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孩子跟她的朋友們(孩子們的小故事)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_MG_1090.JPG  

 

謝謝您告訴我(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最近,四歲半的女兒每一次打翻了東西,總會很快速地告訴我:「媽媽,我打翻東西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在想,即使孩子知道她不會被打罵,是不是也不喜歡自己做的某些事情被別人看見,要自己去面對?

 

我想起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在專科的時候,那時候課程名稱應該還是「電子計算機概論」,那個年代沒有親切的微軟作業系統,更沒有蘋果電腦,我們還是在一堆看不懂的程式語言中堆疊,希望堆疊這些看不懂的文字後,可以交出我們的期末作業,一套「錄影帶租借系統」程式。

 

住學校附近的同學有個好處,就是每天下課後就佔住學校的電腦,慢慢地敲打出自己的電腦程式,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當自己好不容易照著課本敲打出一整串的程式語言後,不但無法執行,還跑出來這個程式中有幾百個錯誤。

 

這之後就進入了痛苦的抓錯誤程式煉獄,我們稱為「抓臭蟲」。

 

那時候班上有兩個電腦很強的高手,許多人都常常賴著他們來抓蟲,有時候他們兩個不在,就隨便身邊抓一個人來問。

 

有些人幫忙指出一堆的錯誤程式,當自己聽從修改之後,所跑出來的錯誤,竟然比之前還多。

 

有些人的幫忙,就像抓蟲大隊一樣,可以將三位數的臭蟲數字降至兩位數。

 

然而,抓臭蟲有多煩、看不懂程式語言有多痛苦、拜託人幫忙有多麼不好意思,這些對我都不是最大的困擾。

 

對我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被別人看到我錯了多少。

 

最大的困擾就是,被指出哪邊錯誤。

 

這也是後來的我很能夠理解,為何母親永遠學不會電腦的原因,她遇到問題不太好意思開口問人,她怕別人說她反應慢,她不想被別人指出哪邊又做錯了。

 

後來想想,我也是如此,從以前到現在,我最怕的就是檢討考券,我怕面對自己的錯,寧可不去面對,然後一錯再錯。

 

然而,人生就像是一場連續題,一題錯,題題錯。

 

人生不像電腦程式,它不會因為一個錯誤就停止,而是會繼續運轉,把小問題轉成大問題。

 

有孩子之後,我才知道,去面對每個孩子當下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於是,當別人告訴我:「彈彈告訴我兒子叫他不要過來吃蛋糕,取笑說沒他的份,所以他不過來。」

 

我沒有辯解,馬上帶著孩子一起處理這件事情,即使,後來發現是其他孩子說的,我也馬上面對自己的錯誤,真誠地道歉並告訴孩子整個過程,不想逃避。

 

我們這群父母,有人會很明白地告訴我,孩子的狀況,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

 

每當自己有哪些教養的狀況,這些父母總是很願意地告訴我,我自己跟孩子的狀況。

 

而我的孩子反應更快,星期一當我帶著孩子去吃自助餐廳用餐時,我用包包跟雨傘「佔位置」再去取菜,星期三孩子就在遊戲場用她的包包「佔遊戲器材」。

 

孩子的反應很快,快的好像在我的臉上賞了一巴掌,告訴我『你錯了!』

 

慢慢的,我不覺得被指出錯誤有多難受,慢慢的我知道,因為知道問題,我才可以去思維,去看、去問、去想,然後理出我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我因為這群朋友,因為這群孩子,讓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幫我跟我的家人一同成長。

 

我想,這群父母不是不懂,有很多人可以自己講出自己孩子的一百個缺點,卻容不下別人指出孩子的一個狀況。

 

這群朋友不是不懂,有很多人寧可自己不知道,寧可一直的亂抱怨,也不願意有人告訴他,自己的問題。

 

我很幸運的有一群「友直」的朋友,無論他們給我的建議與指責有多痛苦,至少我都從中得到了許許多多的收獲。

 

對我來說,我寧可去面對孩子現在的俠女精神,也不願意以後去面對孩子以後路見不平,用錯方法,反而害了自己的問題。

 

我寧可去面對孩子現在的打人問題,也不願意去面對以後孩子無法處理情緒的問題。

 

我寧可現在去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也不願意以後去面對孩子的教養後果。

 

因為孩子,我開始感激著這些指出問題的朋友,我開始感激著一個又一個的建議,不管是對還是錯。

 

上個月,我們的孩子去一個兒童遊戲空間玩,事後一個媽媽說了一則當天的小故事,五歲多愛車子的蘋果,拿了自己的幾台玩具車進入了遊戲空間,蹲在溜滑梯後面的軟墊就玩了起來。

 

沒多久,工作人員發現了,走過去跟他說:「弟弟,這裡不可以玩車!」

 

於是,蘋果在工作人員的目光下收起了車車,跟著工作人員走出去。

 

才剛走沒多久,五歲的蘋果真誠的對著工作人員說:「謝謝你告訴我!」

 

這個小故事,在我的心中投下了一小小的震撼,因為連我都很難面對別人的指正,更何況說出「謝謝你告訴我」這樣的語言。

 

然而,當我回想育兒的這一段時間,我才想想起,以前的我,不喜歡被指責,不願意被「勸導」,當了母親後的我,為了孩子我開始感恩著這些朋友的善良與勇氣。

 

不管這些人幫我抓的臭蟲有多少,不管給我的指正是對還是錯,都是讓我重新思考的一個動力。

 

我想,或許年近中年的我,該學著五歲的蘋果,對著許多的人說:「謝謝您告訴我。」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_MG_4052.JPG  


共玩團小故事-拒絕(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有一個朋友曾經告訴我,我是一個不會拒絕朋友的好人,這樣的一句話讓我思索了好幾年,而最近的我常想,在我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我有幾次因為不懂得拒絕而後悔過?

 

我曾經明明知道在這個轉帳匯款都方便的年代,還要騎著機車背著一大背包的千元大鈔在台北的街頭奔馳,那樣的錢就不是一般的錢財,而我卻必須在腦中勸導著自己『不過是一份工作』,只因為我不敢拒絕老闆的命令。

 

我曾經明明知道開一個戶頭給別人用,那樣的事情只會讓自己陷入無止境的財務深坑,然而,我卻在一張張的申請表格上簽下我的名字,只因為老闆跟老闆娘有黑道的背景,而我沒有勇氣拒絕。

 

我曾經明明知道我不愛這個人,當他鼓起勇氣告白的時候,我看著他的手微微的發汗,聽著他抖動的聲音告白,我看著他如此努力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卻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真正的心情,讓情人當不成情人、朋友當不成朋友,以為不傷人而不拒絕,卻是最傷人。

 

我學不會拒絕別人,就是知道被拒絕的感覺有多難受。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當自己鼓起勇氣請求別人幫忙卻被拒絕的時候,我明明知道對方有拒絕的權利,卻感覺自己有一種不被認同的傷痛。

 

或許,當我驕傲的告訴別人,很多事情我都自己來的時候,不一定代表我很甘願的接下許多的事情,也不是我比別人能力強,而只是我害怕開口要幫忙而被拒絕。

 

而這一路走來,我因為害怕被拒絕、因為不會拒絕別人,吃了太多的虧,有了太多的後悔,也傷了太多的人。

 

工作上的深淵,我好運一個個逃掉,而這樣性格上的苦,我不想留給孩子。

 

我不希望孩子長大後拒絕不了朋友的要求,而幫忙做一些違法的事情。

 

我不希望孩子長大後無法拒絕而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

 

我不希望孩子長大後,在每次被拒絕的時候,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而忘了尊重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因此,從小我會平和的拒絕孩子的要求,當自己被孩子拒絕的時候即使自己的心中很受傷,我也忍痛表示尊重。

 

這樣的挑戰對我來說不容易,然而,到了共玩團看著自己的孩子拒絕別人、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拒絕,在旁邊尊重、協助且不受傷,那樣的挑戰卻更大。

 

共玩團的父母非常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們的玩具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父母都不會代為借給別人,孩子們的東西,即使是別的大人開口商借,我們也會請她們去問孩子。

 

孩子可以有權拒絕別人借用玩具,也可以拒絕跟某個孩子玩,這是孩子的權利,也是他們在朋友間的互動模式。

 

也因為在共玩團裡面的父母,沒人會幫孩子決定自己的東西借不借給別人,在游泳池邊,常常看到有長輩跑來問:『這個游泳遊戲圈可以借一下嗎?我孫子吵著要玩。』

 

共玩團的大人會回答說:『對不起!那不是我的東西,那是孩子的東西,你要問他同不同意。』

 

常常對方會一臉錯愕的,繼續問著共玩團的小朋友說:『阿嬤可以跟你借這個游泳圈嗎?

 

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發生,新來的朋友、自己珍惜的玩具,想要玩會自己開口借,被拒絕的時候大人會幫忙練習契而不捨的想盡辦法借,『為什麼不能借我呢?』、『我可不可以拿車車跟妳換水桶?』、『要不然我們一起玩車好嗎?』、『妳可以繼續開妳的車車,我當洗車廠,等妳車髒了,可以進來洗車廠給我洗嗎?』即使最後仍然不想借大家也會尊重。

 

絕不會有大人對著孩子說:『活該!沒人要借你。』,也不會有人說:『誰叫你剛剛…,所以別人不借你吧!

 

尊重著別人拒絕的權利,不代表就該自我否定。

 

自己很想要的東西,想盡辦法去借、想盡辦法去商量,也是一種很棒的學習。

 

三歲多的小寶每天都會帶著一桶車出門,常常讓很多的孩子很羨幕的想要玩,每天都會有人問:『請問我可以玩你的車車嗎?

 

小寶的判別標準很不一定,他會告訴彈彈說:『好!妳全部都可以玩。』

很多時候,新來的朋友,不認識的孩子走過來問『請問我可以借你的車車嗎?

小寶會很大聲的說:『不可以!

借東西被拒絕的孩子,也會很客氣的問:『為什麼?

 

小寶總會很清楚的表達他的想法與感覺說:『因為我不認識你。』

或者說:『因為我們不熟。』

 

一天,小天拿了一些新的軌道車去玩,嶄新的軌道車在草地上一字排開,小寶很想玩的問:『請問,我可以跟你一起玩車嗎?

 

小天很大聲的回說:『不可以!』

 

於是,小寶站了起來,筆直的站在小天面前,自我介紹說:『我是郭家豐。』

 

兩歲的小卉因為不小心往女兒裝滿泥巴水的盤子上澆花,讓我四歲的女兒很生氣的對她說:『那是我在煮的巧克力湯,妳怎麼可以把它弄濕,我太生氣了,我不跟妳玩了!妳走開。』,小卉被女兒突如其來的生氣嚇了一跳,很委屈的離開。

 

過了沒多久,女兒要求我去提一桶乾淨的水讓大家洗手吃點心,我們看到一旁只有一個小卉的水桶,於是,我們拿著水桶去跟小卉借,女兒蹲在小卉的身邊問:『小卉,姐姐可以跟妳借一下水桶嗎?

小卉不發一語繼續玩自己手上的草,於是,我跟女兒一直問:『請問可以嗎?』、『可以就點個頭好嗎?』、『我去裝水大家洗手可以吃餅乾喔,沒有洗手就不能吃了。』,我們一直問,小卉只是嘟著嘴不講話。

 

於是,女兒嘆口氣說:『媽媽!算了小卉不借我水桶,我們另外想辦法好了。』,於是我們幫小卉把水桶放回原位,然後一起牽著手走一小段路去洗手。

 

我牽著孩子的手,她輕快的邊走邊跳,我忽然很好奇的問她:『小卉不借給妳水桶,妳不會難過嗎?

 

女兒忽然狐疑的抬頭看著我,然後用教導的語氣告訴我:『媽媽,那是小卉的東西,她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借給我。』

 

那天,我想著女兒認真的表情、我想著小卉用她的方式表達她的氣還沒消,我想著著女兒想盡辦法借東西,我想著小寶面對拒絕的方法、我想著每個孩子被拒絕後努力想辦法的表情、我想著每個孩子被拒絕後咬牙尊重的態度,我想著每個大人對孩子拒絕權利的尊重,那天的我終於知道~

 

當自己跟孩子都可以尊重別人拒絕的權利,自己才能夠得到被尊重的價值。

 

而,有很多的能力,我不如孩子。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 Aug 09 Tue 2011 20:04
  • 誤會

 

_MG_5492.JPG  

 

誤會(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一大早,就帶著孩子在七月的烈日下共遊,到了傍晚才扛著大包小包跟睡著的孩子回家,撐著一天的疲累,正準備要煮晚餐的我,一到了家中的餐廳,卻看到餐桌上還擺著用完早餐卻沒有洗的杯盤狼藉,我忍著氣勉強的擠出笑容,好聲好氣的問老公:『請問,你早餐的碗盤吃完了不洗,是想要等我回來幫你洗碗嗎?

 

老公一臉錯愕的看著桌面,然後很不解的說:『我沒有想過要等妳回來洗,不過我也想不起來我怎麼吃完會沒有洗碗?

 

聽到這樣的回答,我忍著不說出『狡辯』那兩個字,繼續好聲好氣的說:『那請問,現在需要我幫你的早餐洗碗嗎?』,老公二話不說,快速的收拾碗盤,轉身到洗碗槽將所有的碗盤洗淨。

 

後來,晚餐的飯桌上,老公才忽然想到,大聲的說:『我想起來了,吃完早餐我正在看報紙然後就電話來了,我就馬上趕出門去工地,忘了洗碗。』

 

原來,那滿桌的杯盤狼藉不是如我心中想的『是不是等著老娘我回來洗?』,也不是『是怎樣?以為我都跟小孩去玩,不會累是嗎?

 

那個當下,我很慶幸,沒有因為我自以為是的認定,而掀起一場夫妻的口舌之戰。

 

會這樣的處理,不是原本的我,而是有了孩子以後的我。

 

一天,三歲半的女兒跟貢丸團的孩子們一起出遊,當孩子們玩的很開心的時候,我正在跟媽媽們聊著天,忽然,女兒大聲的哭泣往我飛奔過來,我抱著狂哭泣的她,不說一句話,等到女兒哭聲稍歇的時候,我才柔聲的問:『怎麼了?

 

女兒邊哭邊抽續的說:『我要找我的黃色小車車,可是小寶跟彥彥卻對我說砰!砰!』

 

我抱著孩子邊走回事發現場,重複著孩子的話:『喔~原來妳要找你那一台黃色的小車車,可是小寶跟彥彥卻對妳砰喔!』

 

女兒哭泣的點點頭,於是,我看到小寶跟彥彥圍著他們那一大桶散落的玩具車,正在幫車子排路隊,我蹲在小寶跟彥彥旁邊,很客氣的問:『不好意思打擾一下,彈彈想要找她的黃色小車車,扁扁的、黃色的跑車型的那一台,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要對她喊砰!砰!,我可以請教一下為什麼嗎?

 

小寶抬起頭來很認真的說:『黃色的小車?彈彈的車子?喔!我以為彈彈要拿我的車子玩卻沒有跟我說借借,所以我很生氣的砰她,我要保護我的車。』

 

我恍然大悟的說:『喔~原來是誤會呀!彈彈在小寶的車堆中找她的車子,小寶卻以為她要拿小寶的車卻不開口借,原來都是誤會呀!』

 

三個孩子一臉恍然大悟的點點頭異口同聲的說:『原來是誤會呀!』,於是,小寶跟彥彥很努力的幫我女兒找她黃色的車車,把每台黃色的車都拿起來問她:『請問是這一台嗎?』,最後一臉抱歉的說:『很抱歉,我們這邊沒有妳的車。』

 

然後說:『對不起,剛剛砰妳。』,於是,孩子們又開心的玩在一起。

 

而最近,四歲的女兒在家附近的公園巧遇了她貢丸團的朋友,他們開心的玩在一起,其中一個未滿兩歲的小豪,走近女兒撿了很久蒐集在一起的BB彈,小豪開心的拿了其中一顆BB彈,看到了這一幕,女兒走到小豪面前,指著小豪緊握的手很正經的告訴他說:『小豪,這是我的BB彈,我撿的。』

 

聽到這一句話,一歲十個月的小豪飛快的轉身就要跑,而四歲大的彈彈拉著他的衣領不讓他往前跑,衣領幾乎掐住了小豪的脖子,小豪還是掙脫了的往前跑,彈彈追了出去,努力的拉著小豪不讓他跑。

 

看了這一幕的我,很容易的用自己大人邪惡的想法想著『這是女兒要討回她的BB彈,小豪不還她逃跑,而彈彈不甘心乾脆用搶的。』

 

小豪的母親追了過去,她蹲在地上跟兩個孩子對話著,然後兩個孩子很開心的一起牽著手走回來,藉由小豪母親的處理後我才知道,原來,女兒只是告訴小豪『這個BB彈是我撿的』,小豪以為她要拿走BB彈所以趕快往外跑,而女兒抓住小豪是因為,小豪跑的方向是馬路,只要他一不小心衝太快,就會衝進車水馬龍的馬路中。

 

所以,女兒拉著小豪的領子,不是要掐他、不是要搶回BB彈,只是覺得想保護小豪,一切都是誤會,於是,孩子又懂了一次對方的思維、又學了一次誤會。

 

那時候的我,心中又一次的為自己用惡魔的想法去定義孩子而感到羞愧。

 

那時候的我,也很感恩貢丸團的媽媽們,都很努力的用互相陳述的方法讓孩子講出真心話,而不是劈頭就是『不要抓他』、『妳掐到他了!』、『不要用搶的。』。

願意去協助孩子們處理糾紛、願意真的用心協助。

 

一次又一次,每次在孩子中的爭執,我們都會發現當母親心中的小惡魔,也看到父母忍住心中小惡魔的思考,讓孩子放心的陳述思考,努力的去聽孩子心中天使的聲音。

 

孩子們在每次的爭執中去發現『原來別人是這樣想的』、『原來,是誤會!』

 

在孩子每次、每次的爭吵中,我發現,原來很多的爭吵來自於自己心中無謂的想像,就像看到杯盤狼藉的餐桌就認定家人『一定在等著我來收』的惡意。

 

原來,很多的吵架來自於誤會。

 

原來,孩子們吵架的時候,父母不急著當法官判定誰對誰錯、誰該處罰時,孩子可以在每一次的爭執中學會了去聽聽別人的說法、去想想別人的看法、去發現原來有很多的爭吵,來自於誤會。

 

我的孩子四歲,她在貢丸團裡面不代表貢丸團的孩子之間沒有爭吵,而是,在每個爭吵中,去學會什麼叫誤會、怎麼不傷人的吵架。

 

而我,也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誤會爭吵中,去學會了,好聲好氣的去問對方真正的心意,而且全心全意相信,我也在學習著,如何去看清誤會,如何給別人陳述的機會,如何的減少一次又一次的爭執。

 

如何去看懂,誤會。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_MG_2059.JPG  


貢丸團小故事-孩子們的教室

 

之前我住的房子是老公自己設計的,一進門最搶眼的就是兩面牆大的大書櫃,書櫃雖然超大卻還不夠擺我跟老公的書籍,時間一到就必須大量的捐贈給圖書館,我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一進我家門看到我家的書牆,就不太想走進來了。

 

他告訴我:『妳家的書怎麼這麼多呀?

我說:『看你喜歡什麼,可以借回去看呀!』

 
他一臉嫌惡的說:『我這輩子最痛恨書了,碩士學位一拿到,我就發誓再也不碰書。』

 

我忘不了那樣的神情,這個朋友的學歷比我高,還是個留學國外的碩士,但是那種對書的嫌惡,卻也是我看過最直接也最坦白的。

 

有多少人,拿到學歷之後,除了八卦雜誌之外就沒有看書的習慣了?

 

『人,為何要學習?』這一個問題在我的腦海中不停的翻轉著。

 

有一天,四歲的女兒在電話中告訴外婆:『我們今天去台大玩喔~。』

母親在電話中,問她:『那以後妳要不要讀那個學校?

女兒嘟起嘴巴說:『我不想去學校,我不要上課。』

 

女兒對學校的恐懼其來有自,小時候她的好朋友去學校後就曾經告訴她:『妳不睡午覺,老師會打妳喔。』,還告訴她:『去學校要乖乖聽老師說話,不然會被打。』

 

也有大哥哥告訴她:『現在的老師不打人,可是妳要練習自己打自己,因為老師都叫妳要自己打自己。』

 

那一天聽孩子跟母親的對話,我在想,或許我該把孩子對『打人老師的恐懼』跟『學習』這兩個事情釐清,於是夜晚,我們有了這樣的對話:

 

『寶貝,妳不喜歡去學校學東西嗎?

『不喜歡,因為老師都會打人。』

『可是妳知道為什麼妳的朋友出去玩,都只有媽媽背著大相機拍照,其他媽媽都不太幫大家拍照呢?

『不知道!』

『因為媽媽有去上過課,知道那樣的光線要用哪樣的設定,才可以拍出好照片。像媽媽會開車,也是去上課學的,我想學開車,就去找會教的老師上課,我想學用縫紉機,我就請阿姨來家中教我怎麼用。』

『那我想學的東西,也可以找老師學嗎?

『親愛的寶貝,那當然囉,以後妳想學義大利麵,妳可以去義大利找你最喜歡吃的餐廳學,妳想學法國料理,妳可以去法國學,妳想要學建築,妳可以去巴塞隆納,想要學化妝,可以去紐約學,只要妳想學,這個世界就是妳的教室。』

『那我明天想學自己買東西、自己做蕃茄海鮮義大利麵可以嗎?

『可以呀!』

『會很難嗎?

『親愛的寶貝呀!當妳真心想要學一樣東西的時候,就不會有難這件事情了,一點都不難。』

 

女兒心滿意足的睡著之後,我看著她的臉,心裡想的是很多人對貢丸團的質疑,母親不只一次的告訴我:『每天都帶孩子出去玩,都不去學校學東西。』

 

我想著同一天,我跟三歲四個月的小寶、四歲大的女兒一起在台大玩,在平台上跳舞跳累了之後,我們坐在椅子上,看著建國高架橋上的車在辛亥路形成了一個匯流的系統,我們玩著『猜猜這台車往哪個方向走的遊戲』。

 

因為這樣的遊戲,我認真的解釋了,如何看出駕駛人正在踩煞車?方向燈又該怎麼看?為什麼煞車要用紅燈?為什麼方向燈要用黄燈?為什麼左轉的車要在那個線道?為什麼直行的車要停下來,往右方向的車車卻可以走?

 

女兒跟小寶此起彼落的為什麼,讓我幾乎用盡了我所有的知識與方法來解釋,顏色的波長、駕駛人在想什麼?要往哪個方向走?而設計道路跟紅綠燈的人又在想什麼?為何這樣設計?

 

有些是談,有些是把問題丟給孩子們思考,讓他們開心的講答案。

 

很即興的談,很生活的話題,卻差點用光我的腦細胞。

 

沒有上課鐘、沒有下課鐘,有人想離開就離開。

 

於是我們又往下走,剛好看到一個工人,開著一台或車停在校園中,貨車上有一台正轟隆轟隆做響的發電機,孩子們又停下了他們的腳步,看著那個工人用電動刀片切割鋼筋冒出大量的火花。

 

工人在炎熱的太陽底下汗如雨下,我蹲在兩個孩子之間,解釋著為何要用圓形切割刀,在戶外沒有電,所以要用發電機發電,如何的切割,孩子們站在烈日下,看著工人切割、換刀片、扭斷鋼筋、堆疊鋼筋,一點都不想離開。

 

後來小寶爸爸來了,看到她們認真的眼神,開始講解所謂的摩擦力,摩擦力如何產生熱能,讓孩子用手摩擦產生熱,一點一滴的解釋,直到孩子滿意為止,我們在烈日下站了半個多小時,只為了讓孩子甘願的講出那句:『喔~我懂了!走吧。』

 

現在,五歲的蘋果會告訴大家:『天黑了,要回家了,因為太陽去南半球了。』

 

四歲的女兒會說:『太陽去照巴黎鐵塔了。』

 

我們在孩子學腳踏車的時候,跟孩子談『重心』、『地心引力』,在打雷的時候談雷電,在橋下的時候,解釋光線照到河面上的反光,如何在橋下璧面產生漂亮的光波紋。

 

MOMO媽媽會在孩子們發現馬陸的時候,把馬陸放在自己的手上,解釋馬陸跟毛毛蟲的不同,在發現毛毛蟲的時候,討論著毛毛毛蟲的生態,如何拯救誤闖馬路的毛毛蟲,在池塘邊發現蝌蚪的時候,孩子們邊撈蝌蚪,邊觀察長腳的蝌蚪,與剛剛變成青蛙的蝌蚪,也討論著生命。

 

當孩子們在地上挖一個洞,放入了水變成水池,不懂水為何會慢慢的消失?我們跟孩子解釋『滲透』。

 

孩子們騎腳踏車玩『甩尾』,我們告訴他們『離心力』,當孩子們問為何小寶爸爸的車可以開到河邊?彈彈爸爸的車不可以? 我們解釋了越野休旅車跟房車設計上的不同,何謂『底盤』?哪些車底盤要高?哪些車因為要降低風阻所以底盤要低?什麼又是『風阻』?

 

因此,出門的時候,五歲的彥彥會告訴我們,前面的那台車是SAAB的那一款,輪胎的設計跟別的車有什麼不同,甚至他會懂的許多修車專有名詞。

 

三歲四個月的小寶會在等紅燈的時候問:『前面那台車,明明停了,為什麼沒有踩煞車?煞車燈怎麼沒亮?

 

四歲的肉彈會在用鋼杯喝飲料的時候,發現底部的飲料在發光,她會拿起家中的每個不同材質的杯子裝同樣的飲料,看看還會不會發光?

 

當她問我為何發光的時候,我告訴她『可能是鋼杯的底部剛剛好反射了電燈的光,所以才會發光。』,於是她翻箱倒櫃的拿著她的手電筒,蓋住杯子看黑暗中的飲料有沒有發光,再用手電筒從手的夾縫中照光,看看飲料是不是發光?

最後,眼神發光的她,抬頭告訴我:『媽媽,妳說的對,是光線的關係。』

 

孩子那句:『媽媽,妳說的對。』讓我真正的知道,我的孩子或許沒有乖乖的坐在課堂上,但是不代表她沒有在思考與學習。

 

我的孩子或許沒有去學校,但是不代表她的求知慾不被滿足。

 

我的孩子或許沒有買什麼教材、哪一種書、哪一套學說,但是她的教材是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分每秒。

 

我的孩子或許沒有所謂的大中小班,但是,她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現驚奇、疑問與解惑,對事情的發現與疑惑,對問題的提出開心不已。

 

他們的疑問沒有年級的限制,我們的解答也沒有年級的限制。

 

我的孩子或許還沒有一個真正的老師,但是她知道,只要她想要了解,身邊有哪些大人都可以提供她解答。

 

孩子們讓我知道,學習的意義在哪裡?在為了幫生活中的每一個疑惑解答並找出方法。

 

或許有一天,當他們無法再從大人的解釋中找到滿足,當他們發現書籍可以讓他們的疑惑擁有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解答時,書籍在他們的心中,不會是一個痛苦的來源,而是一種求知泉源的滿足。

 

而當孩子們可以把生活處處當教室的時候,他們的腳走多遠,他們的教室,就有多廣闊。

 

放眼望去,都是我想給孩子們的教室。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_MG_2909.JPG  


雨澆不熄的笑容~~孩子與她的貢丸團朋友(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女兒剛出生的那幾個月,孩子與我簡直算是足不出戶,這種生活型態對我這麼野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苦行,後來認識了一群媽媽,常常大家一約就出門,孩子們認識了朋友,我也認識了許多很棒的朋友。

 

只是,有時候,原本母女倆人興奮要出門的時候,看到天一黑、落下雨,電話就響了:『下雨了,今天活動取消。』

 

下雨取消出遊,對每一個媽媽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扛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撐著傘、背著一歲多快兩歲的孩子在雨中行走,這樣的畫面光想就很麻煩,更何況還有家中的許多親友會說:『下雨了還出門,不怕孩子感冒嗎?

 

大人懂下雨的麻煩,孩子不懂,兩歲的女兒原本興沖沖想跟朋友玩,卻不能出門了,孩子穿著雨鞋、撐著小傘在門口賣力的哭著,我不想對孩子沒信用,於是,還是跟著孩子撐傘去住家附近的公園,讓她撐著傘在雨中踩水坑,要避免腳濕的雨鞋總是被她踩水所溅出的水花,裝滿水。

 

於是,孩子認為,下雨好好玩,什麼是麻煩呀?

 

女兒三歲四個月的時候,我們一群有共同理念、共同觀念的父母組成了孩子們的『赤肉貢丸團』,『赤肉』是因為孩子們都打赤腳、打赤膊,打赤膊、打赤腳一起共同遊玩就是『赤肉貢丸團』。

 

這一群的父母很奇怪,下雨天依舊出遊、颱風天也風雨無阻,有一次我們看著孩子在颱風天撐著傘在三芝山上的咖啡館草坪玩水、踩水,看著雨一陣又一陣的掃下來,典型的颱風天,孩子們用身體懂了什麼叫做『風颱雨(台語)』。

 

有一次,十二月天一群父母穿著厚重雪衣跟著孩子們在風雨低溫、空氣冰冷的擎天崗圍著一鍋熱湯取暖野餐,孩子撐著傘、穿著雨衣、穿著雨鞋,在山林中奔跑嬉戲,那天三台車,滿滿的孩子與父母,衣服幾乎完全溼透,每個孩子的腳都感覺到冰冷,臉卻因為興奮與在雨中奔跑而發熱。

 

回家後,女兒邊泡著熱水澡邊告訴我:『媽媽,今天真的好好玩喔!可是下次不要選下雨天好嗎?下雨天真的好麻煩呀!走路都可能踩到雨衣、、、、。』

 

那一天,女兒三歲七個月,她終於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懂了『下雨天的麻煩』。

 

然而,即使知道下雨很麻煩,卻從來沒有澆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熱情,下雨了可以撐傘出去玩、可以在屋簷玩、可以穿著雨鞋玩。

 

2011年六月份,女兒四歲了,天氣炎熱到我們幾乎沒人想出門,女兒跟她的朋友們幾乎每天都泡在自來水博物館的水池中,每天在同一個地方,不需要別人教,總會有好幾種不同的玩法在孩子間自然的產生。

 

早上一早就到、到傍晚才離開,不需要午睡更不需要逼吃飯,餓了就到父母身邊碗一拿就狂吃。

 

午後一陣的大雨,水池中的父母紛紛帶著孩子離開,貢丸團的父母沒有一個人起身收拾東西,老公打電話來問:『下雨了耶~

 

我回答:『對呀!下雨了,有沒有很棒?終於不需要讓女兒在馬路上踩水漥還要怕水髒跟車子,女兒可以撐著傘在雨中盡情的踩水了。』

 

邊回答老公,我邊看著女兒跟她的朋友們,在雨中撐著傘跳舞。

 

打雷了,一聽到雷雨聲,孩子們全部自動的離開水池,因為小時候曾經被插頭電到的小寶(3y4m)很慎重的告訴孩子們,打雷要躲起來,因為被電到會如何痛到整身發抖。

 

於是,所有的孩子紛紛提問,打雷的時候,哪些地方可以躲?哪些地方不能躲?孩子們在雷雨聲中,濕搭搭的認識了何謂閃電?何謂導電?哪個東西有避雷針?

 

更大的雷雨,打到連池邊躲雨的棚子都招架不住時,孩子們躲進了販賣部,換上乾淨的衣服,爬上投籃機,孩子們投籃投到笑聲沒停過。

 

雨一停,繼續換上泳衣奔向水池。

 

下雨不會成為父母的困擾,雨不會成為大人出門不出門的藉口,就不會成為孩子的痛苦,有雨沒雨都可以很快樂。

 

如果雨都打不散父母出門的意願,雨都打不斷孩子遊玩的興致,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不可能會因為下雨而懶的去上班,不會因為雨會弄濕那套面試西裝而不去面試,下雨不再是孩子懶的去上學、懶的去上班、懶的出門的理由。

 

前幾天,玩到傍晚的時候忽然又下了一場雨,因為已經接近下班時間,父母們收拾著玩具要離開,看著女兒臉色忽然一沉,我撐著傘、扛著所有的東西、抱起了她,邊走邊問:『怎麼了?不開心?

 

女兒說:『我不喜歡下雨,下雨就要回家。』

 

我告訴她:『寶貝呀~不是因為下雨才要回家,而是因為時間到了該回家了,天黑了,而不是下雨才要回家。下雨很棒喔,所有的樹木跟草都可以喝水了。』

 

於是,女兒開心的說:『對呀!還可以洗澡、還可以聽水掉在水中的滴滴答答跳舞、雨會在水中畫圈圈喔,而且下雨會在花的葉子上(荷葉)變成珠珠,真是太棒了,下雨真棒。』

 

女兒閃亮的眼睛開始快樂的分享所有雨天的記憶,那樣發亮的眼神,在陰雨的天氣中格外耀眼。

 

那時候我想,Benson會因為吃不飽、睡不飽而影響了他的情緒,而影響我情緒的事情又更多如牛毛,曾在雨天接到惡耗消息的我,連續多天的雨總會讓我陷入一種失去朋友的哀傷,多年來沒有改變。

 

然而,女兒四歲了,四歲的她感受過颱風雨在她身上拍打、推著她往前走,她感受過在十二月天擎天崗上冷風冷雨所帶來的開心與不方便、她感受過雨打在身上的感覺、她感受過在雨中跟朋友分別、她感受過雙腳踩在泥巴中的感受、她感受過在雨中看到閃電後倒數等雷聲的經歷、她感受過在雨稍停的空檔,背在媽媽的背上跑著跟朋友捉迷藏的快樂。

 

看著孩子跟她們朋友們在雨中綻放的笑容,我心中好想告訴他們,

 

親愛的孩子們呀!

 

人生有很多事情,跟雨一樣是必要存在的,肚子餓、睡不飽、天氣太熱、雨一直下、、、、、或許這些事情都會讓你們感覺到麻煩、感覺到不舒服、感覺到很冰冷、感覺到很快樂、、、而這些必要存在的東西與事務,不該讓們感到憂傷與煩心。

 

而我希望不管遇到那樣的事情,哪樣的喜怒哀樂,請你們一定要記得你們曾經跟著朋友們在各種雨中的笑容,那種,雨澆不熄的笑容。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_MG_8486.JPG  


貢丸團小故事~捨不得    2011/6/14 華山大草坪

 

剛滿五歲的蘋果跟著貢丸團的朋友一起玩,蘋果的動作一向比較慢,常常在一旁看著別的孩子的遊玩,自己沒有跟著玩,卻可以每次在他乎然開口的當下,發現他觀察力十足。

 

蘋果因為要上很多的特殊教育課程,常常玩到一半就必須離開,今天,蘋果必須要在下午三點離開朋友去上課,媽媽希望他能離開了,他卻一直不肯離開,於是,大人們開始一一的勸說。

 

一開始我蹲在蘋果的身邊說:『我跟你一起把腳踏車牽去媽媽的車子旁邊好嗎?我們一起將車子送去維修。』

 

勸了很久,蘋果不生氣也不哭泣,只是就是不願意走,靜靜的一直看著朋友玩。

 

蘋果的媽媽告訴蘋果她先把東西拿會去車裡面放,等一下回來接他就該離開了。

 

於是,蘋果媽媽離開後,我一邊蹲在蘋果身邊,一邊抱著蘋果,我告訴他:『你捨不得嗎?

 

他很難過的點點頭。

 

我說:『我也好捨不得,每次跟朋友分開的時候,我也會很捨不得。』

 

蘋果不說話的點點頭。

 

我繼續說著:『可是,離開後又見面,大家都會很開心的跑過去說,你來了喔~

,這件事情真開心!如果沒有捨不得的離開,就不會有見面的這種開心了。』

 

蘋果停了三秒鐘慢慢的說:『可是我真的捨不得。』

 

我點點頭,用手比出三跟手指頭舉例說:『媽媽說,蘋果的這一門課還有三堂要上課,所以還有三次的捨不得,如果蘋果今天吃了一次捨不得,跟大家說再見離開去上課,那麼就還剩兩次捨不得,如果今天沒去上課,不吃下這個捨不得,那麼下次還是有三次的捨不得,這樣每次出來玩都會面對捨不得,不是更難過嗎?』

 

蘋果對著我的手指發呆,我以為我說太快他無法理解,於是我又重新講解了一便,更慢、更仔細。

 

蘋果的媽媽,回來後接手繼續勸說,我卻離開去幫孩子們買東西了。

 

後來到了快五點,蘋果的課上完了,蘋果媽媽又帶著蘋果回來。

 

看到蘋果遠遠的走回來,我跟孩子們跑去歡迎他,告訴他:『很開心我們又見面了。』

 

蘋果騎著他的腳踏車,抬頭看著我說:『彈彈媽媽,我吃掉了喔~

 

一時熱昏頭的我沒有反應過來,問他:『你吃掉什麼了?

 

蘋果很大聲的說:『我吃掉了一個捨不得!』

 

 

 

 

我很感動的蹲在他面前,大大的、用力的,給蘋果一個:『讚!

 

 

 

 

 

 

 

 

 

 

蘋果,五歲,正在貢丸團中學著面對自己的心情,那種心情叫做『捨不得』。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_MG_7523.JPG  

對生命的尊重(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女兒是在五月底出生的,日子不是孩子挑的,我的婦產科醫生因為六月份要前往分院服務,所以將他所有即將生產的產婦,全部安排五月底的那幾天,到醫院催生。

 

於是,入院的時候,產婦太多,我躺在醫院的走廊打催生針,經歷了催生針所產生三十個小時的巨痛與生產時那像被輾過般的擠壓,我才聽到孩子宏亮的哭聲。

 

生完孩子,我依舊躺在病房外的走廊,只用一扇簡單的活動簾隔著,我疲憊的身體無法安心的休息,因為來來往往的人,在我的身邊,不停的穿梭,我躺在簡易的推床上面,渡過我生產後的第一天。

 

我一直以為就該這樣,安胎的時候、生產的時候,虛弱的人,就只能任人翻過來、翻過去,護士走過來床邊,還搞不清楚現在是打針還是量血壓。

 

生病的人,或許不該談尊嚴;要靠別人照顧的人,沒有立場說話。

 

孩子三歲以前受傷了,為了不讓孩子的傷口潰爛,為了孩子受傷後還能洗澡、玩水,我買了一條日本製造的藥膏,那種藥膏抹了之後會在傷口上形成一種薄薄的薄膜,不怕水、更不怕剝落。

 

只是要讓傷口密封住,傷口就必須消毒過,否則不透氣的傷口反而更容易感染,所以抹了這條藥膏後,傷口會有劇烈的痛,常常讓孩子哭到大叫。

 

女兒稱它:『痛痛的藥藥。』

 

常常只要看到我走到藥箱,她人就哭了,從孩子出生就沒打罵過她、沒強迫過她的我,只有吃藥的時候、擦傷口的時候,我會用強制的方法處理,灌藥、將藥膏擠在手上,趁著孩子不注意時候,偷偷的抹在她的傷口,然後用力抱著痛到狂哭的她,不讓她的手去撥開藥膏。

 

我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大旗,理所當然的做著。

 

即使後來才知道,那小時候狂灌入孩子口中的感冒藥,是造成孩子哮吼的原因,也才知道,我灌的藥有很多正在破壞孩子身體的調節系統。

 

即使如此,我依舊理所當然的強迫著讓孩子被迫接受我的『為你身體好。』

 

女兒貢丸團成軍後第二次出遊的時候,我們約在大稻埕碼頭旁的腳踏車出租處,大人們互相的聊天彼此熟悉各自的理念與觀念,孩子們騎著各自的腳踏車,一起在樹陰下的空地遊玩。

 

忽然一個四歲的孩子小千赤腳踩到了玻璃,腳底開始流血,小千哭紅了眼睛,她的母親抱著她坐在椅子上。

 

彥彥的媽媽蹲下來看小千的傷口,很正式的跟小千說:『一定很痛吧!這樣的傷口在腳底,走路都會不好走,請問你要用哪樣的方法治療呢?我有OK繃,還可以選圖案喔,小臻媽媽有曼秀雷敦也是一種可以癒合傷口的藥,抹起來會油油的,走路會有一點點不太方便。』

 

彥彥的媽媽很仔細的說明了兩種治療方法的好壞,也說明了在場的媽媽包裡面各有哪幾種的藥品,更說明傷口癒合的醫學原理。

 

於是,小千選了用OK繃治療。

 

選了治療的方法之後,彥彥媽媽讓小千選自己想用的OK繃,拿OK繃跟傷口比大小,又繼續說著:『當OK繃要把妳的傷口封住以前,我可能要先用我的生理食鹽水幫妳沖傷口,讓沙子不在妳的傷口上可以嗎?

 

小千點頭後,孩子們圍著彥彥媽媽看她幫小千沖傷口,沖完傷口後說:『沙子不見了,可是食鹽水可以洗沙子不能殺死細菌,我可以幫你塗些藥膏嗎?』,於是在小千的同意下又塗了藥膏。

 

最後,慎重的貼上OK繃,大功告成。

 

這時候,在一旁圍觀的孩子們全部都圍著小千,四歲的彥彥指著自己的腳說:『我這裡也是受傷了,我塗藥後,把傷口封住不再流血,現在血小板已經把我的傷口封住了,不會再流血了,等我傷口好了,血小板的蓋子就會掉下來了,妳不用擔心。』

 

三歲的小臻指著自己的手說:『很久以前我這裡也有受傷喔,妳看現在都好了。』

 

於是,每個孩子熱絡的談著自己的傷口是怎麼受傷的,又是怎麼治療的。

 

那時候的我,整個人震撼到無法言語,我三歲四個月的孩子在那一天學會了,傷口是如何靠著血小板癒合、該如何洗傷口、該如何抹藥膏、為什麼要用棉花棒、、,還有治療者對於一個受傷者的尊重。

 

之後的我,每次到醫院看著很多孩子連被告知都沒有就被媽媽壓著打針,還被罵著:『活該,誰叫你要生病。』,我就很感慨,孩子們無法選擇自己會不會生病,而即使生病,孩子是不是也該有權利知道,我們可以有幾種的治療方式可以選擇,而那些治療的過程,又有哪些手續?

 

貢丸團成立九個月了,每週三到四次的全天出遊,孩子們有各自的親疏遠近,上個星期,我們一群人在黃昏的自來水博物館奔跑著玩捉迷藏,女兒跌倒大哭,我抱著她一一檢查著她的傷口,所有的孩子看到女兒哭全部都圍過來,一起看著她的傷口,兩邊的膝蓋有很嚴重的挫傷,我告訴孩子:『媽媽抱著妳走回大家放包包的地方敷藥好嗎?

 

於是,所有的孩子一轟而散,全部往前狂奔,小臻(3y11m)跟小寶(3y4m)衝過到大人的休息區,大聲的喊:『彈彈受傷了!』,然後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鉅細迷離的告訴大人女兒受傷的經過與傷口情況。

 

於是,當我走到休息區的時候,所有父母包包上的藥包都已經準備好了,女兒在大家的關注與關心下處理她的傷口。

 

那時候的我才真的知道,這一次又一次認真的處理每個孩子的傷,給孩子們留下的是對每一個受傷的人,十足的尊重、同理心的分享、如何幫助別人、也懂得如何的處理傷口。

 

或許這些孩子們以後沒人會從事醫療工作,不過,我看到了他們眼中慢慢燃起的,對生命的尊重、對傷者、弱者的疼惜與尊重。

 

這也是貢丸團的媽媽們教我的,對生命的尊重,從心開始。


孩子對別人的生命有多尊重,取决於他身邊的大人,對他的生命有多尊重.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_MG_1930.JPG  

我的共學之路~純紀錄(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女兒三歲的那一天,我買了蛋糕也安排了活動,讓她跟她的朋友在Green House好好的慶祝,因為Green House是專門為0-3歲孩子設計的空間,即使有些時段開放給大孩子,也只收到四歲,因此,許多媽媽的話題依舊繞著該為孩子選哪個幼稚園而轉。

 

那一天,有許多女兒熟悉的孩子要從Green House畢業,他們開始準備進入幼稚園,而我也因為接觸了許多的媽媽、一些很棒的幼教老師,間接瞭解了一間又一間的幼稚園、懂了一個又一個幼教系統。

 

然而,我卻找不到一個真正讓我安心的幼稚園,我不想去選哪一個幼教系統、我不想去比較哪一個體系比較好,我知道,那些系統都只是系統,那些理論都只是理論,沒有一個孩子是完完全全的屬於某個系統,沒有一個孩子只能由哪個體系教。

 

我的孩子,有一點點的華德福、有時候又很蒙特梭利、有時候她又感覺適合角落教學。

 

我們口口聲聲的說孩子該『因材施教』,卻把孩子丟進去一個又一個『制度』中、放到一個又一個的『體系』中。

 

我不知道當孩子進到幼稚園的時候,跟別人打架了,是如何被處理?是如何被了解?

 

我不知道當孩子一個動作就學會了之後,不想照著老師指導的步驟重複做的時候,會得到哪樣的對待?

 

我不知道孩子人際關係出了哪樣的狀況,我也不知道孩子的眼神為了什麼發光,又為了什麼黯淡?

 

我不知道在『老師好管理』跟『學生有創意』中產生衝突時,學校選擇哪一邊?

 

我不想讓孩子去試看看,因為我不知道試不好時,孩子該付出哪些代價?我又該付出哪些代價。

 

我不在乎孩子在學校學了哪些學科,只在乎當我為了讓孩子去接觸人群的時候,孩子是不是學到了正確的人際關係?

 

那一天,我透過我相機的觀景窗,看著女兒在燭光前看著大家為她唱著生日快樂歌,我的心中卻是焦慮到幾乎流下眼淚。

 

我的焦慮透過文章書寫出來,我的不安透過一次又一次跟幼教老師對談中尋求解決方法,那一陣子的我,非常的焦慮與恐慌,每一個夜晚跟老公徹夜長談讓他分擔我的焦慮。

 

那段時間,身邊的朋友沒幾個人懂我的焦慮、沒幾個人懂我的思維、沒有幾個人知道我心中的恐慌、沒幾個人知道我想給我孩子的路,即使,我對她們訴說,她們也不是很懂,或許只是聽聽就好,然後等著有一天我跟制度妥協。

 

有人勸我放下焦慮,因為根據『教養的迷思』一書中寫明的,每一個家庭就算有三個孩子,長大後也會因為遇到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看到不同的風景而有不同的人生,父母的影響很少。

 

看了那本書,我真恨不得台灣有狼,或許把孩子丟給狼養,長大後有可能變成狼童,也有可能變成哈佛生。

 

我了解每一個人都會因為遇到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路、看到不同的風景而有不同的人生,也因此,我才會焦慮的想在孩子小的時候讓她懂得觀察、分辨、分析、態度、語氣、人際關係互動、、、、、、、、,這樣一來以後不管她遇到哪樣的人,她都會分辨、分析、也找出適合的人際互動模式,這些才是孩子一生該有的能力,而不是英文或數學、弟子規。

 

那陣子我積極的找我信任的幼教老師出來吃飯討論,我努力的寫文章訴說我的焦慮,我努力的找跟我有同樣認知與看法的人,我找對孩子有不同看法的家長,我努力的找跟我同理念的人,找跟我有一樣想法的人,因為我知道,當時我的身邊沒有懂的人。

 

我相信,從出生就貴人不斷的女兒,一定有更棒的人生與機緣在前面等著她。

 

幸運的是,因為部落格的文章與自己為了孩子紀念而出的書籍,吸引了許多的噗友與網友的關注,一個對時事常常有共同看法的噗友回應說出他跟我有同樣的理念,也有組共學團體的計畫,於是,我馬上去看他的所有留言與資料。

 

看了之後,我超感謝老天的厚愛,對方是一個親職教育的講師,他在體制外的教育中努力很久,為了陪自己的孩子成長,辭去了工作,當一個全台跑的講師、也當一個全職爸爸。

 

從知道他要組自學團體的那一天開始,我就很積極的三不五時去他的噗浪、他的臉書上看他的思維,也督促他該開始辦自學團體了,他更透過電話來了解我的理念跟觀念,就這樣,郭老師就被我半逼半強迫的出來號召共學團體。

 

我們這一群共學團體錯約了幾次的見面,第一次真正見面是約在蘇活兒童美術館,那一天,我跟小B娘一點都不敢遲到,深怕錯過第一次見面的機會,也怕自己努力很久很久的機會,就因為自己的遲到而喪失。

 

那一天的孩子們的互動不多,反而是大人們因為聊教育,而彼此分享了許許多多的教養觀念,就這樣,那天我回到家還非常的興奮的感恩老天,我終於找到同理念的父母們了,孩子也找到了可以一起成長的朋友。

 

從共學團體組成到現在,快六個月了,這六個月我是努力的八點起床,早早趕出門,我不願意錯過每次的共學,即使刮風下雨我們依舊風雨無阻的出門,即使回娘家,也要特地搭高鐵回來趕赴出遊。

 

因為有共同的理念,所以,父母們可以一起很深入的談教養、談教育、談未來觀畫、談議題,因為每一個父母都是用很認真的態度在對待孩子,孩子也很認真的對待著彼此,我們不打罵孩子、不威脅、不恐嚇,孩子也就學不會打人、威脅與恐嚇。

 

孩子們出遊是放鬆的,因為每個大人都是善意的,不會被打、不會被罵、不會被管該怎麼玩、不會被追著吃東西、不會被追著穿衣服、不會被要求要照什麼方式走路、不會被要求怎麼跟朋友相處,只要提出問題,一定有大人蹲下來專心的聽、認真的回應。

 

我們讓孩子打赤膊、我們讓孩子赤腳到處跑、我們讓孩子把沙子從頭上往身上倒、我們讓孩子抓出一把沙往大人身上灑、我們讓孩子在草地上翻滾、我們讓孩子在寒風寒雨中穿雨衣玩到滿身濕,直到三歲半的孩子跟我們說:『媽媽,今天好好玩,不過下雨很麻煩,以後可以不要下雨出門嗎?』,。

 

大人們出遊也是放鬆的,不需要為孩子安排什麼樣的活動、不需要準備什麼遊玩的設備、不需要吃多好、不需要今天去包水餃、明天玩積木、後天講故事,我們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自己玩,即使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他們都可以玩出很多不同的玩法。

 

現在對我們而言,帶孩子去哪邊玩不是重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不管去哪裡,不管有沒有帶玩具,他們都找得到可以讓自己開心的方法,都可以找到可以一起遊玩的方法。

 

一次一次的出遊,我們看著每一個孩子一點一滴的改變,我們看著每一個孩子越來越快樂的笑容,我們看著孩子一次又一次用語言討論、分析、表達、與互相關心。

 

一群孩子出遊,不會有狂罵的大人,也很少有孩子有爭執。

 

慢慢的,我們知道這個團體根本不是孩子們的共學團體,這是父母的共學團體,我們不只在孩子身上學了許多功課,我們也在彼此之間學了許多功課。

 

孩子出了任何的狀況,我不會找不到聽不懂我恐慌跟疑問的人,我們會一起討論、自我反省,郭老師更是會一針見血的點出問題點,我們可以一起帶孩子走街頭、一起帶孩子參與許多的議題,我也不需要帶著孩子去花錢參加一場又一場由大人設計安排給孩子看的活動。

 

我不需要付了一堆錢,去參加某個烹飪課程,卻只是在那邊看著孩子把量好份量的水放入良好份量的麵粉,就像麵粉工廠的機器一般,我們可以讓孩子玩麵粉、玩水,自己去感受麵粉與水的關係。

 

我們可以讓孩子很豪邁的躺在下過雨的沙坑中,讓泥巴水浸滿她的衣服,就如同童年時在田裡玩泥巴戰的自己。

 

因為父母都堅持不打、不罵、不欺騙、不恐嚇孩子,所以每一個大人都是願意蹲下身來跟孩子對話,每一個大人都把孩子當一個大人般的尊重,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一起想辦法,大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一起想辦法。

 

孩子也在每個大人的對待中,學會了真正對待別人的方法,學會了如何專心的聽人說話,學會了如何修正自己,就如同每一個大人一樣,願意為了孩子檢討自己、真心道歉、爲孩子而改變。

 

我很慶幸當初的我,曾經經過那樣的恐慌,也慶幸自己可以如此積極找到有相同理念的父母,也感恩自己跟孩子的幸運。

 

網路上一堆的共遊團體,能找到一群都是善待孩子的大人,能找到願意為了孩子努力改變自己的大人,願意為了孩子去面對自己童年成長過程的大人,能找到有共同理念的人,那是一種無上的幸運。

 

謝謝這一路上的過程,也謝謝貢丸團中所有的大人與孩子,謝謝你們,讓我教養的路程中,學習滿滿、感恩滿滿。

 

 

    這是三個月之前的文章,發表出來是想要先紀錄孩子共遊團體的成立經過,孩子們在這個團體中快一年了,他們的互動一天比一天精采,我想在這裡開另外一個關於共遊團體的主題,幫孩子紀錄出遊,也紀錄大人們間的互動,提供給想要這樣訊息的父母們,另一種的思考角度。


『慎重聲明』:
經過幾年的歷練,我不認為有某種理念、某種學說、某種方式,適合所有的孩子,也適合所有的家庭。
父母總是必須在教養中,去思考每個學說、每個團體背後所想傳達的價值觀與目的,為孩子與家庭選擇最好的成長方式。

我文章中所有的貢丸團、共學團是一群父母互助組成,沒有人從中獲利,目前已經在102年六月底解散,在共學團內有許多的孩子是一直撞牆,大人看不懂卻被孩子當成見死不救,孩子受傷累累的,因此,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團體。

目前我協助一群父母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讓父母跟孩子認識相同理念的新朋友,也依舊很認真、很開心的陪著我的兒女長大,因此,我跟任何的協會、基金會、補習班、安親班、『任何的共學團,沒有任何的關係』。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