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1646.JPG



要玩就要樂(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經,我在一個立法委員辦公室當國會助理,我的委員跟別人不一樣,出國不是助理幫忙訂個機票、機場接送對他揮揮手後,就可以在辦公室享受著老闆不在的輕鬆與幸福。

 

我的老闆要出國前,助理除了請旅行社安排訂票事宜之外,還要聯絡駐外人員安排許多的事情,讓老闆跟老闆娘一下飛機就有駐外人員接機,快速通過機場公務門、用黑頭車當委員的代步車、提供當地行動電話讓委員與夫人使用、安排高級住宿與用餐、安排各種參觀行程、甚至安排委員跟夫人在飛機上要享用的滷味。

 

委員們出國名義上是考察,其實遊覽居多,又有當地許多單位的『贊助』與『歡迎』,當然都可以玩的很盡興,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行程安排下,身為行程祕書的我其實比別人更有機會隨著委員與夫人出國考察,只是,我每次都想盡辦法的推託,自願犧牲出國的機會,在辦公室留守。

 

有一次一個新來的助理被我舉薦陪委員跟夫人出國考察,還沒回國就打國際電話回辦公室狠狠的罵我一頓,他才知道助理跟委員出國簡直是個二十四小時的傭人,白天要安排行程、提行李、買票、買委員們的物品,晚上要安排委員們活動跟打麻將的食物,半夜委員睡不著還要想辦法。

 

一天二十四小時中,不但根本沒有一點點空閒時間,每天挨罵、跑腿的心情更是讓他們痛苦不堪。

 

後來,有一次我以護照遺失的藉口推掉了陪委員們一同去歐洲考察的機會,許多人聽了都說我傻,有人付費給我吃喝玩樂去歐洲有甚麼不好?

 

他們卻不知道,我不希望我對巴黎的第一個印象是委員跟夫人在香榭大道逛精品店,我卻跟個小女傭一樣在旁邊扛夫人的戰利品,口渴的看著別人手上的咖啡舔嘴唇、吞口水。

 

我也不希望我對羅馬西班牙廣場的第一個印象卻是,夫人跟委員在飯店裡面大打出手,而我必須要去擋在中間當他們的沙包。

 

我不希望我對凡爾賽宮的印象是,因為拿錯了夫人要的飲料,而被當眾破口大罵。

 

對我來說,出去玩如果沒有樂,那就別浪費精神去受折磨了。

 

後來的我,一從那個工作離職就真的跟Benson去一趟歐洲,我們選擇了自助旅行,不需要配合別人的行程一直趕時間,我們可以就坐在羅馬的西班牙廣場對著鴿子發呆,不需要因為旅行團中有夫妻吵架而敗了整團的遊性。

 

我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多留幾天就留幾天、想躺在草坪上看天空就躺,想坐在河邊寫明信片寫一個下午就慢慢寫,那種隨心所欲的輕鬆才是旅途中最大的快樂。

 

有了孩子之後,我常常帶著孩子到處跑,參加一場又一場媽媽們的聚會、家庭的出遊、遊戲團體,也參加一些爲孩子辦的共遊團體,只是我常常想,這些孩子們真的快樂嗎?

 

到集合地點之前,孩子們是不是要忍受父母們一再的嘶吼『快一點!』、『吃快一點,來不及了!』、『鞋子穿快一點!』、『再不快點媽媽走囉!』,那樣不愉快的出門?

 

在車上,孩子們需不需要忍受因為去哪裡?怎麼走?怎麼聯絡?走錯路?,父母之間的爭執與對罵?

 

在那個小小的車內空間中,忍受父母吵架的緊張與對峙?

 

到了該遊玩的地方,孩子可以不可以放鬆下來慢慢走、慢慢觀察,而不是被逼著去聽一個又一個講解?聽一個又一個解說?甚至還要被考試?

 

孩子可不可以,只在門口的魚池邊餵魚,而不去玩裡面一樣又一樣的設施,而不會被罵浪費錢?

 

孩子可不可以恣意的奔跑,而沒有父母親在後面喊罵?

 

孩子可不可以趴在泥土上翻滾,而不需要被罵?

 

孩子可不可以試著爬上樹,在樹上看著媽媽對她微笑,而不是緊張到大吼大叫?

 

孩子可不可以不去玩每一樣設施,只是躺在草坪上看著雲發呆?

 

孩子們可不可以玩到全身濕答答的相視而笑,而不會有大人在那邊大吼大叫的說:『會感冒』

 

孩子可不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玩,沒有大人的叫喊與謾罵?

 

有時候,在某些共遊的場合,我會覺得孩子在家有父母管,出外就好像有一堆爸爸媽媽來管,不是看朋友被罵,就是害怕著等著被管、被罵、不然就是怕哪時候自己要被罵給別人看。

 

孩子爬山的時候走比大人快被罵跑太快、走比大人慢被罵慢吞吞、停下來看一下路邊剛發現的花草被打頭、摸到土地手變髒媽媽的手馬上打下來、吃太少被罵、開心的太大聲被罵太吵、不開心跟大家笑被罵不大方、、一整個健行下來我都快瘋了,更何況孩子?

 

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跟朋友出遊,誰帶爸媽來就會被我們貼上『不上道』的標籤,讓我們無法玩的盡興,從此就不會約這個朋友了。

 

我想過兩年,我會不會也是一個『不上道』的母親?一個孩子不願意跟我出遊的母親?

 

很多人告訴我,孩子長大了就不會跟父母出遊了,我常想,到底是孩子不想玩了,還是,當她有了自主行動的能力,她們就恨不得擺脫父母,只因為跟父母出遊,只有苦、沒有樂?

 

更沒有那種放鬆的自在。

 

就如同我跟委員出國一樣,再美麗的風景即使是巴黎、即使是倫敦,也只會留下苦痛的回憶,沿路被管、被唸、被罵、被限制、被要求、、、?

 

孩子三歲的這一年,我很幸運的找到一個孩子的共遊、共學團體,一起出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喊孩子、沒有一個人追著孩子要喝水要換衣、沒有一個人管孩子是不是趴在泥巴上、沒有一個人管孩子要不要去躲雨、沒有一個人管孩子們的爭執、我們就像一群牧羊人,只是把孩子帶到那個空間,讓他們自由與自在。

 

我看著一群三歲的孩子們赤著腳手拉手一起去追雉雞、一起爭先恐後想爬上樹、一起在雨中淋雨玩泥巴、一起觀察蜈蚣、一起去面對爭執、一起學妥協、一起學合作、一起學著找朋友、一起學著互相尊重、一起觀察、一起在一個地方找樂趣。

 

這些沒被父母吼罵、打罵的孩子,也不會打罵別人,在這個共遊的團體中父母跟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的意見跟大人的一樣重要,沒有權威性的管理,沒有權威性的命令,連天冷了要不要多搭一件衣服決定權都在孩子,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卻不能強迫。

 

受傷了,父母們告訴孩子所有可以處理傷口的方式,讓孩子自己選擇;而其他的孩子也會在旁邊爭先恐後的安慰與分享自己受傷的經驗。

 

父母們觀察孩子的行為卻不出聲,而對於孩子們的狀況,我們會拿出來討論,是真的認真的把每個孩子的互動拿出來討論、分享、找問題與答案,而不是『你怎麼可以打人』跟『沒關係他不是故意打你的』這樣帶過。

 

現在的我,看著每次出遊時孩子們開朗快樂的畫面,我不但感恩老天,我的孩子可以遇到這些玩伴、認識這些特別的父母,我也時時的警惕自己,從現在開始當一個上道的母親,一個孩子長大後也願意跟我出遊的母親。

 

一個不打擾孩子玩興的母親。

 

一個真正讓孩子玩的快樂的母親。

 

一個尊重孩子遊玩過程自在放鬆的母親。

 

一個即使看著孩子滿身泥巴、即使自己也被孩子們潑了滿身的沙,在看著孩子燦爛的笑容時,心中盈滿幸福的母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