

 

我也曾經看到遠遠的黃燈,卻猛加油門,並且一臉無辜的說:「黃燈快快走,不是嗎?」

 

親愛的女兒呀~

 

我卻是因為有了妳,才真正的『懂了規矩』。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_MG_6794.JPG  



各自解讀


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就讀國中的時候,有一天傍晚全校打掃時間,同學們在黃昏之下各自做著自己的份內工作,哄鬧的氣氛下看似雜亂其實很有各自的步驟,忽然間同年級的某一資優班同學,全班都一一的走出了教室,一個人跪著一個階梯,就在面對全校中庭的階梯中,跪向中庭,全班從二樓開始,在大階梯的兩旁各跪一個同學,就這樣從二樓排排跪到一樓。


 

那群同學中幾乎都是我認識的朋友,大家從國小到國中,有些是鄰居、有些從小分班到大多少也同班過,那一天,沒有人敢走近那個大階梯,深怕他們覺得丟臉,也沒有人敢問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必須要全班跪給全校看?


 

一直到畢業多年之後,有一次跟當初的同學們聊起,才從他們憤恨的眼神與語氣當中知道了那一天,引發老師如此大的怒氣的原因,其實只是因為打掃過後,班級後面的垃圾桶旁有一張沒有丟中垃圾桶的衛生紙,老師氣急敗壞的想要知道那張衛生紙到底是誰丟的,然而經過了大掃除的紛亂,誰也不知道是誰丟的,就如此,為了一張沒有投進垃圾桶的衛生紙,全班同學必須排排跪給全校看。

 


即使事隔多年,同學們講到這件事情,還是憤恨的罵著那個老師是個變態,存心只是想羞辱學生,那一天的羞辱即使過了多年,依舊留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不論是曾經跪過的同學,還是在一旁看到的隔壁班同學。


 

然而,對同學來說是嚴重羞辱,對當初那個老師來說,那一班卻是她洋洋得意的一班,她認為那一班得以升學率如此的高,都是她「教學嚴謹」且管理嚴格,她得意著她必須用重罰來讓學生警惕,並且學到是非善惡。


 

雖然,在我們的認知當中,那一班的同學從國小到大都是資優生,我不懂才剛剛當她們一年的導師,是不是真的影響如此大,因為當嚴師而提高升學率?

 


我也不懂,為何一張丟不進垃圾桶的衛生紙,必須要動用全班下跪,而去明辨所謂的「是非善惡」?


 

同樣一件事情,在老師心目中所想的是「我處罰學生是為學生好,要讓他們懂羞恥。」,在學生的心中卻是「那個變態老師,分明就是羞辱學生為樂。」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讀。


 

讀了政治之後,我在練習著,某一個政治人物在電視上的一句發言,必須要去解讀他背後的意義、去看懂他真正想要傳達的訊息、去看懂他到底是想講給誰聽、想營造出那樣的環境與態勢。


 

也只有那個時候我才真的懂得,原來,我們都用同一種的語言,講著同樣的事情,卻有不同的解讀。


 

每個人都用我們聽得懂的語言,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話。



 

當了妻子與媽媽之後,我才瞭解,夫妻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原來有很多聽不懂的話、原來有很多的各自解讀。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擔心的說:「活該誰叫你穿衣服都不穿?」,父母以為這樣說孩子可以得到教訓,以後叫他穿衣服就不會抗拒。

 


卻不懂得為何孩子長大之後,面對生病的父母,心態卻是「活該,一定是你做了什麼事情,才會生病。」「誰叫你要生病?」


 

當孩子不乖、不服從父母的旨意時,父母出手就是打、就是責罵,父母的心態是「我在教你」,對孩子來說卻解讀是「以後如果有人不聽我的話,我就可以打他。」,「誰叫對方要惹到我發脾氣動手。」



 

當父母覺得就是該賞罰分明,有好的行為就可以用東西獎勵,有不好的行為就可以剝奪對方的喜好,我們以為這樣的賞罰分明可以讓孩子懂得是非,卻不懂孩子為何長大後也會在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問著:「你憑什麼?」


 

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飯,父母用盡責罵、恐嚇與威脅,孩子不懂父母為何要逼自己吃飯,只是知道,每次用餐的時候,都要配著母親恐怖的面容一起下飯,孩子只知道,父母都強迫他們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


 

為了擔心孩子看太多電視影響視力,在電視旁邊放著鬧鐘,即使電影演到一半,只要鬧鐘響了就必須關機,對母親來說是保護眼睛,對孩子來說卻解讀成媽媽剝奪所愛、打亂了他的思緒、打亂了他看影片的整個影片結構與思緒、打亂了他的專注力。


 

有一天,小外甥來我家做客,我帶著他跟女兒一起去採買,在馬路上,兩個孩子就嬉戲了起來,我帶著他們走到路邊,蹲下來告訴他們:「不好意思,請打擾一下,我知道你們很想玩,不過在馬路上這樣玩很危險,車子來了會閃避不及,有可能會造成你們的受傷。」

 


四歲多的女兒很正經地說:「媽媽你放心,我們會小心的。」


 

我回答她:「我知道你們會小心,可是我還是會擔心,因為你們對我很重要,可以不可以體諒一下我的擔心,等到回家再玩?」


 

女兒乾脆地答應了我,上了國小的外甥確若有所思。


 

晚餐的時候,小外甥說:「阿姨,我覺得妳很奇怪,我在馬路上玩,媽媽會罵,你給我過來,不然我打你喔!可是你卻會說,這樣很危險,我會擔心。我不吃飯,媽媽會說餓死算了,妳卻說,我很尊重你的感覺,不過我還是會擔心你吃不夠,會讓你打球沒力氣 ,你可不可以餓的時候告訴我一下?我覺得我媽媽就是愛罵我,一點都不愛我。」


 

那時候的我才懂,我們當父母的人太高估了我們的孩子。


 

以為說:「再不吃,你餓死算了!」,一個孩子會懂我們是在擔心他的營養,而不是詛咒他。


 

以為說:「活該誰叫你不穿衣服,感冒了吧!」,孩子會懂得我們對他感冒的關心,而不是幸災樂禍。


 

以為說:「叫你不要這樣溜滑梯,你偏要,等一下看你跌死算了!」,孩子們會懂這個動作的危險性,而我們是一種關心,而不是咒罵。

 


我們以為說:「我跟孩子談過了!」問題就是解決了,孩子卻解讀成,媽媽偏袒,問題更大。



大人可以解讀那個老師的情緒與用心,卻解讀不了留在班上每個孩子心中大大小小的傷。


 

我們太高估了孩子,以為他們跟一個懂政治分析的大人一樣,都可以正確的解讀每個父母語言背後的真正意義與心情。


 

我們甚至太高估了一群國中生,在全班下跪的時候去瞭解原來這是老師要我們懂羞恥心、明辨是非,而不是只為了一張衛生紙而叫學生下跪的變態行為。

 


我們高估了每個身邊的人,都會懂得我們的苦心。


 

卻忘記了,在政治上,有各自不同的解讀。

 

 

在親子間,也有各自不同的解讀。

 

 

我們用著同樣的語言,說了很多別人聽不懂的話。

 

 

我們忘記了,同樣一句話,別人的心中,解讀不同。


 

 

一個家庭,各自解讀。

 




 

 

 

 

 

 

 

 





PS。我們可以解讀大人教孩子背後的善意,卻很難懂得孩子們到底是如何解讀,希望多年之後,這不是我們想唱給孩子聽的歌,祝福每個被愛的與愛人的人。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_MG_7913.JPG  

男孩的溫柔(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經是一個不婚主義的我到最後為何會走進婚姻?


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我遇到一個很溫柔的男人,這個男人,即使這輩子最討厭魚腥味,卻會因為我開了一個小手術,就每天到市場挑鱸魚,用小電鍋煮魚湯給我喝,只因為醫院計程車司機說了一句:『吃鱸魚對傷口癒合最好。』

 

陪我逛街的時候,他會分擔我的負重,拿著我的卡通包包陪我逛,卻不會說:『男生拿著女生的包包很丟臉。』

 

我受傷的時候,他會一直的關心:『妳還好嗎?會不會很痛。』,而不是『這有什麼大不了的!要勇敢。』

 

是的,我喜歡溫柔的人,因為溫柔的人心很軟、很懂愛。

 

我的女兒三歲的時候,我在網路上認識了從事親子教養工作多年的郭老師,當時他的孩子才兩歲多,卻被我逼著一起組了一個共遊團體,一群人一週三天一起出來共遊、一起出來看著每個孩子的狀況、一起討論孩子的教養問題、討論經濟、政治、人生觀、社會現象、討論很多的觀念與看法,我在郭老師夫妻倆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的事情,也藉由思辯想通了許多問題。

 

當大家越來越熟後,郭老師說了一句話:『我當初會找妳出來組共遊團體,除了是看妳的網路文章教養觀念之外,最重要的是,妳把女兒當兒子養,我把兒子當女兒養。』

 

『把女兒當兒子養』這句話我能夠了解,我從不跟女兒強調她的性別,而女兒從小的玩伴也多是男孩,我不認為是女孩是男孩在教養上該有什麼不同,一樣該當一個人尊重,我從不用性別設限我的孩子,我從沒在她任何的行為下說過『ㄟ~妳是女生耶。』

 

我懂『把女兒當兒子養』這句話,我卻不懂『把兒子當女兒養。』,這一句話。

 

郭老師的兒子小寶是一個愛玩車、活動力十足、體力十足的小男孩,然而,小寶跌倒了,郭老師一定是用很溫柔的聲音蹲下來問他:『你還好嗎?一定很痛吧!拔拔秀秀~。』

 

為了看新聞而害怕狗的小寶,小寶媽媽寧可背著小寶一直走,保護著他的恐懼,而不是說:『這有什麼好怕的,膽小鬼!』

 

郭老師在外面會大罵不尊重孩子們的大人,卻對每一個孩子都極盡的溫柔,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有一次,我們一行人帶著孩子到一個湖畔去遊玩,大人輕鬆的聊著,看著湖中鴨媽媽領著七、八隻小鴨子遊湖,剛剛滿三歲的小寶,順手拿了一塊石頭往湖中丟過去,不偏不倚,丟中了其中一隻在遊湖的鴨寶寶,鴨寶寶應聲而倒,我們一群人全嚇壞了。

 

看到這一幕的女兒,喃喃的說:『小寶怎麼丟這麼準?』

 

大人們幾乎嚇壞了,一直以為真的打死了鴨子,直到那隻被打昏的鴨寶寶,摇搖晃晃挺過來後才安心。

 

這過程中的郭老師,蹲下來抱著小寶,用非常溫柔的語氣說:『寶寶,怎麼辦?你打到鴨寶寶了,你看,他的媽媽好擔心,他的哥哥姐姐也好擔心都圍著他,不知道會不會死掉?我也好擔心,如果鴨寶寶死了,大家一定超級難過的。』

 

小寶不吭一聲,我們知道他也嚇到了,這中間沒有責罵、沒有說教,只是帶領著小寶一起關心鴨子一家。

 

這件事情過了沒多久,郭老師非常興奮的告訴我,他網友家的兔子生了一窩小兔子,他要認養兩隻,也拉著我女兒一起認養兩隻兔子,我好奇的問他:『怎麼忽然想要養寵物?』

 

郭老師回答說:『看到小寶之前打到鴨子的這件事情,我想了很久,該如何教導小寶溫柔的對待每一個生命,後來想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擁有一個該保護的生命。』

 

那時候的我才知道,郭老師不是對著孩子講道理就算了的人,他了解孩子行為背後是因為還不懂得善待生命,他看到行為背後的問題,也樂於去解決問題,於是,即使很不喜歡養寵物的他,也願意帶著小寶到處幫忙兔子張羅所有的用具,等待兔子的到來。

 

於是,我看到一個三歲半的小男孩,溫柔的抱著兔子、溫柔的安撫兔子的表情,我看到一個三歲半的小男孩,將頭伸進去兔子籠跟兔子溫柔細語的小男孩,我看到一個男孩,在一堆圍觀他兔子的朋友之中,努力的保護著兔子的認真表情。

 

我看到當小朋友跌倒的時候,小寶會走過去一臉關心的蹲下來問:『你還好嗎?一定很痛吧?需要幫忙嗎?』,而不是:『哈哈哈!活該。』

 

我看到當小寶想要借看一下母親手機上的照片,是溫柔的問母親:『媽媽,請問妳的手機充好電了嗎?我可以借一下下嗎?』,而不是尖叫大喊說:『我要,我就是要,現在!』

 

我看到當別的小孩哭泣的時候,小寶一定會溫柔的問:『你還好嗎?』,而不是『愛哭鬼,有什麼好哭的!』

 

我看到小寶身上,長出來的溫柔。

 

那時候的我,才了解郭老師所說的『我把兒子當女兒養。』,這一句話的意義。

 

台灣的父母親很怕自己的兒子變娘,於是,男孩跌倒了,不是關心、也不是疼惜,而是:『哈哈哈,活該,誰叫你不好好走,站起來!』

 

男孩哭泣了,不是問他有什麼委屈、也不問他有什麼難過,而是『男孩子哭什麼哭,愛哭鬼。』

 

父母以為這樣的態度是逼著兒子勇敢,卻忘記了,當自己的兒子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待他的朋友們時,是多麼的殘忍與過分。

 

然而,郭老師一家,卻反其道而行,對小寶極盡的溫柔,小寶情緒越不好的時候,大人就越溫柔的對待。

 

於是,我看到一個對任何人都很溫柔的小男孩。

 

而溫柔的小寶,敢替受傷的朋友說話,敢替需要幫忙的朋友找救援,不打人、不欺負別人、也不會踢別人,他溫柔,卻比其他的男孩還勇敢。

 

2011年的這個秋天,在小寶快要滿四歲的這前三個月,小寶的爸爸媽媽因為眾多的原因,推著推車帶著小寶用雙腿環島台灣,他們走進土城彈藥庫去關心土地問題、關心環保問題、去實地的了解台灣的每個議題、認識每一個人、他們關心親子問題、他們想找出那個很貼近人民、很貼近土地、很為理念堅持的自己。

 

原本一直擔心小寶的我,真的陪著下去走一小段,我看到郭老師夫妻倆,沿路讓小寶有各種不同的發現,陪著看路邊昏睡的狗、蹲下來解釋舖柏油機的構造、在下雨的陸上赤腳踩水、看著長的像柚子的絲瓜。

 

那時候的我才懂,這個溫柔的男孩,現在的課題是,走出去的勇敢、是旅途上的所有風景與形象。

 

一個溫柔的男孩、一對很特別的父母。

 

 

 

 

 _MG_7995.JPG  

 

 

    『大腳小腳走讀台灣』,用走的去貼近土地、邊走邊去讀取這片土地的所有故事、環保的議題、土地的議題,在路上看到這一家人請幫我照顧他們,也歡迎大家陪走.各種議題或住宿,謝謝大家,小寶爸電話0933045648。小寶爸媽部落格

 

    愛分享行動團隊的成員小寶爸爸--郭駿武一家人,10/1起從板橋出發
走過土城彈藥庫、三鶯部落、苗栗大埔事件現場......

10/15-16
兩天,愛分享行動團隊將到台中舉辨第一場走讀台中"共讀日"
我們將走訪牛罵頭遺址、水碓聚落、瑞成堂及惠來遺址
因為我們相信,唯有認識台灣這塊土地
才會對台灣產生真正的「愛」
而透過這樣的走讀「行動」與 「分享」
你我都能成為改變台灣的一份子

大腳小腳、走讀台灣粉絲團


主辦單位:

原貌文化協會(台北市)、台中木棉花關懷協會、台中市惠來遺址保護協會、水碓活聚落、愛分享行動團隊

協辦單位:臉書愛讚志工團

『大腳小腳走讀台灣』台中共讀日活動行程

本活動專線:
(台北)0972-70-64-64 楊小姐
(台中)0938-665005 傅東森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_MG_5253.JPG  

真心的喝采(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經有一個朋友告訴過我,她這一輩子最討厭遇到國小跟國中同學,因為從國小開始,每個同年齡的同學都知道,她的母親也是學校內的老師,從她上小學開始,不管是國小還是國中,考試考的好,同學總會不以為然的說:『妳媽是老師呀!』

 

考試考不好的時候,大家會冷冷的說:『老師的孩子也不過如此。』

 

一直到研究所畢業了,每次國小同學聽到她工作有好的成績,總還是不會忘記加上那一句:『那是老師的孩子呀!』

 

她曾經好久好久不願意回到家鄉,她也曾經憤恨的告訴我:『不管我已經到了高中了,所有的人都還是說我考試一定是有媽媽罩,我媽是國小老師耶!為什麼都沒有人看到我為了維持一個老師的孩子形象,拼的多麼的難受?為什麼沒有人看到,我也是下過苦工唸書?為什麼沒有人知道我是多麼努力的在找讀書的方法?』

 

聽到這段話的當下,我整個人很震撼,因為,我也曾經在別人的身上,貼著『老師的小孩』,無論是褒還是贬。

 

最近,看了一部日劇『沒有名字的女神』,片中描寫關於一群幼稚園孩子的媽媽團體所衍伸出來的互動、互助與互害,雖然影片呈現的方式感覺很驚悚,而事實上媽媽們所使出的手段也不過是說說別人的隱私、傳達沒有證實的誤會、說了不該說的話、一點點的小自私、將別人的事情當八卦討論、、、一些些人與人互動最常見的相處問題。

 

其實,貫穿整部片子的主軸,只因為在媽媽團體之中,夾雜著孩子、丈夫的互動,是一整個家庭與家庭互動,所以,擴大了比較與忌妒,忌妒著別人的老公肯願意跟老婆孩子出遊、忌妒著別人的孩子考試考的比自己孩子好、忌妒著別人總有許許多多的好運、忌妒著別人的富有、忌妒著別人的才華、忌妒著別人有許多自由、忌妒著孩子跟媳婦的感情比較好、忌妒著孩子跟婆婆的感情比較好、、、、。

 

因為忌妒,所以只想看著別人痛苦,因為忌妒,滿心想要害別人,卻不去面對自己的問題。

 

忌妒讓人變得很可怕、忌妒讓人充滿著醜陋。


忌妒讓人 忘記了成長

 

有好一陣子,我常在想,為何人與人之間充滿著如此多的忌妒?

 

為何人與人之間,很少真心的祝福?


參加別人的婚禮時,即使嘴巴上說著祝福,又有多少人心中想著『不知道可以撐多久?』

 

看到別人迎娶的時候,心中揚起的不是喜悅,而是『醒醒吧!別傻了!』

 

看別人寫作小有成,說的不過是:『寫好玩的,幹麻這麼認真。』,卻不去看別人下了多少功夫,熬夜不睡寫文章的目的又是什麼?

 

看別人敢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說的不過是:『看你哪時候會放棄。』,而不是真誠的去挺別人的勇氣、挺別人的夢想。

 

看別人成績好,說的不過是:『書呆子!』、『老師的孩子應該會知道考試內容。』,卻不去想別人付出多少的努力、是不是有更好、更有效率的讀書方法,可以讓自己學習?

 

看別人富有,說的不過是:『那些有錢人的嘴臉。』、『有幾個錢了不起。』,卻不去想別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即使是運氣好,那也是一種能力。

 

看到別人子孫滿堂,嘴上說著:『老來享福。』,心中卻想著以後子孫為財產一定會爭個你死我活。

 

人,為何這麼多的忌妒呢?

 

我想不通,一直到有一天,女兒跟我比賽桌遊,玩了一半老公接手,教了女兒得勝的技巧,她很開心的跑來告訴我:『媽媽,我贏了!我贏了!』,那個當下的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久久才想到說一句『恭喜!』

 

那時候我才懂,我們活在比較的年代,我們不懂得真心的稱讚別人。

 

小時候,隔壁的小明考試成績比我好,大人會說:『我看妳又沒比他笨,怎麼考輸他?』,卻沒有大人說:『小明好利害,他一定花更多的時間唸書、也有可能有找到讀書的好方法,我們要不要去恭喜他,也問問他怎麼準備考試的呢?』

 

當別人跳舞跳的好,大人說的可能是:『妳也學學人家,看妳跳那種樣子,也不反省一下。』,卻沒有幾個人會說:『她跳的好棒,我們看看她有下哪個功夫?我們有哪個地方沒有注意到?是不是腰不夠彎?腿該如何使力才會這麼好看?』

 

大人以為挑起孩子的比較心,是『激勵』孩子進步。

 

而事實上,卻是對別人的忌妒、怨恨與不滿。

 

現在,我的女兒四歲四個月了,我們幾個父母找了一個很棒的律動老師教孩子們律動,這個老師示範動作後,從不強迫孩子一起做,只要孩子對她說:『我不要!』,老師跟所有的家長都很配合、也很尊重。

 

不會有人說:『人家彈彈都會跳,妳怎麼不跳?』

 

不會有人說:『人家安安都那麼棒,妳怎麼不做?』

 

我們尊重孩子的意願、也尊重孩子的創意。

 

孩子的意願有被尊重後,當孩子真的想要試看看的時候,就是使盡全力的認真、使盡全力的拼命,而這時候,所有的大人,不管那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我們都會大聲的叫好、大聲的喝采。

 

當大人開始為每個孩子喝采的時候,孩子也學著為別人喝采、為別人真心的加油、為別人鼓勵。

 

從別人的父母那邊得到鼓勵、得到喝采、從朋友的口中得到真心的加油、從別人的表情中得到真誠的佩服,這對鼓勵的人跟被鼓勵的人都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幸福。

 

夜裡,常常老公抱著女兒坐在電腦前面,看著電腦內別的媽媽紀錄的舞蹈課錄影檔,父女倆賣力的為朋友歡呼加油、賣力的為孩子們喝采,比看棒球賽還要激動。

 

有一天,我看著小寶在玩賽車的時候,女兒在一旁激烈的狂喊:『小寶加油!小寶加油!

 

那時候的我才知道,孩子遇到的老師、孩子遇到的大人、孩子遇到的孩子們,多麼懂得對別人的孩子不吝嗇的給予真心的喝采,而這些大人與孩子,又是如此的值得我站起來、拍紅了手,給他們~

 

最真心的喝采!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_MG_3192.JPG  

童年再現(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每次回到鄉下老家,已經多年沒有人居住的三合院,屋內已經呈現一種崩壞的氣息,記憶中很高很高的紅磚圍牆,現在看起來如此的矮小,那童年時爬上爬下的圍牆在記憶中高不可攀,而現在卻覺得如果我再爬一次,它就會脆弱的整排崩落。

 

我常常想念起我的童年,那一段在鄉間野放的日子。

 

我想念再一次爬上蓮霧樹,在高高的紅磚屋頂上,看天空、順手採顆蓮霧吃的感覺。

 

我想念環繞著三合院的小溪流,雙手一伸進洗衣石後,就可以抓到許許多多的小蝦子。

 

我想念赤著腳踩在田埂上的感覺,我喜歡那種腳直接貼近泥土與土地接吻的感覺。

 

我喜歡曬穀場上滿滿的金黃色稻子,我們在稻子間奔跑著追偷吃米的麻雀。

 

我想念著夜晚在蛙鳴的黑暗田野中,偷偷抓螢火蟲的興奮。

 

我想念在留有稻香的黑暗曬穀場上,全家人坐在椅凳上吃著月餅看著中秋的滿月。

 

我想念沒有時間表、沒有作息表、沒課程的童年。

 

我想念童年的風、童年的稻田香、童年的陽光、童年幸福的味道。

 

我想念童年給我的幸福回憶,我想念著童年那種純粹的快樂。

 

這麼多年來,我多麼希望,童年可以再來一次、再感受一次那樣的幸福。

 

一直以為童年的幸福就如同老家那個三合院的磚牆一樣,只能擁有記憶中的高度、記憶中的味道、記憶中的快樂,如果這樣的年紀再來一次,就會崩塌。

 

然而,隨著女兒的年紀一天比一天的長大,我總覺得,我在重溫我的童年。

 

從孩子小的時候我就堅持,如果騰出時間陪孩子,就確確實實的陪著孩子一起玩、一起生活、一起成長。

 

要當一個陪孩子長大的全職媽媽,就要全心全意的甘願。

 

不是孩子玩的時候,拿著手機在一旁猛講電話、玩手機,嘴巴一直喊著:『去玩呀!』,屁股確動也不動,而是真的下去跟孩子一起在草地上跑,在沙堆內翻滾。

 

也不是大人們聚守,邊打麻將邊讓孩子滿地爬。

 

『陪孩子』跟『顧孩子』不同。

 

因為常帶著孩子一起玩,所以孩子們很懂得玩,沒有任何的玩具也可以玩的很開心,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玩耍,在有朋友跟沒朋友都會很自在,當孩子一天又一天的長大,我的快樂一天比一天多。

 

我會扛著四歲的女兒在肩膀上,在草地上像跑車一樣,玩加速度跟甩尾。

 

我會帶著女兒爬上公園的大樹,在樹上看松鼠吃花生。

 

我會跟孩子一起躺在草地上,讓孩子坐在我的肚子上扭屁股。

 

我會跟孩子們一起瘋狂的玩溜滑梯、讓自己埋在球池裡面跟孩子抓迷藏。

 

而孩子們認識的這群共玩的父母更厲害,三歲的孩子去玩水,大人們也總是全身濕。

 

可以帶著孩子在草地上翻滾,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騎腳踏車衝刺、可以玩的比孩子們還開心、可以玩的比孩子們還要盡興。

 

當一個媽媽拿起了鋤頭,其他媽媽就會吆喝著一起鋤草、種菜,即使螞蟻已經咬到全身發癢也一樣。

 

當一個人拿出記憶中的橡皮筋繩,父母們就會開心的拉起來,大人們先開心的玩一輪,看到父母們開心,孩子們也理所當然的開心加入,在黃昏的夕陽下,大人跟孩子因為一條橡皮筋繩而有滿田野的開心。

 

我們陪著孩子追著蒸氣火車狂跑,我們在沒有燈光的田野中,靠著微弱的一小小燈光,吃著烤肉與月餅,在滿月的月光下跳舞共渡中秋。


我們聚在三合院的庭院中,喝茶談天啃西瓜、看孩子們騎車。

 

有人趴在水池內當海豚,讓孩子們趴在他的背上騎海豚滿池跑。

 

律動課的時候,孩子不願意参與我們不勉強,當孩子要父母一起做動作的時候,扛著孩子也學飛天青蛙跳、在地上翻跟斗。

 

我們一起陪孩子們赤著腳,一起走在稻田的泥巴水中、一起看著螞蟻搬家、一起抓蜻蜓。

 

我們知道,當父母一起變成開心的人、一個懂得在每天生活中快樂的人,我們就能夠吸引孩子進入,一起成為開心的人。

 

我總是認為,不管環境如何,如果我無法改變環境,那我一定在在這當中找到最大的快樂值,我是全職媽媽,我想陪著孩子一起長大、一起成長,那我就要在全職媽媽的日子中找到最大的快樂。

 

我用粉筆在水泥地上畫長長、長長的鐵軌,讓孩子們在上面當火車行走。

 

我用最狂野跟最誇張的方式騎腳踏車,讓孩子們也跟著我瘋狂的往前衝。

 

我捲起褲管踏入冰冷的溪水中,陪著孩子一起往上游去探險。

 

我跟著孩子們趴在泥土上看昆蟲、找蚱蜢。

 

我陪著孩子們在樹林裡面找樹葉,串成一串當烤肉串。

 

沒有時間表、沒有課程表、不需要趕時間、不用趕課程。

 

既然都要陪孩子了,就一定要『一起玩的很開心』。

 

慢慢的我終於發現,堅持真正『陪』孩子玩的過程、堅持在每個日子中找到最大快樂值的決心,讓我再一次的過一次童年。

 

我很幸福,因為我不需要重新投胎,我就可以再過一次童年、再一次的感受童年的快樂與幸福。

 

我的女兒也很幸福,她的童年有大自然、有每天可以決定自己想玩什麼的自由、有一群很棒的朋友、有一群很棒的大人玩伴、還有父母親的笑容。

 

現在的我,不是步入中年。

 

而是,步入童年。

 

我的,童年再現。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 Sep 06 Tue 2011 02:56
  • 時機

_MG_8611.JPG  

時機(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雖然一早女兒就換穿了她喜歡的泳衣,但是真的走進戲水池的時候已經中午過後了,被耽誤很多時間的女兒,因為太陽的炙熱、也因為過久的等候讓她的心情不怎麼美麗。

 

我剛剛帶著女兒踏近水池邊的時候,就聽到她的朋友們此起彼落的喊著:『彈彈,妳來了喔!』、『彈彈,妳來了喔!』

 

我邊跟孩子們打招呼,邊看到小慈跟小臻拿著大象造型的灑水器在幫對方灑水,然後小慈大喊著:『我們去跟彈彈玩吧!』

 

過沒多久,我才剛剛放好包包跟游泳器材,就聽到四歲三個月大的女兒很大聲的說:『我不喜歡妳潑我水,我非常生氣,我不跟妳玩了。』

 

一轉頭,女兒很生氣的遠離了小慈,一個人站在水池中間生著氣,我馬上放下東西,走到女兒身邊,蹲下來問她:『請問怎麼了?』

 

女兒很生氣的說:『我不喜歡小慈在我身上潑水,我很生氣,我不想跟她玩了。』

我問她:『那請問妳要怎麼樣才原諒她呢?』,女兒說:『她必須跟我說對不起!』

 

我聽了之後說:『那妳應該去跟小慈說,我不喜歡被潑水,請妳跟我說對不起。』,女兒說:『請妳幫我說。』

 

我答應了她,婉轉的告訴小慈,小慈也道歉了,兩個孩子不久又開心的玩在一起。

 

那天的我想著整件事的發展,心想著,孩子是不是該懂得什麼叫做『時機』了?

 

因為女兒的狀況,我努力的回想著,在什麼時間該說什麼話、在哪個地點該有怎樣的打扮、在哪個時候該有哪樣的舉止,該哪個時機點做哪樣的決定,這些事情我到底是怎麼學會的?

 

小時候,我看大人的臉色學。

 

越長越大之後,我在每一次的窘迫中學習。

 

不小心穿著閃亮亮的夾腳拖去別人的告別式、穿著顯瘦的黑色小洋裝到別人家拜年、桌子下的腿在朋友猛捏之下才知道說錯話、以為想要快點表達自己的意見卻沒發現自己正在插話、、、、、。

 

每一個學習時機的過程,都夾雜著一點點丟臉、一點點不堪。

 

後來的我在工作的場合學會了看更多人的臉色、懂得在什麼地點、什麼時機,說什麼話?有怎樣的舉止?該有怎樣的穿著?

 

只是,有時候還是會出差錯,困窘不已。

 

那天晚餐的餐桌上,我跟老公談到孩子間互動的這件事,我順口問了女兒:『妳到水池之前,小慈跟小臻在玩互相幫對方灑水的遊戲,小慈一定是想跟妳玩,所以也在妳身上灑了水,我想她是想跟妳一起玩,所以才灑水,那請問為什麼妳會生氣呢?』

 

女兒悶悶的說:『因為我還沒準備好。』

 

我假裝恍然大悟的說:『喔~原來是時機不對。』

 

女兒問:『媽媽,什麼是時機?』

 

我回答:『時機就是抓住機會的時間點。小慈想要跟妳玩的時間點不對,她以為妳穿了泳衣就可以馬上玩了,以為是跟妳玩灑水的好機會,她不知道妳還沒準備好,時間點不對。』

 

女兒似懂非懂的歪著頭想著。

 

我繼續說著:『例如:彈彈可以在任何時間跟我說話,但是,當媽媽正在跟別人講電話的時候,是不是妳跟我講話的好時機呢?』

 

女兒搖搖頭說:『不是個好時機。』

 

『當大家在公園玩的時候,是個可以跑跳大喊大叫的地方,但是,當大家在餐廳用餐的時候,是可以跑跳、大喊大叫的地方跟時間嗎?』

 

女兒說:『那會打翻熱湯,也會打擾別人,不是一個跑跑跑的好時機。』

 

從那天開始,我們的對話就常常圍繞在『時機』。

 

當女兒要將自己畫圖作品拿給老公看的時候,我會說:『寶貝,爸爸正在講電話,妳想是不是看妳畫圖作品的好時機呢?』

 

當女兒堅持要穿著她的蛋糕裙洋裝去玩水的時候,我看著蛋糕裙一層又一層的裙擺告訴她:『玩水的時候,這些棉質的裙擺會吸飽飽、飽飽的水,穿在身上會很重,我想,玩水的時候或許不是一個穿蛋糕裙的好時機吧?』

 

孩子會說:『媽媽,現在我正在畫畫,我想不是妳打擾我的好時機。』

 

『媽媽,請問現在是可以唱歌的好時機嗎?

 

親愛的孩子呀!

 

或許妳不知道,是妳讓我知道該是什麼時機教妳什麼?

 

或許妳不知道,是妳讓我知道,是哪個時機點該去翻開我的人生,看看我是如何學拒絕、學快樂、學忌妒、學面對自己的情緒、學檢視著自己交友態度、、、、、,是妳告訴我,該是時機去翻開自己的人生找答案,找一個答案來教妳。

 

親愛的孩子呀!

 

或許妳不知道,當妳在學著什麼時機該做什麼事的時候,身為妳母親的我,也在學習看著妳,學著妳教我,該什麼時機,對妳說什麼話、該什麼樣的時機,去檢視自己哪部分的人生、該什麼時機放手、該什麼時機讓妳懂得。

 

親愛的孩子呀!

 

妳在我身上學習什麼叫做『時機』。

 

 

妳的母親我,也在妳的身上,學著什麼叫『時機』。

 

 

幸福的時間、幸福的機會、無時無刻幸福的時機。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_MG_8302.JPG  

選擇朋友(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小,我的母親就常常告誡我,不需要那麼的重朋友,長大後朋友們都結了婚,再好的朋友都會一轟而散,但是,母親的話我從來沒聽進耳裡,很大姐頭的我還是永遠把朋友擺在第一位,別人都是女朋友在抱怨男友太重視朋友,而我,卻恰巧相反。

 

夜半一通電話,我會披上衣服抓起鑰匙就騎著車在中港路奔馳,只為了去安慰一個剛剛跟男友分手的朋友,大刺刺的個性、不會計較金錢又不太會拒絕別人的性格,讓我擁有了許多三教九流的朋友,也讓我感受到這一路上朋友們的支持與幫忙。

 

然而,朋友多不代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現在的我常常想,當我最叛逆父母的那段時間,幸好,那時候的校園沒有那麼多的毒品,也幸好,那時候的校園黑幫還沒有進入,我不知道從小到大重朋友且被教導著跟朋友吵架就是我不對的我,有沒有勇氣拒絕朋友給予的毒品與結黨的要求?

 

現在的我還是不懂,為何孩童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說:『不要跟朋友吵架!』,長大後卻說:『那種朋友你也交?難道你不會選朋友嗎?』

 

為何孩童的時候大人們說:『某某某不跟你玩了,一定是你不好,人家才不理你。』、『怎麼最近都沒看到你去找阿雲玩,一定是你脾氣壞,又不理別人了。』

 

長大後大人卻說:『那種男人對你這麼壞,你還沒有勇氣跟他翻臉離開他,妳是不是有病呀?

 

小時候被教著:『不要跟朋友吵架,要一起玩。』,長大後大人說:『我的兒子都是被朋友帶壞的。』

 

大人為何永遠不懂,判斷朋友、選擇朋友、遠離朋友、跟朋友吵架,也是需要練習的?

 

多年後的我,在一次的跟老公爭吵後終於懂了,走出家門,每個朋友都有自己的人生與生活,就如同母親說的,誰也無法跟誰求救。

 

只是多年後的我還不懂,從小,被教育著不跟朋友吵架、吵架就是不對,不跟誰玩就是不對的我們,怎麼長大後,必須忽然懂得如何選擇朋友?

 

選擇朋友跟排擠朋友其中的界線在於哪裡?

 

然而,最不會拒絕朋友的我,在有了女兒之後,因為女兒我有了機緣認識了許許多多各個層面的父母朋友,也因為女兒,我卻也得罪了一個又一個的媽媽朋友。

 

女兒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考驗我面對朋友的態度,原本一起帶孩子出遊的好朋友,卻因為女兒一句:『媽媽,你不要再逼我跟某某出去了,他都一直打我,我不喜歡會打人的朋友。』

 

簡單的一句話,我得罪了孩子的媽,那個我很喜歡的朋友。

 

因為女兒的一段話:『媽媽,這次出去玩,你約了小平就不要約小丁,因為小丁會欺負小平,小平要去玩很開心,可是看到小丁又很害怕,開心的玩還要怕被欺負,這樣太可憐了!』

 

因為這樣的一段話,我又得罪了小丁的母親。

 

這樣的得罪人,不單單只是得罪一個孩子的家長,大部分的可能是,我在那個媽媽圈整個變成黑五類,這樣的過程,對一個很重視朋友的我來說是很痛苦的,然而,這一切我都牙咬著忍過去,只因為我知道,我的女兒在學習著如何判斷朋友、如何選擇朋友。

 

有一次,未滿四歲的女兒在公園玩的時候跌倒了,整個頭撞到了單槓架,我在遠遠的高處看到她痛到當場趴在地上嚎啕哭,而她的好友小丁,卻在一旁指著我受傷的女兒開心的說:『哈哈哈!跌倒了!活該!』然後哼起旋律來。

 

我看到了孩子的傷,我也看到了小丁的取笑,我的心痛到想流淚,我心痛著孩子的傷,也心痛著小丁的舉動來自於他每次受傷後的被對待。

 

原本,每次受傷只要稍微哄抱一下,同理她的心情、真心的擁抱就可以馬上跳下我的懷抱跑去玩的女兒,那一天,我哄抱著受傷哭泣的女兒幾乎一整個下午,我心疼的擁抱著她,告訴孩子我好愛她,告訴孩子我知道跌倒真的很痛,但是,我更知道的是,她心中有那個被自己好友取笑的傷。

 

而那個傷,我沒有說出口。

 

隔天,一群朋友又去一個室內的親子空間遊玩,女兒開心的將自己埋在球池裡面,卻被一個不認識的小哥哥踢到了,女兒放聲大哭,那時候,女兒的朋友小臻放聲的大喊:『彈彈媽媽,彈彈受傷了!彈彈需要妳!』小臻一直喊著,直到我奔進球池中。

 

我在球池抱起女兒,跟女兒一樣大的小臻很關心的跑過來,問著哭泣的女兒說:『彈彈!妳還好嗎?』,然後用她懂得的語彙努力的告訴我,孩子是怎麼受傷的。

 

我親暱的擁抱著女兒,然後根據小臻的說法告訴女兒說:『哇!原來妳躲的太好了,哥哥都沒看到妳,所以被踩到喔!』

 

那個踩到她的大哥哥一臉怕挨罵,聽到我的話,很大聲的想要脫罪的說:『活該!誰叫妳躲這麼好。』

 

聽到這一句話,女兒哭的更大聲,我在她耳邊說:『妳被踢到很不開心吧,雖然哥哥不是故意的,可是還是傷到妳了,妳有沒有告訴他,你踢到我了,請你跟我說對不起?』

 

於是,女兒收起了哭聲很大聲的對著那個大哥哥說:『哥哥!你踢到我了,請你跟我說對不起。』,那個大哥哥忽然停住他的動作,不可置信的看著她說:『對不起。』

 

可是,女兒還是很生氣,繼續的在我身上哭著,我問她:『是不是剛剛哥哥說,活該,誰叫妳躲這麼好,那句話讓妳還是很生氣?』,女兒點點頭。

 

我說:『那是被取笑的感覺,很不舒服,你可以跟哥哥說,我還沒有原諒你,請你再跟我說一次對不起。』,於是,女兒說了,也得到了又一個的對不起,她馬上展開了笑臉跳下來開心的跟朋友繼續玩在一起。

 

晚上,在車上,我跟老公談到這一件事情,我告訴女兒:『小臻是一個很棒的朋友,在彈彈受傷的時候會大聲的叫我過去幫忙,還會來關心朋友,這樣的朋友真的很棒!』

 

聽到我說了這句話,女兒臉一沉卻不說話了,我抱起了她、看著她的臉許久後很艱難的開了口:『寶貝,妳是不是在想,昨天妳跌倒的時候,妳的好朋友小丁,沒來幫妳,還在旁邊笑,活該跌倒了,甚至還唱起歌來,這樣的取笑,讓妳很難過?』

 

聽到了這一段話,女兒就像是終於有人懂了她的傷,放聲大哭了起來,她趴在我的身上大聲的哭著,我只是溫柔的抱著她,不發一語。

 

那一天,我的孩子未滿四歲,懂了什麼叫做取笑,懂了同一件事情,每個朋友會有不同的反應,懂了,下次她可以面對這樣的取笑時大聲的說:『笑什麼笑,會取笑別人的人最討厭了。』

從那一天開始,我明白的發現,小丁在的時候,女兒幾乎都不找他玩了,原本不是很熟的小臻,她卻開始熱絡的招呼著一起玩耍。

 

有時候,拒絕跟小丁同車,有時候卻又願意跟小丁一起回家。

 

我發現,孩子在遊戲之中觀察著她的朋友,今天小丁狀況好,就跟他玩,小丁欺負了別的孩子、取笑了別的小小孩,女兒那幾天就離他遠遠的。

 

因為離的遠遠的,女兒不再受傷,但是,她卻很用心的觀察著每個孩子間的互動,她認真的觀察著她每個朋友的行為,她很清楚的知道,誰跟誰最好,誰跟誰在一起的時候會傷害別的小小孩,誰跟誰在一起的時候,是會玩的非常瘋狂的。

 

於是,四歲的女兒會告訴我:『媽媽,約了小平就別約小丁出去玩。』

 

『媽媽,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小一的爸爸竟然會帶小一出去玩。』

『媽媽,小二不太會跟比較小的孩子玩。』

『媽媽,昨天小二因為忘記帶玩具很生氣的打了他媽媽,我覺得生氣就打媽媽的人好可怕,今天可不可以不要約他出去玩?』

 

於是,隨著女兒越來越強的觀察力,我一次又一次的得罪一個又一個朋友,雖然我知道,人很難面面俱到,我無法又尊重孩子的觀察與選擇,又不得罪對方的父母,但是每一次對孩子的尊重,卻是艱難的對朋友劃開距離,這樣的事對我來說很艱難,我只好一直咬著牙撐著。

 

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尊重孩子對朋友的觀察,我以後就沒資格說:『這樣的朋友妳也交?』、『這樣的男人妳也愛?』

 

我知道,如果我不尊重孩子要不要跟這個朋友絕交,我不尊重孩子不跟這個朋友玩的意願,我以後就沒資格說:『朋友給妳毒品妳就吃,妳不會拒絕嗎?妳不會斷交嗎?』

 

我更知道,如果我在孩子告訴我:『我不跟小一玩了!』,不聽他的解釋與觀察,就直接回他:『不可以排擠朋友。』,那麼未來的我,就很有可能,對著記者哭訴的說:『她都是交了壞朋友,她不懂的拒絕朋友。』

 

那麼,現在的我,即使被當作黑五類,即使被很多媽媽朋友不諒解,即使忍受了很多的閒言閒語,即使忍受了很多的罵名,即使在我心中『尊重自己孩子的意願』對別人來說卻是『說我孩子的不是。』、『指責我不會教孩子。』,這些苦我點滴在心頭,很難受,但是我知道,這一些,我都該為孩子挺過來。

 

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得不到別人的諒解、即使要幫別人出手太快反被傷、即使要我背黑鍋、即使要我忍受千夫所指,我也-----甘情願。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_MG_2095.JPG  


情緒控制(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小,我的脾氣就很火爆,經過了一路上在個性上所吃的虧,經過了一連串的政治訓練之後,我才知道,有時候情緒可以只是一種經過精密計算的過程,只為了達到某個目的的方法而已,情緒是一個可以去了解與控制的行為,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情緒帶著跑。

 

生了孩子之後,我深深的知道,所謂的教養對我來說最難的莫過於是『情緒身教』,這麼火爆叛逆長大的我,如何教孩子情緒?

 

我相信人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該生氣的時候不生氣,想哭的時候哭不出來,都會是一種性格的扭曲與病態,該生氣的時候忍耐、想哭的時候不敢哭,都會累積成疾病,累積成心理疾病或是生理疾病。

 

因此,我不會告訴孩子『不要生氣,有什麼好生氣的。』

 

我也不會教孩子『不要跟別人吵架。』

 

我會在母親告訴女兒說:『不要哭!羞羞臉。』時,抱起孩子在她耳邊說:『一定很難過吧?沒關係,想哭就哭越大聲越好,媽媽陪妳,媽媽覺得哭是一件很棒的事情,難過的時候會哭,代表妳很健康,媽媽現在有時候想哭都哭不出來,這樣的感覺很痛苦,所以,哭吧!講出妳的難過吧,我陪妳。』

 

孩子盡情的哭,母親也陷入了沉思。

 

人,總會有喜怒哀樂,情緒的存在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只是個人感受的表現。

 

開心的時候就笑,被欺負的時候就該生氣,難過的時候就會想哭。

 

然而,今年女兒剛滿四歲的那個月,我卻面對了我情緒處理的最大問題,我第一次真正的在孩子面前展現了我的狂暴脾氣,那一天,我大罵著老公,而停止我謾罵的那一煞那,是我看到女兒躲進老公的懷裡,用恐懼的眼神看著我的表情。

 

我不是從不在孩子面前展現我的喜怒哀樂,而是每次喜怒哀樂都會告訴孩子原由,並且告訴孩子『這是我的情緒,請給我時間處理我的情緒。』

 

有時侯因為某些事情對著老公痛哭了一場,女兒會無緊要的繼續吃她的麥片,吃完後走過來拍拍我的背說:『媽媽,好好處理妳的情緒,我去畫畫等妳。』

 

而那一夜,火氣來的太猛烈,將我的不滿、不甘全部都罵了出來,我展現了我以往的火爆脾氣,卻嚇到了女兒。

 

當晚,當我要擁抱女兒的時候,她嚇到大哭跑開,這一幕的痛楚我想我這一輩子都無法忘懷。

 

於是,我自己找一個空間,處理自己的情緒,等情緒平靜後,一遍又一遍的跟孩子道歉:『親愛的寶貝,雖然每一個人都有情緒,很抱歉,我的情緒嚇到妳了,對不起。』

 

我看到了女兒對我諒解的笑容,我以為我得到了諒解,我更以為我已經處理完孩子的情緒。

 

然而,我錯了!

 

女兒超強的學習力,果然在三天內,原原本本的還給我。

 

三天後在餐廳,女兒因為她的朋友小寶沒有經過她同意就挪動了她的椅子,而非常生氣的大罵,那一天,我看著女兒憤怒的大罵著小寶的動作、表情,我看著小寶躲在他母親懷中害怕的表情,震撼到無法正常思考。

 

我在女兒的身上看到了三天前的自己,我在小寶身上,看到三天前女兒的恐懼表情。

 

我告訴孩子:『妳太生氣嚇到小寶了。』

 

小寶爸爸把哭泣的小寶抱出去,小寶媽媽彎到桌子底下跟躲在那裡的女兒說:『小寶出去一下,不是妳的錯,不需要在意。』

 

小寶媽媽體貼的點醒了我,我一直著重在孩子情緒的爆發太激烈,卻忘了同理孩子有表達自己意見的自由,於是,我馬上離開位置,蹲進去桌子下,對著桌下的女兒說:『寶貝,對不起,我知道妳很生氣別人動了妳的椅子,這一件事情妳有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媽媽不對,可以請妳原諒我嗎?

 

女兒點點頭,原諒了我,當時,我也不再談這件事情。

 

那一晚,我在睡前一邊幫女兒按摩一邊很溫柔的問孩子:『寶貝,那天媽媽很生氣、很生氣的罵爸爸的時候,妳知道我在生氣什麼嗎?

 

女兒搖搖頭說:『不知道。』

 

我笑一笑問說:『是不是我太生氣了、太可怕了,可怕到妳嚇到完全聽不進去我說什麼?只是害怕?

 

女兒點點頭後,我繼續說:『寶貝,對不起!媽媽從以前到現在,有時候還是不太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有些事情其實只要小小的生氣就好了,我會把小小的事情大大的生氣,生氣到讓別人很害怕,怕到不知道我到底在氣什麼。』

 

女兒說:『媽媽,妳那天真的很可怕。』

 

我笑笑的說:『寶貝,很對不起,請妳原諒我!像今天,妳很生氣小寶動了妳的椅子,妳也好生氣,氣到大罵,小寶也被妳嚇一跳,妳想,小寶知道妳在生什麼氣嗎?

 

女兒想一想說:『應該不知道吧。』

 

我笑一笑說:『寶貝,那我們可不可以一起努力?媽媽學不會,好好的講,媽媽學不會把大大的生氣變成小小的生氣,下次當我有努力,好好的說不生氣的時候,妳可不可以幫我說讚?

 

女兒笑著點點頭,於是我又繼續說:『如果下一次,媽媽有好好的跟別人說我不舒服、這種行為傷害我了、這樣我不喜歡,而不是生氣大罵,妳也可以幫我說棒嗎?

 

女兒開心的點點頭說:『媽媽,我們一起加油。』

 

過了五天,依舊在睡覺前,我告訴女兒說:『寶貝!我覺得妳今天好棒,今天出去玩的時候,小寶站在妳旁邊在往河裡面丟石頭,妳在旁邊被噴起來的水花噴了滿臉,我看到妳好生氣,準備要大大的生氣的時候,忽然停下來,很溫柔的跟小寶說:「可以請你好好丟,不要噴到我嗎?」,我覺得妳有好好的說,而且小小的生氣,卻沒有嚇到別人,妳好利害喔!妳怎麼做到的?可以教媽媽嗎?

 

女兒聽完後笑笑的不說話,過了一陣子,我準備熄燈了,女兒卻忽然開口的說:『媽媽,妳說的對。』

 

我一臉弧疑的轉頭看著她。

 

她繼續說著:『我好好的說,小寶就知道我不喜歡被噴水,我好好的說,他就知道了,妳說的對,我生氣的大罵,小寶都不知道我在氣什麼,原來,只要好好的說就可以了,媽媽也要一起努力喔!好好的說就好。』

 

那一夜,我感動到無法言語。

 

親愛的孩子,媽媽學不會的東西,謝謝妳!

 

謝謝妳陪著我一起學習。

 

也謝謝妳教我,一起學習著,情緒控制。

 

謝謝妳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 Jul 01 Fri 2011 12:22
  • 忌妒

_MG_5810.JPG  


忌妒(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在女兒的遊戲團體中,我是被稱為最會買東西的媽媽,也因此最近的我常常在想,我的消費習慣到底是怎麼養成的?

 

小學的時候,隔壁班上有一個很高很漂亮的女生,她的成績不好,不是一個被老師們喜歡的學生,但是她長的高挑又漂亮,每天綁著兩條長長的辮子到學校,有一陣子,學校流行小型的掌上型電動玩具,對當時的我們來說,那一台價格不斐,但是她卻有好多台。

 

當時的掌上型電動玩具很簡單,一台只有一種玩法,有的是大金鋼採香蕉,有的是釣魚的遊戲,於是,每一個孩子即使在學校是風雲人物,想要玩一玩那些電動玩具,還要低下頭去跟那個女生借。

 

那個女孩的家中並不富裕,但是因為哥哥已經是高中生了,很疼這個妹妹,常常打工賺錢買玩具給她,她也對人很好,一點都不吝嗇的把玩具借給朋友回家玩。

 

最近的我常想,當時的她到底是真的想把這麼貴重的玩具借給別人回家玩,還是,不懂拒絕?

 

到底是她很樂意分享?還是只是想要藉由玩具,來多交一點朋友?來感受變成風雲人物的幸福?

 

而那時候的我,到底是因為看到別人擁有,自己無法擁有的不滿足?還是,只是因為忌妒?

 

經過了好幾十年,我的記憶很清楚,我的情緒還搞不清楚。

 

上個月,我的手帕交帶著她的兒子小廷來台北,以前女兒都是陪我回娘家才會跟小廷一起玩,這是第一次,小廷來台北跟她一起玩一整天,為了怕兩個孩子玩不起來,我還找了貢丸團的小寶一起來。

 

那一天,小朋友一下子就玩在一起了,小寶跟小廷兩個小男生,馬上就可以玩的很瘋,正在一旁跟朋友聊天邊看著遠方孩子的我,忽然間,我看到女兒的臉一沉,靜靜的不說話。

 

我慢慢的走到她身邊,靜靜的蹲下來,女兒看到我之後,舉起了雙手說:『媽媽,抱抱!媽媽,陪我玩。』

 

我不懂孩子為何跟朋友在一起,還要我陪她玩,我想那應該跟她剛剛忽然消失的笑容有關,於是,我輕輕的抱起了她,給她一個親暱的吻,在她耳邊說:『怎麼了?不開心嗎?

 

女兒不說話,在我的懷中看著遠方的小廷跟小寶正互相『尬車』,我抱著她等了很久,女兒才嘟著嘴巴開口說:『我不喜歡小廷這麼開心。』

 

我看看她,又看著遠方的兩個小男生,輕輕的在她耳邊問:『是不是妳覺得,小廷是妳的朋友,小寶也是妳的朋友,妳希望他們跟妳玩的很開心,可是看他們兩個本來不認識,現在卻玩的很開心,感覺自己的朋友小寶被小廷搶走了,自己的朋友小廷被小寶搶走了,所以不開心?』

 

聽到我這麼說,女兒睜大了眼睛說:『對!就是這樣,媽媽妳怎麼知道?』

 

我回答她:『親愛的寶貝,這種感覺,這種心情叫做吃醋,也叫做忌妒。』

 

女兒嘟著嘴巴說:『我不喜歡忌妒,也不喜歡吃醋,這種感覺讓我覺得不開心。』

 

我抱著她蹲坐在草地上,告訴她:『以前妳還沒有出生的時候,爸爸跟媽媽兩個人一起生活,我們互相相愛,後來妳出生了,常常抱著爸爸猛親,媽媽有時候也很生氣呀!這就是吃醋、這就是忌妒,明明只可以親我的人,怎麼可以被小女生抱著猛親?明明是我最愛的女兒,竟然抱著她爸爸猛親,我也會吃醋呀!』

 

女兒詭訐的笑了,然後說:『我喜歡親爸爸,讓媽媽吃醋。』

 

我笑著說:『可是,雖然我很吃醋,可是我多了一個女兒愛我,爸爸除了媽媽以外,也多了一個妳很愛他,雖然還是有點吃醋,不過我覺得我更幸福了,這個吃醋就沒有必要了。』

 

我繼續說著:『我喜歡妳親爸爸,可是如果有別的阿姨親爸爸,我就會超級生氣跟忌妒,而這種生氣跟忌妒,可能會讓我失去理智打人,那是因為我跟爸爸結婚的時候有簽訂契約,也就是結婚證書,在約定的時間內,只愛對方一個人,如果他跟別的阿姨親親,就是毀約。可是小廷跟小寶沒有跟妳簽約,沒有簽那種我只可以跟彈彈玩,不能跟別人玩的約。』

 

女兒嘟著嘴說:『可是我還是不喜歡他們這麼開心,那我可以跟他們簽約嗎?

我笑著說:『那這樣彈彈也不能交新的朋友了,簽約很多都要公平,而且不一定他們願意。』

 

我繼續說著:『寶貝,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會讓妳感覺開心、不開心、舒服、不舒服,這種情緒叫做吃醋、也叫做忌妒,可是妳有必要吃醋嗎?我們想想看好不好?』

 

女兒點頭後我繼續說:『當妳回台中外婆家的時候,因為我跟小廷的媽媽認識,妳認識了小廷,又因為小廷而認識很多他的表兄弟姊妹、朋友;小廷也因為認識了妳,才認識了小寶跟小比,只因為妳跟小廷互相認識,所以朋友就變得超級多,這樣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嗎?

 

女兒聽完,我陪著她細數因為小廷而認識的朋友虔虔姐姐、囷囷妹妹、小瑞弟弟、睿睿弟弟、、、,也陪著她細數因為認識小寶,而認識的朋友彥彥、MOMO、小蓁、卉卉、年年、、,數到十根手指頭、十根腳指頭都不夠數的時候,女兒開心的笑了。

 

然後跳離了我的懷抱,奔跑著加入了她的朋友們。

 

現在的女兒,還是會抱著她的爸爸猛親,然後得意的說:『媽媽,不要忌妒喔~不要吃醋喔!因為我們還是很愛妳喔。』

 

現在的女兒也會忽然說:『今天,小天跟蘋果借車子玩,明明他自己就有麥坤,還跟蘋果借麥坤的車車來摔,摔壞了都不道歉,我覺得小天是忌妒,忌妒蘋果有很多台車,可是因為忌妒就摔壞別人的車,好可怕。』

 

女兒也會在我跟貢丸團的孩子們玩的很瘋的時候,跑過來湊著我耳朵說:『媽媽,我忌妒大家都搶我的媽媽。』

 

每一次,都讓我們母女聊忌妒的感覺、忌妒的心情、忌妒的原因、有沒有必要忌妒?還有忌妒的經驗。

 

我珍惜著每一次孩子的忌妒。

 

因為女兒,讓我終於了解了,小學時候的我,借了掌上型電動玩具回家後,我不跟父母說我要買,還偷偷的藏在棉被中打電動,那時候的我應該知道,電動玩具這樣東西會讓我不想寫功課,所以根本不是父母會買給我的玩具。

 

因此,我不是買不到東西的不滿足,而是忌妒。

 

忌妒著那個小女生留著我被規定不能留的長髮,忌妒著那個小女生有著公主般的髮圈,忌妒著那個小女生有著一個疼愛她的哥哥,忌妒著她被疼愛著。

 


年近四十歲的我,終於搞懂了,我十歲時的心情,叫做忌妒。

 

 

而我的女兒四歲,她正在認識她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情,那種心情叫做『忌妒』。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