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1150021  

互相(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
Antonia Wang

 

一個媽媽跟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一次的親子旅遊團,五歲的小宇跟著他的爸爸媽媽也一起出席,那一天到海邊,每個孩子都不以為意的在海邊的礁岩上爬上爬下,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小宇,沒看過比人還高的礁岩,沒看過坑坑巴巴長相不一的礁岩。

 

他很恐慌的看著每個小朋友快速的在礁岩上上下下,他手足無措的不知道該怎麼辦,然而他看著他的朋友們一個個的走下去,他很擔心他自己跟不上,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可以跟著大家下去,那個辦法就是請求別人的幫忙,於是他開口說了:『把拔,抱我。』

 

而小宇的爸爸很理所當然直覺的回了他:『你想的美。』

 

在一旁的媽媽們很錯愕的聽到了這樣的回答,小宇快急出眼淚,其中一個媽媽微笑的打著圓場說:『小宇,可能把拔在跟你開玩笑。』

 

這時候小宇的爸爸很霸氣的說:『我才沒有開玩笑。』,然後更大聲也更不以為然的跟小宇說:『你想的美。』

 

那一天,一旁的媽媽終於搞懂了,為何小宇從不會幫助別的孩子,而且,在別的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不是冷眼旁觀,就是取笑。

 

因為,在他需要被幫忙的時候,他也是如此的被對待著。

 

我曾經出過一本書給孩子,書上有一篇『用餐的快樂』,我寫出女兒在她一歲的時候我就讓她自己練習著自己用餐,即使吃到滿地滿身都是飯菜也不以為意,女兒很早就學會了自己用餐。

 

然而,即使孩子四歲了,不管在家裡或出外,女兒可能累了、可能是要討寵愛、可能需要我的重視,她常常會開口說:『媽媽,請妳幫忙餵我。』

 

聽到這一句話,很多大人會說:『妳不是早就會自己吃了?』

 

老公也會說:『妳都自己出書,寫妳女兒一歲就會自己用餐,結果還不是只要女兒開口,妳就認命的拿著碗餵。』

 

我總是不抱怨的,拿起了碗跟湯匙,微笑着一口一口的餵著孩子吃飯,然後回答著身邊的各個質疑說:『因為她開口請我幫忙,而我覺得我可以幫忙。』

 

因為孩子開口請我幫忙,而我覺得我有能力、有體力幫忙,就這樣而已。

 

於是,會自己穿鞋的女兒,會在出門的時候坐在椅子上說:『媽媽幫我穿鞋!』

 

自己玩到滿地的玩具,會開口說:『媽媽,請妳幫我一起收玩具。』

 

聽到這些要求,我不會一口說:『我不要!』、『別偷懶!』、『自己的玩具自己收!』

 

而是蹲下來討論著說:『寶貝,如果妳自己穿鞋,而我在妳穿鞋的時候整理要出門的東西,這樣我們就可以快一點出門,妳也可以早點看到朋友,如果,我幫妳穿衣服穿鞋子,再去整理出門的東西,這樣時間會拖很久,搞不好妳的朋友等太久以為妳不來,回家了,所以,妳覺得該怎麼辦比較好呢?

 

我也會說:『寶貝,妳先收妳的玩具、我趕快去把衣服晾一晾,這樣妳收完玩具,我也洗晾完衣服,我們就可以有時間在睡覺前多唸一本故事書,妳覺得我們分工合作好不好?

 

但是,只要我有時間、有能力,我一定會答應孩子的請求幫忙,蹲下來幫她穿鞋、蹲下來跟著她一起收拾著玩具,甚至把收玩具當成另一個遊戲。

 

於是,當孩子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開心的幫忙,孩子也會在我需要幫忙的時候,幫我的忙。

 

當我開口說:『寶貝,可以麻煩妳幫我關個門嗎?』,女兒不會說:『又不是我開的!』,她會很開心的幫我關門,而我也會很開心的說:『謝謝妳的幫忙,妳人真好!』

 

當我開口說:『寶貝,媽媽剛剛收衣服進來的時候在門口掉了一件,可以幫我拿進來嗎?』,我會看到女兒很開心的幫忙,而不是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我進門的時候,隨口說了一句:『等一下我去煮個米,回來要把這些鞋子排整齊擺好。』,當我洗了米、將米放到電鍋煮後再回來,我看到的是擺放整齊的鞋子,還有堆滿笑容站在一旁看著我一臉驚喜的女兒。

 

那一天夜晚,孩子沉睡之後,我想著那排放整齊的鞋子,我想著每一次孩子開口要求幫忙時我的態度,我想著小宇的故事,我忽然懂了。

 

明明會自己用餐,卻因為累了、因為喜歡被當嬰兒寵愛的感覺,而需要大人的幫忙。

 

明明會自己穿衣穿鞋,卻因為貪戀母親幫她穿衣的溫柔,而需要母親的幫忙。

 

明明大人可以自己去關燈,也是自己開的燈,卻因為貪圖方便而需要孩子的幫忙。

 

明明大人自己弄掉,也可以自己再回去撿那個掉下來的衣服,卻因為手邊有事情而需要孩子的幫忙。

 

人與人之間不就如此?

 

即使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自己會做的事情,有時候也是需要別人的幫忙。

而大人每當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那麼堅持地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麼堅持的跟孩子對峙着,在孩子的認知中父母到底真的是在訓練孩子自己為自己的事情負責?還是大人在對孩子示範着對別人請求的協助卸責、冷漠以待?

我常想如果我老的時候,請孩子們幫我撿個東西、收個東西,會不會得到的態度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不是我弄的。』?

我也在想,如果當孩子需要被幫忙與協助的時候,我如此堅持著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麼,我又該如何教孩子人與人之間的『互相』?

 

孩子五歲七個月,有一天要出門的時候我招呼着孩子到房間換下睡褲,當我換好自己的衣服,看著女兒拿著拐杖糖邊吃邊走進房間,那時候的我看了她黏答答的手說:『妳在吃糖,不方便換褲子,媽媽幫妳換,麻煩您過來一點。』

 

那一天的我挺着大肚子,骨頭也發痛無法彎腰,只好跪下來幫孩子換褲子,女兒看著我艱難地動作,很不好意思的說:『媽媽,抱歉!』。

我抬起頭來直視着孩子的眼睛說:『寶貝,不需要道歉,妳沒有做錯什麼,因為妳現在正在吃糖果,手黏黏的不方便換褲子,所以媽媽想幫忙而已,就像妳最近知道媽媽不好彎腰,所以每次出門都幫媽媽穿襪子、穿鞋子一樣,我們只是在別人不方便的時候出手幫忙而已,沒有誰需要道歉,懂嗎?』女兒聽完,點點頭笑了。

 

過了不久,我坐在餐桌前準備着出門該帶的東西,倒水的時候不小心水壺的蓋子掉在地上了,玩到一半的女兒忽然大聲地說:『媽媽,請稍等一下,不要動,我來!我馬上來!』,她中斷了她的遊戲,放好她的東西,很快地走過來幫我把水壺的蓋子撿了起來,然後說:『妳不方便彎腰,我幫忙就好。』

 

那時候的我感動滿滿,也終於知道了,當我不跟孩子誰的玩具誰收,誰開的門誰關,當我不再跟孩子計較的時候,孩子也不跟我計較。

 

當我不計較的時候,我才真的懂得這些孩子們,原來比我們還懂得,什麼叫做『互相』(台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