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拜拜的記憶




2006/09/15 04:13



拜拜的記憶


前陣子農曆七月份,台灣幾乎許多的家庭或是公司行號免不了拜拜與普渡一下,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們老家的祠堂是在一個老三合院的中間主廳,然而三合院的三面都已經不住人了,我們沿著三合院的一邊,又各自蓋了兩條長型的平房,一邊住著大伯父一家,一邊住著祖母,我們一家子與未結婚的四叔


 二伯已經搬到鎮上去了,自己有另外將神明與祖先給請了過去,所以每到了有重要拜拜的節日,大伯母跟我媽媽就必須要各自準備食物到祠堂去,我們這些小朋友就必須要端著菜,由這一家穿過了大大的廣場,經過了三合院的中庭,然後才到祠堂,小時後對拜拜的記憶不多,只記得大伯母準備的菜相對於母親是個職業婦女就豐盛了許多,我們通常看著大伯母的菜流著口水卻吃不得。


 那時候的供品都是自己煮的,就好像幫祖先們辦桌一樣,有十個碗十雙筷子,還有十杯酒,桌上有煮好的滷肉、煎香腸、有菜、也會有湯,就好像真真切切的擺了一桌菜,邀請祖先或神明大家一起來吃是一樣的。 


後來我們跟四叔也搬走了,我們各自在自己的新家有了新的祭拜,每次到了掃墓的時候,我們所有家族就會一大早回到老家在廣場集合,然後排路隊,有些往田裡(其實不管哪個路線都有田,所以田裡就代表是我們家祖先留下來的那一塊田。)出發,有些往山上,有些往客庄,每一條路線其實都有將近十幾個祖墳要去整理與祭拜,算是一件大工程。


因此,掃墓不但是家族的聚會,對我們這些小孩來說也是一種郊遊,通常拜拜才剛拜完,我們就會不客氣的把東西當場就吃掉了,所以去的時候要大包小包的,回來就輕鬆多了,沿路吃也沿路拜,到處吃吃喝喝的,跟很久不見的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哈拉哈拉,其實時間也過的很開心 


每一個路線剛剛走完,就已經接近中午了,我們會回到大廣場,然後各自回自己的家中去拜祖先,我們後來住的家是三層樓的透天厝,神明廳在三樓,每次拜拜都必須要全家負責端菜上樓拜拜,然後下樓燒金紙,再到三樓將一道一道的再端下來,說真的也還蠻辛苦的。


 吃完中餐之後,通常我們必須去拜另一個路線的祖墳,那個祖墳在山上,不過我很少去,記憶中我只去過兩次或三次,那是在山上的祖墳,不誇張,那個祖墳聽說是我們這一姓氏的人共同的祖先,光墓碑前面的那個廣場大概就有個五個籃球場大,陵墓後面就更大了,有時候山上那邊的小孩還會把牛趕到上面去吃草,去的人多到我根本都不認識,那種感覺很奇怪,明明拜同一個祖先,卻根本完全不認識,那種感覺很像去廟裡面拜拜一樣。


 不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一下子就一堆玩在一起,在大大的幕上面跑來跑去的,一點都不忌晦,因為小孩的互動,很快的熱絡了大家的互動,慢慢的大家就莫名其妙的嫌聊了起來,老一輩的人在這個時候與久未連絡的遠親,熱絡的交談,也知道哪家又添了小孩,哪個人又已經往生的消息。


 那是一種大家族的向心力凝聚的力量,早上是三代間的家族交流,下午則是整個同姓家族的大交流,這樣的感覺在多年後的現在越來越難見到了,長大後,一切都變的不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