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3837.JPG

我不打孩子不代表我不教(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當我要離開坐月子中心的前兩天,月子中心的護士阿姨就幫我上了兩天的嬰兒洗澡課程,第一天阿姨示範幫寶寶洗澡,而我在旁邊觀看順便錄影,第二天,我就必須要自己幫孩子洗澡,從那天開始,我就必須要每天抱著孩子在手上,幫她洗頭。

 

從孩子重兩千多公克的時候抱著洗頭,一直抱到孩子十三公斤,我依舊要抱著她洗頭,有一次,我在美容院洗頭的時候,看到旁邊一個大概四歲的小男生被母親帶去剪頭髮,小男孩瘋狂的大哭,而沒了面子的母親,在旁邊撕破喉嚨的罵著,還強迫的把他架在椅子上不讓他掙扎,母親又罵又恐嚇還動手打孩子,那個孩子則哭到連哭聲都聽得到顫抖,整間美容院就充滿著孩子的哭聲與母親的漫罵。

 

那時候的我在想,那個孩子到底在怕什麼呢?

 

有沒有人感受到他的恐懼?幫他去面對那種恐懼,為何要如此的罵自己的孩子?

 

女兒兩歲三個月的時候,我幾乎已經無法用一手抱著她洗頭,而我也無法跟別的媽媽一樣,不管她的恐懼就莫名的往她頭上淋水沖頭髮,幾次這樣做的時候,女兒總是哭著往我身上抱,小小的身體整個人哭到發抖,我不想讓孩子在恐懼中學習,所以我無法認同別人教我的方法說:『反正多哭幾次就好了。』

 

於是,我買了一個專門給孩子用的洗頭椅,那樣的椅子可以往後躺,就如同在美容院洗頭般,母親可以在她的背後幫她洗頭沖水,也不會淋到眼睛,但是女兒依舊抗拒,她不知道往後躺,母親會在她頭後面做哪些行為?所以她會一直轉身過來看,也很害怕我手上拿著的水,是不是又會往她頭上淋過去讓她嗆到。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想了很久,於是,有一天,我就請Benson帶著孩子到美容院,老公抱著女兒,站在我的旁邊,看我躺在洗頭椅上面,讓美容院的小姐幫我洗頭與沖頭髮,女兒有爸爸的陪伴,所以心很安也很快樂。

 

老公抱著女兒,輕聲的在女兒耳邊告訴她:『現在阿姨幫媽媽放洗髮精,接下來是按摩頭皮搓泡泡,這樣泡泡才可以把髒東西跟頭髮上的油質洗掉,現在要試水溫,然後幫媽媽把泡泡沖乾淨....。』,就這樣,女兒看完我的洗髮過程後,從那天晚上起,她就非常開心的每天躺在她的洗頭椅上,讓我跟她玩一場美容院的洗頭遊戲,從此之後,孩子不用對洗頭有所恐懼,我也不需要一手抱著越來越重的她,一手快速的洗頭。

 

在我的育兒過程中,我不喜歡莫名的罵孩子、甚至打孩子,我總認為找出孩子恐懼與排斥的原因,再去找方法解決就可以了,然而,很多人沒有深入的去了解我的觀念,只聽到我不打孩子就很不以為然的說:『哎呀!妳不要說不打孩子啦,孩子就是要打、要教,不要縱容、妳會把孩子寵壞。』

 

老實說,我不覺得打孩子等同於教孩子,然而,我也很想告訴這些人,我不打孩子,可是,不代表我不會教孩子。

 

我教孩子的方式一開始看起來比別人更辛苦也更累,但是,長遠的看來,我卻比別人還要輕鬆。

 

孩子一歲時,我會將家中所有的水盆都裝滿各種溫度的水,一盆一盆讓孩子試溫度,從冰的、涼的、溫的到燙的,一個個讓她試,所以,每當有人端起一鍋湯走過來,只要我說:『燙燙!』,她就會直覺式的避開。

 

什麼是大的?什麼是小的?這個是什麼東西?那是什麼聲音?我都抱著她,眼睛看著她,像對待一個大人般的認真解釋給她聽,也讓她自己去觸摸,自己去感受,我習慣花時間來慢慢的解釋給她聽,讓她自己去理解。

 

女兒從小去的Green House有一個義工老師會在固定的時間教孩子自己用餐,那個老師所用的餐具都是磁器與玻璃杯,從那時候開始,我也買了不少的磁碗與孩子用的玻璃杯給孩子用。

 

一開始,女兒跟別的孩子一樣,會摔杯子,每次摔一個就破掉一個,我就會抱著她蹲在玻璃碎片的旁邊,輕聲溫柔反覆的在她耳邊說:『寶貝,這是玻璃做的,這是會破的、會破的、會破的、會破的。』

 

然後跟她說腳踩到玻璃會流血要擦藥,如果傷口太深要去看醫生,所以請她坐在椅子上看媽媽如何處理,然後,我將她抱在椅子上,讓她看著我一片一片的收起破玻璃,每拿一片就湊近給她看,然後說:『妳看!玻璃破掉了。』

 

最後,我會告訴她如果有小玻璃碎片沒收好,踩到了也是會受傷,因此我在她面前用吸塵器吸地板給她看,然後,告訴她為了怕收垃圾的阿姨受傷,所以要把所有的碎片收好,用報紙包起來,最好寫上玻璃碎片請小心,才可以丟掉。

 

每一個動作、緩慢卻切實的,一步一步示範給孩子看,一次又一次的告訴她每個動作的原因。

 

就這樣,女兒每次弄破一樣東西,我就完完整整的教他所有的概念與處理方法,因此,有好幾次,未滿兩歲的女兒,她端著磁盤上的蛋糕給別人吃的時候,她知道瓷器會破,所以可以小心翼翼的完成所有的動作,有人問我怎麼不怕她打破,我想,打破了就再教一次就好了,如果認真的教了十次玻璃與瓷器會破的觀念,孩子難道到會不知道嗎?

 

我沒有在孩子打破東西的時候大罵,我也沒有從此不讓孩子拿磁碗與玻璃,我選擇讓孩子每摔破一個碗盤,就重複一次磁碗會破的認知,也重複一次該如何處理的程序,一次又一次的慢慢的教導孩子。

 

當我講電話的時候,女兒不想等待的在旁邊吵鬧,我知道她不懂等待意義,即使懂了等待,也沒有時間觀念,或許對她來說,等一秒鐘就是等待,於是,我買了沙漏,教她如何『等我一個沙漏的時間』

 

當孩子看著媽媽離去就大哭的時候,我想著為何孩子如此沒安全感?我想著該如何讓她知道我出門還是會回來,所以我設鬧鐘,告訴孩子當鬧鐘鈴響之前我會回來,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慢慢的增加時間,我總會在鬧鐘響之前,回到家中抱著她聽鬧鐘響。

 

我努力的讓兩歲的孩子了解大人跟小孩的心臟大小不同,所以喝咖啡後的後遺症也會不同,讓孩子不再吵著搶大人的咖啡喝,而大人也不需要為了阻止孩子搶喝咖啡而動怒。

 

在這過程中,我沒有打孩子,我也沒有罵孩子,但我是真的如此用心的在教導孩子。

 

所以,我真的很不喜歡,有些陌生人,看到我女兒爬上階梯跳舞的時候,大聲的罵:『妹妹,妳再爬,妳回去會被妳媽媽打到在地上爬。』

 

我也不喜歡,女兒因為某個原因嚎啕大哭的時候,不認識的人莫名的跑過來說:『妹妹,妳再哭!阿姨生氣打打了喔!』

 

我更不喜歡,有人看著我女兒某個行為對我說:『這個回去要好好打一次才會懂,不要寵孩子,寵孩子不好,不打不成器呀。』

 

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我總會一次又一次的告訴孩子,我不會這樣做,我總要一次又一次的去面對孩子疑惑,去幫孩子解答,幫孩子了解。

 

我不相信不打不成器,但是,我相信,打了一定成『氣』,不管是父母打孩子的火氣,還是孩子被打的火氣,那都不是我所要的,我要的也不過是孩子『懂得!

 

因此,我很想告訴很多人,我不打孩子不代表我不教孩子,我想盡辦法讓孩子懂得一切事情的緣由,即使再困難的理論,我也會找出讓孩子能理解的方法,因為我知道不打不強迫,還是有方法可以教孩子。

 

我不打,我不罵,但是,我用好多好多的方法在教我的孩子,我不需要在人前罵孩子給大家看,來代表我克盡母親的職守,所以,也請不要不明就理的,幫別人打罵孩子。

 

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的尊重,或許我的教法有很多人看不慣,但是,請身為大人且自認為有資格教孩子與孩子母親的人,也請您尊重一個母親教孩子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