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愛當全職媽媽 (15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_MG_7603.JPG  

沒有恐懼(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專二的時候,我離開了家住在學校破舊的學生宿舍中,一個初夏的午後,同學跟學姊們全部都去上課了,我一個人頂著將近40度的高燒躺在宿舍的床上,睡在上舖的我喉嚨已經發不出聲音,我的喉嚨在燒,我的身體也在燒,我微弱的想要喝一杯水卻無力起床,只能聽著窗外的蟬鳴恣意的叫著。

 

我沒有去就醫,老實說我也好一陣子每天一包科學麵度日,因為跟母親吵架,母親斷絕了我的經濟來源,我只能喝水吃乾麵過日子,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母從來沒跟孩子認錯過,即使他們錯了,也會用金錢來逼迫孩子們先認錯,而倔強的我,總寧可逼著自己餓肚子,也不願意屈服。

 

那時候的我躺在床上虛弱的想著,或許以十七歲的年紀死去,也不一定是個壞事。

 

後來出現在床頭的是我的父親,原來同住的學姊看不下去,偷偷打電話到家中,父親開著車子來到學校,逼著我去看醫生,逼著我打電話跟母親道歉,即使錯不在我。

 

現在的我常常想,在那樣的夏天午後,我如此虛弱的時候,我如此痛苦的時候,為何我的心中想的是如何死去,卻不願意打個電話回家求救?

 

我的成長過程中有好多這樣的時刻,承受太多留言困擾逼著我快走不下去、承受太多愛情的苦、承受太多親情的傷害、工作上的害怕與失意、工作上差點跳下的陷阱,那每一次覺得自己快走不下去的時候,我竟然從不會想要拿起電話『聽聽父母的聲音』。

 

我只想越搬越遠、越走越遠。

 

後來,參加一個朋友的告別式,往生朋友的母親在我面前哭倒好幾次,身為母親的她無法接受孩子為何選擇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她淒厲的哭喊著:『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那個時候,我看著那樣心痛的母親哭的無法自己,然而,當了母親後的我卻想問:『如果真的母子感情這麼的好,他真能夠感受母親濃烈的愛,那為何他寧死也不願意告訴父母他的苦?

 

一個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該有多大的勇氣?又已經忍受了多少的苦,累積了多少的痛,才會走上這一條路?

 

為何這些苦,這些痛,那種都可以選擇死的勇氣,卻不敢跟父母開口?

 

而現在又有多少的人,寧可背著不孝的罵名,也不願意回去面對自己的父母?

 

雖然長大成人之後,我依舊愛我的父母,但是,為何即使如此,我人生中的喜怒哀樂依舊不願意告訴他們?

 

喜事講了怕被打槍、自己的氣憤會惹來一頓『不專業情緒控制告誡』、哀傷的時候不願意讓他們聽出我哭過的聲音、快樂的時候害怕聽到他們潑冷水的言語。

 

親情之間為何要存在這麼多的恐懼?

 

讓別人害怕自己怎麼可以是一種『得意與成就』呢?

 

一直到現在,母親也還是會唸著:『還好妳老公怕妳,妳講他都會聽。』、『小孩要打,她才會怕妳,才教的動。』

 

我卻常回問她:『為何我要我的老公怕我?我的孩子怕我?我只要她們愛我,愛的沒壓力,不需要怕我。』

 

爲了讓孩子聽自己的命令行事,父母選擇讓孩子怕父母,卻忘記了,這樣成長的恐懼一天天的累積,累積到孩子寧可有勇氣選擇死,卻沒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苦、自己的難關。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需要恐懼。

 

快四歲的女兒最近很喜歡陪我去朋友的童裝店買衣服,因為那個阿姨總會把她的i-Phone借給她玩,我們發現,孩子們玩這類電子器材比大人還要厲害,很快的上手、操作的比我還要敏捷。

 

我吃驚孩子的學習力,一個媽媽很簡單告訴我:『對呀,因為孩子們沒有恐懼!』

 

因為不知道一個東西的價格與價錢,不怕弄壞所以沒有恐懼。

 

因為不知道電子產品會有當機、中毒等後遺症,所以沒有恐懼。

 

因為沒有恐懼,所以努力嘗試。

 

因為沒有恐懼,所以學習沒有壓力。

 

於是,我終於懂了,女兒可以如此理所當然興奮的帶著我去看他用彩色筆畫花的牆壁,是因為她沒有恐懼。

 

孩子可以不需要對我說謊,是因為她知道說真話不會被打罵、不會被處罰,沒有恐懼不需要說謊。

 

孩子可以明白的說出她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她不用擔心說了,別人會不開心。

 

因為,不需要恐懼,所以可以完整的呈現她的所有困擾與困惑,可以完整的呈現她所有的問題與狀況,可以完整的展現她自己。

 

也因為女兒對我沒有恐懼。

 

所以當她用彩色筆畫滿整個牆壁的時候,我看著她興奮快樂的眼神,我知道,原來孩子不懂顏料有分很多種,有些在牆壁畫圖可以洗掉、有些不能,於是,我蒐集了家中各種的畫筆顏料,在不同材質的璧面畫圖,用各種的方法去除,孩子終於知道有些筆是不可以塗牆壁的。

 

當孩子會在我面前跟著朋友一起罵陌生的孩子:『大便』的時候,我知道,孩子原來不懂,一個人被罵大便是什麼意義?又有多難受?

 

孩子也不懂,當自己的朋友做了不好的事情,自己其實不需要跟著做,也沒必要跟著做?

 

於是,我用盡了各種方法,讓孩子明白,讓孩子去觀察自己的朋友、不迎合也可以很自在。

 

當孩子因為沒有恐懼,可以告訴我:『媽媽,我不喜歡那個阿伯,我討厭他。』,我也才知道,那個朋友常常偷捏她臉頰、拍她的頭。

 

因為沒有恐懼,所以孩子會告訴我:『媽媽!我不想去上唱歌課。』,我才知道孩子學習的困難在哪裡?

 

因為孩子沒有恐懼,所以可以讓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去協助她解決問題。

 

不用擔心被打、不用擔心被罵、不用擔心被處罰,因為這樣所犯下的所有錯,我都可以看出孩子背後的問題,才可以教導她如何處理、解決,也才可以陪著她思考、陪著她了解

 

因為沒有恐懼,所以弄破碗、弄壞玩具、被欺負、生氣了、哀傷了、、都會告訴大人,尋求大人的認同.同理.幫忙與協助。

 

因為沒有恐懼,所以孩子可以玩沙玩到把身體泡在泥巴水裡面假裝自己泡泥巴溫泉,鑽進去媽媽的長裙中抓迷藏,因為沒有恐懼,所以創意無限。

 

我教導孩子為何人要穿鞋子的原因、教導她判別哪種地板可以脫鞋、哪些地板不穿鞋會燙、不穿鞋會冷、哪些地方不穿鞋會不禮貌、哪些地方不穿鞋也沒關係,當孩子懂了之後她可以自己判斷自己決定,不需要怕脫了鞋子赤腳走路會挨罵。

 

我教導孩子規則所有存在的原因、事情的演變與演化,當孩子懂了之後,決定權在她,我只能尊重。

 

身為一個母親我,只希望孩子未來的每一天,無論飛的多遠,無論沮喪、快樂、痛苦、喜悅、、、每一個當下,都想聽聽父母親的聲音。

 

每一次思念父母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溫暖而不是恐懼。

 

身為一個母親的我會努力的讓我的孩子對父母沒有恐懼,也因為有父母的後盾,可以讓我的孩子沒有恐懼的去面對她美麗的人生。

 

一個沒有恐懼的美麗人生。

文章標籤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_MG_6402.JPG  


洗傷口.洗人生(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夜晚,妹妹在電話中痛哭著陳述來自於母親言語下所受的傷,我聽著她的痛苦、聽著她哭的聲嘶力竭、聽著她的傷,腦中盤旋的是她剛上小一的孩子,剛在不久前也曾經如此哭著告訴我同樣的話語、同樣的痛、同樣的委屈。

 

母親對我們姊妹的言語,在成長的過程中傷過我們,至今依然左右著我們的情緒與心情,而那樣的語言一字不露的再從妹妹的口中說出口,傷的是她的孩子、加倍、加劇。

 

我的父母扛著自己人生全部的好壞在教養著我們,我們也扛著自己的人生點滴在面對著孩子。

 

教養,有時候就如同電腦般的運作一樣,只是一連串的『複製、貼上』、『複製、貼上』、『複製、貼上』、『複製、貼上』。

 

母親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學不會用言語說出自己真正的感受,母親學不會的事情,我們姊妹也同樣學不會、我們的孩子也學不會,只能任由一代又一代的傷,在一次又一次的不知不覺中傳下去。

 

或許,這樣的輪迴,只在等一個『自覺』。

 

從我有記憶開始,我的父母就有屬於他們婚姻上的第三者,這樣的婚姻帶給我母親的是無止盡的痛苦,我看過堅強倔強的她在夜半中哭泣,我看過明理且上進的她尋求一個個算命與神明的救贖。

 

存在於父母親之間那種詭異的氣氛、那種隨時風雨欲來的恐懼、那種在大聲爭執中尋找一個不被波及的害怕、那種爭吵過後的哀傷、那種在不信任的關係中產生的微妙互動、那種親戚朋友各種傷人的介入、那種偶而來的晴天,卻擔心著自己的笑容是不是下一秒就會變色的恐慌,這些詭異、害怕、看大人臉色判斷日子的生活卻是我從小生長的氛圍。

 

母親心中那個牢不可破『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我不願意當一個親朋好友中第一個離婚的人』的信念,讓她陷在她的婚姻痛楚中三十幾年,而這樣的軟性不處理的痛楚,卻陪著我們一家人一路成長。

 

當自己一天天的長大,我就明白了父母的婚姻在我們孩子心中各自呈現了哪種不同樣貌的發酵,有了那些想掀卻怕痛、不處理卻還是一直滴血的痛楚。

有些痛,痛到我選擇麻痺。

 

有些性格上的影響,讓我受盡了苦。

 

我怨過母親的不面對、我怨過她的逃避。

 

我無法忍受一個人可以一邊埋怨、哭泣、謾罵卻一邊忍耐,不去處理。

 

我無法忍受一個人可以為了別人的眼光,而含恨、含怨的過著自己的日子。

 

那樣的怨、那樣的恨,扭曲了自己、也傷了家人。

 

那樣的不處理,那樣的忍耐,對我來說都是自己的選擇,而該承擔的後果,也會一一呈現。

 

我討厭母親的不乾脆,所以,從自己談戀愛的那當下開始,對於愛情我放棄的快、狠、準。

 

當我發現兩個人的相處已經陷入了信任與不信任的輪迴,當我發現愛情給我的不只是快樂還有更多的憤怒與悲傷,我會在對方沒有準備下,連人帶家當的離開那個城市跟所有的朋友。

 

我知道這樣的離開很傷人,我卻甘願忍受那分手的痛楚、忍著無情的罵名,寧可逼著自己去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與陌生的人,去面對那茫茫的不確定感,也會毅然決然的去面對與切割。

 

因為我知道,留下來那所有的苦,就不算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選擇的。

 

所以我寧可對自己一時的殘忍,也不願意永遠的殘忍。

 

當女兒兩歲的時候,一次去親子空間玩,我在一旁默默不出聲看著她對著一個打了她卻已經道歉的孩子,露出那種憤怒卻無法消氣,打回去卻不道歉一臉倔強的表情時,我的心痛到無法呼吸,我在她的表情與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父母親,也看到了我自己,一個放大的自己。

 

看到我們家處理情緒的方法、看到了我們家的火氣、我們家的倔強,不是遺傳、不是這個孩子個性不好、不是這個孩子倔強,只是『複製』。

父母怎麼處理不聽話的孩子,孩子就怎麼處理『不如我意』的小小孩,父母用那種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複製那樣的方式去對待他的弟妹。

 

我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太多的自己,或許這一生中如果我沒有孩子,不當一個母親,我可以選擇不去面對,不去面對那個複製了太多家族情緒的自己,不去面對自己的情緒、不去面對那一點一滴成長的傷、不去面對那些一點都不想處理的人際關係。

 

然而,我是如此深刻的了解,母親不願意去處理婚姻給她的傷,母親的逃避,讓那些屬於母親的傷口一個也不漏的移轉到我們身上。

 

我不想讓我成長中所留下來的傷口,不知不覺的成為孩子成長的傷口。

 

於是,我到處找方法,在許多老師的幫忙下,我在每個孩子的生命過程中,去看自己的生命、去重新審視那年少的自己、去把年少的傷重新感受一遍、重新想過一遍、重新面對一遍。

 

我開始了我的生命歷程的書寫,透過一字一句的堆砌,我去看我的童年、我身邊每一個人、我的童年、我的年少、我的喜怒哀樂、我的傷。

 

這些文字,化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回憶、一篇又一篇給孩子的愛語、一篇又一篇的自我療癒,而一字一句都是我挖開自己的傷口、重新檢視傷口、重新痛一次、重新哭一次、重新上藥、重新包紮、也重新活過一次。

 

因為孩子,我一次一次的洗傷口、一次又一次的洗我的人生。

 

眼淚流過傷口,很痛、很殘忍、卻很值得、很值得。

 

還沒孩子之前,我或許也會問:『該用什麼方法,孩子才不會打人?』、『該用什麼方法,孩子才不會亂生氣?』,『該用什麼方法,孩子才不會取笑別人?

 

現在,孩子四歲了,我終於知道,孩子所有的每一個問題,都沒有一個最棒的『方法』可以立即改善與見效。

 

如果真要我找出一個『方法』,那就是去看看自己.去面對自己,孩子學不會的東西,也是自己學不會的,孩子過不去的結,也是自己過不去的結,孩子想不透的,或許更是自己想不透的,看看自己、面對自己。

 

接下來的或許就是牙一咬、眼一閉撕開自己的傷口------洗人生。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_MG_5619.JPG   


聽話,聽妳說話、聽我說話(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八年前趁著一次的搬家,我不再讓任何的電視頻道進入我的家,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才發現夫妻兩個人面對著一屋子的寂靜,竟然覺得如此的恐慌,一個家拿掉了電視的聲音,才發現夫妻之間原來根本沒有對話的習慣,沒有談心的心情。

 

安靜冷清的空間,需要屬於兩個人,新的氛圍,一個家的氛圍。

 

於是,每天晚上我堅持爲老公留一盅湯,無論他多晚回家,無論他的工作有多麼的繁忙,晚上當他回到家的時候,電鍋中總有一盅湯溫暖他的身體,而我也陪著他喝湯一點一滴的告訴他今天我的所見所聞。

 

總是,我訴說完今天一整天的某個事件後,Benson會問:『重點是什麼?』,我總會回答他:『沒有重點,我只是在跟你陳述事情發生的過程。』

 

有時候,Benson也會問:『結論是什麼?』,我也總會說:『沒有結論,只是想讓你知道我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而已。』

 

於是,從我一個人說,老公靜靜的聽,慢慢的變成夫妻互相說今天的所見所聞,慢慢的從餐桌談到徹夜聊天,一個人說、一個人聽,沒有重點、沒有結論、沒有評論、沒有想要影響對方什麼、更不是一種爲了溝通而說話。

 

就只是,讓你知道今天我的眼睛看了什麼、我的腦子裡面想了什麼?不需要你的批判跟意見,只是我用我的訴說來整理我的思緒,而你用你的傾聽讓我的感覺不孤單。

 

有了孩子之後,這樣的習慣沒有改變,我們常常一家三口坐在餐桌前,老公談談他今天公司的狀況,我談論著今天跟孩子的點點滴滴,看到哪樣的東西,孩子又有哪樣的反應,說了哪樣的話語,給了我哪樣的感動?又有哪些反思?

 

孩子一天又一天的長大,她聽得懂的字句越來越多,她也會想要參與討論,於是,當我們談論到一半,孩子就會說:『媽媽,我跟你講喔~』,每次聽到這一句話,我總會看著她的眼睛,認真的說:『好!妳講,我在聽。』

 

她會對著我認真的態度笑一笑,然後用她會懂的字彙說出一連串的所見所聞,說出一連串的感覺。

 

有時候她會提醒我,忘記跟她父親說哪一件事情了,於是,我藉由她的提醒去了解今天對她而言,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又是什麼?最難過的事情又是什麼?

 

父親對她而言是一個偶像,把自己每天的事情透過母親像說故事般的方法慢慢訴說給父親聽,對她而言,是一種很重要的儀式,她喜歡我們對她的談論,也喜歡把她的疑惑拿出來跟我們討論。

 

這樣的過程,也讓老公在這樣一點一滴中了解孩子每天的喜怒哀樂,雖然不常跟我們一同出遊,他卻認識孩子的每個朋友,雖然很少看孩子跟朋友相處的過程,卻懂得我是如何觀察、如何想每個教養上的疑惑、又是如何處理孩子的點點滴滴。

 

每天所有的對話,像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沒有結論、沒有批判、沒有答案、沒有說教、更沒有意圖想要影響什麼,只是一段段舒服的分享。

 

這是我從孩子出生前就努力營造的家庭氛圍,不只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整個家庭。

 

跟 孩子這樣的對話不只在餐桌,而是在我跟孩子相處的時時刻刻,當我牽著她的手出門的時候,我總會把她今天的一點一滴說成故事:『早上,妹妹穿著藍色的牛仔褲 跟她最愛的跑步鞋,陪著我走在街道上,天空有點灰灰的藍、風輕輕的吹著路邊的樹、葉子隨著風搖呀搖、摩托車在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空氣中傳來麵包香,我牽著 妹妹軟軟小小的手,用食指偷偷的在她的手上畫圈圈,就是在告訴她,我好愛她,就是在告訴她,我好幸福~~~。』

 

等公車的時候,女兒喊著:『車子怎麼還沒來呀?』,我會慢慢的像繞口令的說:『怎麼還沒來呀?怎麼還沒來?妹妹問公車怎麼還沒來?前面的樹被風吹的搖呀搖,好像在說怎麼還沒來呀?怎麼還沒來?汽車叭叭的從面前開過,好像也在說,怎麼還沒來呀?怎麼還沒來?........,~現在才發現,原來有風、有樹、有太陽、有車、有雲,陪我們一起等公車。』

 

我用著像寫文章般的語言,將看的到一點一滴、一磚一瓦,慢慢的訴說給孩子聽,換得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笑臉、一次又一次的好心情,無時無刻,孩子總會說:『媽媽!我想聽故事,聽我的故事、聽現在的故事。』

 

慢慢的有人問我:『為何妳女兒可以這麼會講話?觀察力這麼細微?

 

『為何妳的孩子可以講出這麼難的字句?』、『為何孩子跟妳有談不完的話?

 

我總是笑笑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直到有一天,老公帶著孩子去跟親友聚餐,在一堆孩子失控的狀況下,老公回家後很感嘆的告訴我:『我終於知道我的孩子有哪一個特點跟別的孩子不一樣,那就是,她願意聽大人說話,她是一個會聽話的孩子。』

 

『聽話』,以前我總以為,所謂聽話的孩子是,爸爸、媽媽說什麼就要信什麼,叫孩子往左就往左,叫孩子閉嘴就閉嘴,我從不想讓孩子變著這種『聽話』的孩子。

 

聽了老公的訴說之後,我才明瞭,原來,要一個聽話的孩子,真正的意思是,這個孩子願意停下來、靜下來跟任何一個大人『聽你說話、聽我說話』。

 

對孩子而言,他不會看到父母跟別人談到他的名字,就以為父母在『批判我』。

 

他不會看到父母要跟他說話,就是『又開始要說教了』的不耐煩表情。

 

不會媽媽跟爸爸談論到他,就是『媽媽去跟爸爸告狀』。

 

不會走在路上,一路無言,當父母開口的時候,總是:『走快點!』、『快遲到了!』、『不要亂摸路邊的花!』、『路邊的車很髒不要用手去劃!』、『螞蟻有什麼好看的,快走!』、『公車不來我有什麼辦法?怎麼這麼沒耐心?

 

孩子不會只有在父母拿起繪本的時候才想聽父母講話,只因為那個時候父母『不說教』、『不批判』、『沒有假民主的商量』、『不罵人』而溫柔。

 

認真的聽孩子講話,不幫忙下註解,不幫忙解讀他的含意,在我認真聽她說話的態度下,讓她學會了用哪樣的態度,聽別人說話。

 

在我訴說孩子每天的狀況下,沒有任何的批判與教導,我卻知道孩子透過自己敘述的故事重新把前因後果跟自己的感覺想過一遍,當知道孩子有在思考了,該不該教她什麼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

 

每天,晚餐餐桌上、睡前的床上,一家人一起輪流說今天的所見所聞,在自己訴說的過程中,整理自己雜亂的思緒,在別人訴說的過程中,自己回想那樣的畫面,聽聽從別人眼睛看到的是哪樣的風景,透過訴說與聽話的過程中,整理自己、尊重別人的人生。

 

原來,就在我不刻意的一點一滴中,孩子學會了訴說、學會了聽別人說話、學會了在自己的故事中,自己去整理自己的想法,學會了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點點滴滴。

 

而我們一家人,在這樣的互動下,真正的一起學習了『聽話』。

 

 


靜心的,『聽你說話、聽我說話。』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_MG_5460.JPG  

不夠勇敢(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小,我就是親友與鄰居口中的『恰查某』,父母白天都上班,那時候的我帶著弟弟跟妹妹每天在鄉下的大曬穀場跟村子裡面的孩子們玩,誰欺負我們,我絕對是不客氣的反擊。

 

長大後的我也沒有改變,常常被叫大姐頭,個性大刺刺的我,對於別人如何對我其實我都不會很在意,但是,同樣的事情侵犯到我的朋友與親友,我就會憤而起身全力奮鬥,即使現在在網路上,我依舊是戰力十足。

 

每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每次要吵架的時候大家都會先落我去吵架,有時候我也想,我是不是血液中就有那種好戰的因子?

 

卻沒有那種不能委屈自己而忍耐的所謂『傳統美德』。

 

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夠勇敢站起來爲朋友打抱不平,相對的我也可以為了孩子而勇敢,勇敢的對抗加諸於孩子的不友善態度,勇敢的保護孩子、勇敢的讓孩子相信她的母親可以保護她、可以給她足夠的愛。

 

所以,即使為了孩子我寧可被眾人指責是個壞媳婦,我也不願意讓孩子去面對那種用血緣包裝的不友善,寧可被別人說我是個怪獸媽媽,我也不願意讓孩子去面對傷害她自主學習的『學習』。

 

我以為我夠兇、我以為我夠勇敢,直到有一次、、、

 

兩歲多的女兒被同年齡的孩子打的很嚴重,雖然都是小孩,但是對方的惡意與發洩的那種打法,讓身為大人的我都心驚,礙於我跟對方家長是朋友,我沒有說話,我用自己的身體阻擋了對方連續的攻擊,我不動聲色的保護著我的女兒。

 

然而,女兒還是受傷了,事後的我,每天在睡前跟她像演戲一般模擬著『當別人打妳的時候,要如何反阻止對方的動作,卻不是回打?』,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

 

因為不想得罪朋友,我還是有空就會帶女兒跟那個朋友與孩子見面,我以為只要我在場,對孩子來說就有媽媽的保護,對孩子來說媽媽在就是有安全感。

 

我卻不知道,孩子是在哪樣的恐懼的心情下,跟自己害怕的人一起玩,我卻不知道孩子不懂為何媽媽要讓她去面對這樣的恐懼?

有一次,一個朋友在車上對著她國小六年級卻留個長髮尾的男孩說:『下個星期,舅舅阿姨來我們家玩,如果他們又開始唸你的頭髮長,你不要太在意好不好?

 

孩子沒有回答,車內陷入一陣沉黙。

 

我打破了沉默問:『既然妳覺得孩子想要留一個長長的頭髮尾巴是他自己的自由、也是他的自主,那為何妳不能站出來替孩子講話,卻要讓他忍耐其他大人對他自主與自由的侵犯?

 

那個朋友回答說:『我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哥哥姐姐講話其實我都不太敢頂回去,但是,我有私底下跟兒子說,要不要留頭髮是他的自由,我很支持。』

 

我回答她:『當妳看著孩子的自主被別的大人侵犯,當妳看著自己的孩子被別人自以為為他好的羞辱卻不說話時,對孩子來說,難道不是媽媽其實不挺我?媽媽沒有站在我這邊?

 

我們是不是把我們自己『不想得罪人,不被說溺愛』的態度,看的比『站在孩子同一邊』更重要?

 

這一小段對話,讓我想好久,我重新的跟女兒討論著她被朋友打的恐懼?

 

我不再著眼在面對別人不友善的動作要如何保護自己,而在於在這件事情中,孩子眼中怎麼看待我這個媽媽?

 

於是,女兒問我:『媽媽,妳說過會打我的人就是我害怕的人,我可以不要選擇這樣的人當朋友對不對?

 

我回答:『對,沒錯!

 

女兒又問:『那為何上次妳又要帶我去他家找他呢?

 

我回答:『因為他的媽媽不會打我呀,我跟他的媽媽還是好朋友,我有事情去找我的朋友,剛好妳跟我去,而他也在家,所以你們會遇到,而那一天,那個小朋友也沒有打妳了,你們不是一起玩的很開心嗎?

 

女兒很委屈的說:『可是媽媽,我還是超級害怕的,他手一舉起來我就害怕,他要拿東西,我也害怕他打我。』

 

我眼淚快要落下,沉默了很久,我蹲下身體看著女兒的眼睛,問她:『妳是不是覺得媽媽不夠勇敢?沒有保護妳?沒有站起來為妳說話?

 

女兒聽到這樣的話,就好像長久以來的委屈終於被了解了,放聲大哭,我緊緊的抱著她,在她耳邊反覆著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媽媽不夠勇敢,媽媽沒有保護妳,對不起!』

 

原來,我也在『不想得罪朋友』的自私底下,犧牲了孩子。

我其實一點都不勇敢,對孩子來說,我不夠勇敢到可以保護她。

 

明明我就曾經跟著孩子一起蹲在人來人往的路邊,用孩子眼睛的角度,去看人來人往的『人腿』卻看不到來的『人臉』,那為何當別的大人走進對著孩子說:『看到人妳怎麼不會叫?

 

我轉身跟孩子說:『阿姨想說怎麼妳看到她,卻沒有理她?』,卻沒有禮貌卻很直接的跟大人說:『孩子的角度看到的只有妳的腿,既然妳先看到她,應該妳先打招呼喔。』

 

或許,當我轉過身,面對孩子,幫大人找台階下的時候,就代表著我這個媽媽站在阿姨那邊,我不夠勇敢的站在她的立場為她說話。

 

我從來不是一個凡事求合的人,我也從來不是一個不想介入所有爭執,不想得罪人兩邊討好的人,以前我卻也覺得貢丸團中的郭老師,會站在社區的中庭罵著那些不明事理兇孩子的老人家,是一件破壞和諧的事情,惹自己裡外不是人的行為,可是現在的我,卻佩服著他可以為了孩子而勇敢。

 

有多少的人,為了不想得罪公婆,把孩子推向前讓孩子忍受著公婆的惡意語言,自己卻連吭也不敢吭?

 

有多少人,為了不要頂嘴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讓孩子站在那一堆『親友』面前被指指點點的說:『媽媽太寵不會教?』、被大人污賴生氣了,還被說:『這種個性太倔強了,都是媽媽寵的,要打啦。』,媽媽急忙的抱著孩子幫大人解釋,卻不敢幫孩子說一句話。

 

那種凡事求和,不要得罪朋友、不想被親人說頂嘴、寵小孩、不想講出真心話、不想選邊站的心態,是不是也傷害了孩子?

 

即使現在的我,在網路上跟別人論戰,我也會希望有朋友站出來說句話,我也會希望有認同的朋友幫我按個『讚』,而不是一堆圍觀認同卻因為不想得罪人而不吭聲,甚至不願意說出自己的看法。

 

有多少的媳婦受了公婆的傷,跟老公抱怨的時候,其實也只是想要老公去幫自己說一句話,讓自己覺得這件事情,『老公站在我這邊!』、『老公覺得我是有理的』。

 

而孩子難道不是如此,受傷了反擊,是為了讓媽媽看到我受傷了,而不是『不要這樣罵人?別人不喜歡這樣的語言。』

 

我們有多少時候,為了不想得罪人,而把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推向戰場?


我們有多少時候,以為自己不講話就代表不涉入戰場、不選邊站,卻不知道即使我們不講話,對孩子來說,父母已經認同了對方,已經選邊站了,自己已經被最愛的人背叛了

我們逼著孩子自己上戰場,還自以為我們當父母的都在保護孩子?在訓練孩子?

 

卻忘記,我們那種打著『以和為貴』的心態,其實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著孩子。

 

兇巴巴又自以為義氣十足的大姐頭我,其實對孩子而言,我這個媽媽-


 

不夠勇敢。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_MG_1729.JPG

 


求一個明白(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在立法院當助理的那段日子裡,每個助理都無可避免的要陪著自己任職的立法委員去參加一場又一場的公祭、一場又一場的喜宴,早上穿著黑色的套裝神情哀傷的參加陌生人的公祭,晚上依舊穿著同樣的套裝別著一個鮮豔的別針、綁一條紅色領巾站在舞台上祝福新人百年好合。

 

台灣的選民很悲哀的狀況在於,那些在選舉前左哈腰、右鞠躬的候選人,選完之後除了那張貼在路邊的『銘謝賜票』之外,能見到自己選區的民意代表或許只有在喜喪的場合。

 

或許沒有人會去在意,那些立委們在立法院簽署的法案是不是根本沒看內容、沒參加過公聽會、不曾聽過各方的意見、沒有真正的去針對提案深思過,只是看提案委員是不是對自己友好的朋友就簽名,開會的時候,當初靠著『選人不選黨』口號當選的人,是不是黨要他投贊成卻不敢投反對?

 

黨要他舉右手不敢舉左手?

 

有時候搭著公務車陪著跑一場又一場公祭的時候,我常會想,當這些在悲傷的家屬,掛上某某立委的輓聯、對著親自來上香的立委鞠躬道謝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或許是這個人在立法院通過法案,讓一個重度污染的工廠打著經濟的名號,把有毒的煙排放在他們家的天空、把有毒的水流入那童年中有美好記憶的小溪、讓許多的外勞進入了家鄉得到了工作,而務農、牧魚的長輩卻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看著一整片無法收成的作物欲哭無淚?

 

有沒有人想過,或許這個面帶哀傷來致意的這個委員,如果當初不曾同意某個法案,那個往生者可以多活幾年、少受幾年疾病的折磨?

 

當婚禮上的一對新人,聽著某個政治人物在台上致詞,講著百年冷笑話:『太太永遠不會錯、如果發現太太有錯,一定是我看錯、、、、、、、。』時,新人跟家屬笑容滿面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或許就是這個政治人物,讓台灣的產業外移,讓夫妻要面對聚少離多的婚姻。

 

也或許就是這個政治人物,引進外來資金把房價炒到天高,讓小夫妻倆買不起房子,或許也可能是這個政治人物,讓物價飛揚、工資下降,讓小夫妻看著一個又一個鼓勵生產的口號,卻不敢生孩子?

 

這個政治人物或許就是他們無法『百年好合』的原兇。

 

我們以為把喜歡的政治人物送進立法院、送去各個政府機關,卻從來不關心這些『民意代表』傳達的到底是哪樣的『民意』?

 

每當選舉的時候,還是會聽到:『阿,要選某某某拉!他很認真喔,我公公死的時候光拈香就來了三次。』

 

『要選某某某,因為他長的好看,我每天打開新聞看到他就會有好心情。』

 

我想,或許造成這樣的狀況的人,還是人民自己。

 

當了媽媽之後,很多人問我:『怎麼不讓孩子去幼稚園學東西?

 

我常常回問:『去幼稚園學哪些東西?

 

很多人也會說:『我自己不會教,所以讓孩子去學校給老師教?

 

我也會問:『老師教了哪些東西?

 

孩子共遊團中有一個小女生,曾經讀了一間很有名的幼稚園,高價的學費、有理念、口碑超好的學校,卻遇到一個會打她的小男生,而老師卻告訴小女生:『因為那個小男生喜歡妳,想吸引妳注意,所以才打妳。』

 

後來,小男生狠很的咬了小女生的鼻子,留下了一整排齒印的傷口,小女生的父母毅然決然的帶著孩子離開幼稚園,因為孩子的母親說:『我無法想像現在有一個常打我的人忽然衝過來咬我的鼻子是哪種巨大的恐懼,我不想讓孩子以為別人喜歡她就可以打她,而打她的人就是喜歡她。』

 

一個三歲的小男孩躺在我的身邊問我:『阿姨,我睡不著覺,妳會不會打我?』,我回答他說:『不會呀!有時候阿姨也會有睡不著的時候,我也不希望別人打我呀。』,小男孩說:『還好,學校的某某老師說小朋友不睡覺就要被打,我每次都怕到睡不著。』

 

一個四歲的小女生在學校常常被一個小男生追著打,老師也告訴小女生:『因為那個小男生喜歡妳,所以才打妳。』,卻從沒去教過那個小男生,要吸引一個人注意,該用哪種方法?要用哪種方法,別人才會樂於跟他相處?

 

一次媽媽發現小女生只要談到小男生的名字就渾身發抖的時候,才真正的知道孩子身上莫名的瘀青到底怎麼來的,媽媽告訴小女生:『那個男生打妳,就是妳害怕的人了,不是朋友,妳可以選不要這個朋友。』

 

小女生勇敢的去學校,告訴小男生說:『我不想跟你當朋友了,我不想教一個會打人的朋友。』

 

小男生哭了,告訴老師小女生不理他了,也不跟他玩了。

 

老師卻告訴所有的孩子:『我們大家不要跟那個小女生玩,因為她排擠同學,我們要讓她知道被排擠有多難過。』

 

小女生剛學會分辨『朋友』跟『害怕的人』的區別,剛學會了跟自己的恐懼說不,剛學會了去選擇朋友,卻被貼上『排擠』的標籤。

 

又有多少家長,根本不明白孩子今天跟哪個小朋友有哪樣的互動?

 

這三年多來,我看了一個又一個的孩子,看了一間又一間的幼稚園,有的標榜綠色學校、有的標榜全英文教學、有的標榜可以學認字、學會與自然相處。

 

然而,我卻無法知道,學校的老師是如何教導孩子人際關係的衝突?

 

孩子是如何被大人對待?包圍在哪樣的語言中?

 

會打人的孩子,是學不會情緒表達,還是不知道要借東西該如何說?被拒絕的時候要怎麼辦?有沒有人教這個孩子該如何做?而不只是『去旁邊罰站!

 

沒人告訴家長,該改變自己的教養方法,才能讓孩子改變。

 

孩子被吐口水了,雖然在老師的教導下對方說了對不起,但是,對於這個孩子而言,那種被吐口水的屈辱是不是真的放下了?

 

有沒有人教他如果對方說了對不起,但是自己心中還是很不甘願時該如何面對?

 

在教養的過程中,我深深的知道如果父母不改變,孩子絕對不可能自己改變,父母與身邊的大人其實真正的左右著一個孩子的情緒處理與發展。

 

於是,我跟有共同理念的父母們一起組成了共遊團體,我們一起為了孩子而改變,一起學著尊重自己、尊重孩子,一起學習著跟孩子良好互動的方式。

 

我想或許有些父母把孩子送進去幼稚園『學東西』就如同我們把民意代表送進去政府機構『展現民意』一般。

 

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學了什麼』?

 

也不知道民意代表真正『實現哪種民意』?

 

我們在莫名其妙中,犧牲了自己的利益、放棄了自己的聲音、把自己的命運、孩子的命運丟給別人掌握。

 

我們在莫名其妙中把孩子送進去學校,因為怕被貼上『怪獸家長』、『干預教學』的大帽子,所以我們根本不懂孩子到底在學校『學了什麼』?又承受了什麼?

 

我們這群父母觀察政治、去看每個委員對每個政策的觀點、關心每個議題,一起走上街頭,只為了我們不想放棄了自己的聲音,不想被犧牲的莫名其妙。

 

我們想要知道在不打不罵下,孩子如何跟別人互動?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為何選擇都跟哪幾個朋友玩,又不跟哪個朋友玩?選擇朋友的標準為何?

 

我們想知道,孩子是不是不懂得如何教朋友?是不是在被拒絕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孩子是不是在別的孩子不想跟他玩的時候,真正的去看懂朋友的真意?

 

我也想知道孩子那個部分需要幫忙,我想知道遇到教養的問題時,該有多少面可以切入去思考,該有哪些人可以一起爲孩子好而互相討論。

 

我想知道孩子在跟別的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

 

因此,我的孩子不上幼稚園。

 

或許就是為了,在政治的領域中我想求一個明白,不把殺人兇手當恩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想求一個明白,明白孩子的狀況、明白孩子的一舉一動、明白如何當一個媽媽、明白所有該要的明白。

 

因為只有求一個明白,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又該如何解決。

 

也唯有求一個明白,才知道政策怎麼走,孩子的心又怎麼走。

 

 

 

 

 



 

共遊團體網頁:小孩大世界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 Apr 04 Mon 2011 11:48
  • 遺傳

_MG_4747.JPG  

遺傳(圖文:樂當幸福不良媽媽Antonia Wang

 

最近,讓我最煩惱的是阿義的父親,原本老人家就常常覺得家人有意要謀害他的生命,所以他恐懼的遠離親朋好友的四處移居,每天躲來躲去的無法安眠,也無法有一刻的安心,人一天比一天削瘦,眼中的恐懼也一天比一天明顯。

 

對於一個老人家面臨這樣的狀況,我的心是不捨與難過的,然而,這麼多年來,我談過、說過、也做過許多的努力,阿義的家人卻沒有人願意去面對這樣的狀況,以為對談正常、生活自理正常的父親只是誤會家人,絕對不是因為生病了。

 

也因此,一年拖過一年,阿義的父親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害怕的對象不再單指同一個人,出外用餐的時候,鄰桌的人看他一眼,他會覺得對方要來殺害他,路上的每台車子從他身邊開過,他會以為那車上的人有意撞他,親友講電話,他會以為親友出賣了他,正在告密。

 

這樣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嚴重,也越來越影響了全家人的生活,不只阿義的父親活在恐懼中,連家人也活在那樣的恐懼中。

 

我就曾經耳提面命的告訴阿義,要帶他的父親就醫,卻沒人願意面對,也不知道該如何勸他的父親去就醫,最近,我請阿義上網查看看何謂『被害妄想症』,看完網路上所有資料後,阿義面色凝重的告訴我:『其實我懷疑,不只我父親,我奶奶當初過世前也有這樣的狀況。』

 

而我回答他:『我擔心的是,會不會是遺傳?

 

聽我說完這一句話,阿義的眼神望向他的孩子,眼中有很深的憂鬱。

 

我會這樣說,不代表我相信很多疾病是真的世世代代的基因遺傳,就如同阿義的高血壓,許多的醫生告訴他這是遺傳,卻有醫生說:『分明是你的飲食出了問題,不是遺傳,你的母親煮什麼樣的餐給你父親吃,你也會吃那樣的食物,當你母親煮的東西都過油、過鹹,全家一起吃的時候,就會全家都有同樣的疾病,那是全家的飲食都出狀況,而不是只要全家都有同樣的疾病,就一定是基因遺傳。』

 

因為,那個醫生的那一席話,讓我常常想起『何謂遺傳?

 

有糖尿病遺傳的一家人,是不是從小就習慣性的愛上媽媽煮的口味,用醬油提味的菜中一定有那一大湯匙的糖?

 

家族企業中的父親常常因為應酬喝酒吃重口味的下酒菜而患有肝病,當父親帶著接班的孩子一起出去應酬打拼的時候,卻忘了孩子也是跟他一樣喝酒、吃著重口味的下酒菜。

 

然而相對於我的緊張與不捨,阿義父親的事情,阿義還是沒解決,我知道他的懶散與不想面對,他父親的事情我沒有立場管,可是,他跟孩子的一舉一動卻映入我的眼簾,讓我管不住我的嘴巴。

 

四歲的孩子打翻了飲料,阿義對孩子說:『你是在找我麻煩是不是?

 

四歲的孩子告訴阿義:『我想吃貢丸。』,當阿義把湯裡面的貢丸放在一旁晾涼之後,拿給孩子吃時,孩子說:『我不吃了,我吃飽了。』,阿義生氣的說:『你在整我是不是?

 

孩子的玩具散在一旁,阿義不小心走過時差點絆倒,他跟孩子說:『你想摔死我嗎?

 

孩子要求阿義陪他一次又一次的玩遊戲,阿義玩累了用台語問還一直想玩的孩子說:『你在凌遲我嗎?

 

一遍又一遍,孩子或許聽不出他話語後的意義,我的心情卻一次又一次的下沉,挑了阿義心情比較平靜的時候,我告訴阿義:『從這一頓飯開始,你就一直說你的孩子在找你麻煩、想摔死你、凌遲你、在整你,你的孩子才四歲,你卻滿腦子他想害你,孩子才四歲,他不懂得什麼叫做故意找麻煩、想摔死大人、如何整人、更不知道什麼叫做凌遲,你為何要這樣指責他?為何總覺得別人在對不起你?想要害你?這難道不也是另一種的被害妄想症?

 

我們的思維難道不是也是一種遺傳疾病?

 

貧窮的孩子從小被教導著『反正我們就是窮,別去羨慕那些有錢人。』

 

許多的孩子在打罵下被教導著『乖乖聽話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

 

然而,阿義的奶奶用她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而她的孩子也用母親的方法教育了阿義,阿義的奶奶臨終前一直覺得身邊的人都在害他,阿義的父親現在也面臨了同樣的疾病,總覺得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想要害他,有人下符讓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輛車都成了惡魔。

 

而阿義雖然還年輕,卻在教養中一點一滴的把遺傳滴給了他的孩子。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被阿義解讀成『你是在找我麻煩是不是?』、『你在整我是不是?』、『你想摔死我嗎?』、『你在凌遲我嗎?』、『你想累死我嗎?』、『你想煩死我嗎?

 

被害妄想症的萌芽思維,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在於要害自己?

 

那天,阿義在我的話語中,陷入深深的沉思。

 

我想,對於被父母這樣教養大的阿義來說,被別人這樣狠很的剖開自己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被害妄想症的遺傳恐懼、被害妄想症的思維,不知不覺的在他心中下了種子、生了根,他必須狠很的撕開自己的心與自己的童年才可以去面對、解決。

 

也或許,我們就是有下一代了,才會去看到那樣的問題,思考問題的原點,也才會有那樣的勇氣與決心,去撕開那心中最不願意面對的傷疤,好好的爲自己療傷。

 

好好爲自己療傷,才能破了所謂遺傳的迷思,讓遺傳不再像是一種遺毒一直一直的傳下去。

 

生命中,認命與不認命,都是自己的一種選擇。

 

 

教養遺傳跟疾病遺傳一樣,提早面對、提早治療,才能提早康復。

 

 

 

 

 

 

PS.歡迎大家提供如何讓有精神疾病的老人家甘願接受精神治療的方法,謝謝!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_MG_0792.JPG  

 

因孩子而美好(圖文:樂當幸福不良媽媽Antonia Wang

 

一個小女生最近談了戀愛,她常常打電話來問我:『他會不會喜歡我穿裙子?』、『不知道她喜不喜歡愛騎車的女孩子?』、『我自己打電話給他會不會太主動嚇到他?』、『不知道我這樣打扮他喜不喜歡?』、『妳覺得我配不配得上他?

 

這樣聽著她的電話,我想著我是不是也曾經像她一樣,總想在自己最在意的男孩面前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

 

我是不是也曾經想把自己變成一個更完美的人,去配上一個自己很喜歡的男人?

 

愛一個人,想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的那種心情,我是不是曾經有過?

 

我想著我跟老公結識的經過,因為年紀的差距大,那時候的我想『反正我不會跟他結婚,不如談場自在的戀愛。』,於是,跟他相處的時候,我自在的大笑沒有所謂女孩的矜持,我看到美食就尖叫,不會有女孩戀愛時的害羞,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用擔心他會怎麼想我這個女孩。

 

我該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不會要去爬山還穿高跟鞋,我有意見就大聲的說,一點也不放在心上忍,我想要做甚麼就明白講,不會在那邊讓對方猜心。

 

或許因為這樣,愛的太自在,愛的很像自己,所以才可以走這麼久,這麼的了解對方,沒有任何的隱藏。

 

我總是告訴自己,當自己很愛自己的時候,當自己覺得自己很棒的時候,就是愛情來的時候,如果一直想要為了別人而完美,就是對自己不夠有自信,不夠真誠的面對自己。

 

因為這樣的愛情,所以在我還沒當母親的時候,聽到別人說『當了父母之後,我才覺得人生變得更完美。』,那時候的我聽到這樣的話都很不以為然,我總覺得自己的價值,不該靠著孩子來成就,一個有自信的人,即使是ㄧ個人,人生也會有一個人的完美。

 

而當自己成了一個母親之後,我卻開始一天又一天的反思這一句話。

 

一直以來有大姊頭性格的我,絕對沒什麼『氣質』,我不高興的時候還是會生氣、會飆髒話,生氣起來罵人很可怕,即使不生氣,我還是會有一些不自覺的口頭禪『Shit!

 

那天,快滿四歲的女兒從我身後走過,我清清楚楚的聽到她幼嫩的嗓音中,說出一句不帶憤怒、不帶情緒、也應該不知道意思的一句話:『Shit!

 

聽到這樣一句話,我整個人窘在當場。

 

於是,我請女兒來我的身邊,我坐在椅子上抱起女兒,讓她可以坐在我的腿上與我面對面,我慎重的告訴女兒:『寶貝,對不起!Shit,其實是大便的意思,這一句話其實是很不好聽的話,就像我剛剛聽妳說Shit,我以為妳說我是大便,也讓我覺得很難過,很抱歉妳常常聽到媽媽說這一個字,我絕對不是罵你或任何人大便的意思,下次請妳聽到我說這一句話的時候,請妳提醒我,不要說這樣的話好嗎?

 

這不知道是從女兒幾歲開始,我就一直在面對的狀況,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完完整整的反應著大人的一舉一動,我的固執、我的就事論事、我的倔強、我的多變、我的逞強、我的柔弱,只是孩子的這面鏡子,不是一面安靜的鏡子,而是會狠狠的賞父母一巴掌的鏡子。

 

這一路走來,我被這面鏡子賞的巴掌不少,我卻不曾惱羞成怒過,而是,努力的看著站在鏡子前的我,到底做了些什麼?

 

我也終於懂得,為何看每個孩子的狀況,就知道他在家是如何被大人對待,即使大人努力的想在外人面前表現的像一個稱職的父母,孩子的狀況卻讓大人們無所遁形。

 

也因此每一次我總要深深切切的去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過去、面對自己的成長、面對自己所有性格上的優缺點,一點一滴的去反思、一點一滴的去改變。

 

對於每一個問題真正的去思維、去反思,而不是人云亦云。

 

爲了讓孩子學會什麼叫禮貌,我一定要每天都很有禮貌的對待每一個人。

 

爲了讓孩子懂感謝,我每天都要把謝謝放在心上、放在嘴上、放在一舉一動上。

 

為了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我無時無刻都提醒自己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所有意願。

 

為了讓孩子知道如何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需要無止境的忍耐,我寧可得罪人也會鼓起勇氣去表達我的意見。

因此,

 

我是從有女兒開始,每次下公車就會跟司機大聲的說:『謝謝!』

 

我是從有女兒開始,走在路上不再憂鬱的悶著頭,而是牽著她的小手在路上滑舞步。

 

我是從有女兒開始,不再對老公的壞口氣頂回去,你來我往的掀起彼此更燄的火氣,而是平心靜氣的問:『你不可以用比較好的語氣說嗎?』、『你可以慢慢說,我會聽,不需要這麼生氣。』,我努力的讓自己用不帶怒氣的方法去面對身邊人的情緒。

 

我是從有女兒開始,幾乎不再用命令的口氣請老公做事,而是會說:『老公,可以請你幫我把湯匙拿過來嗎?』、『可以麻煩您陪妹妹玩一下球,讓我先煮晚餐嗎?謝謝!』,用最禮貌的口氣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孩子們。

 

我是從有女兒開始,每天對老公的謝謝不斷,『謝謝老公晾衣服!』、『謝謝老公幫忙買尿布。』、『謝謝老公開車送我們去上課。』、『謝謝老公,辛苦了!』

 

我也是從有女兒開始,每天把愛放在嘴邊,輕柔的在孩子耳邊告訴她:『我好愛妳!』、也在老公耳邊說:『我愛你,你對我很重要。』

 

我是從有女兒開始,懂得去尊重每一個孩子,懂得跟孩子對話,懂得蹲下來問正在玩的女兒:『不好意思,請打擾一下可以嗎?』,直到孩子點頭後才問她:『媽媽現在想去洗手間,請問妳要跟我去嗎?』、『媽媽想去廁所,妳可以跟某某阿姨在這邊嗎?』。

 

我是從有女兒開始,認真的去了解我們吃了甚麼?我們又該為環境做些甚麼?

 

我也是從有女兒開始,真正認真的寫作,努力的想要把自己的點點滴滴留給孩子,成為她長大後找尋自己的依循。

 

我也是有女兒之後,才會想把文章集結成書,讓孩子看,也想讓這個社會多一些善待孩子的大人。

 

是因為有女兒,所以我想改變我自己,也想盡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社會與環境。

 

或許,我從來不曾為了某個情人,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好,我卻在當媽媽的每分每秒,努力的想讓自己更美好。

 

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問題,不在於『要怎樣孩子才會變好?』,而在於『他身邊有沒有一個好的大人

 

只有一個遇到孩子凡事願意蹲下來跟孩子講話的大人,才會有一個懂得看著大人眼睛說話的孩子。

 

只有成為一個更美好的我,孩子這面鏡子才會反射出一個最美好的笑容。

 

親愛的女兒呀!

 

身為妳母親的我,這一生會努力當一個良善的大人,因為,這一生當中,妳是我唯一一個,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好的人。

 

我的世界,因你而美好。

 

真心的希望,這個世界,也會因妳而美好,因每個孩子而美好。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 Mar 08 Tue 2011 09:29
  • 甘願

_MG_5645.JPG

 

甘願(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每當回想我的成長過程,我就會一次又一次的更佩服我的母親,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母親的心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接受我這個大女兒所給她的衝擊?

 

如果照教養孩子的標準來看,我是一個很會頂嘴又很有主見的孩子,甚至常常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我記得小時候,母親會一邊做一邊唸:『我可是為了你們這三個小孩辛苦的去工作、賺錢給你們花、、、、,你們還不知道感激?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當我邊坐在餐桌吃飯又聽到母親這樣抱怨的時候,國中生的我只緩緩的抬起頭來,正視著她的眼睛,幽幽的說:『請問我有拜託妳生下我嗎?

 

那時候的我每天一大早就去上課,一直到晚上才回家吃冷掉的飯菜,考試少一分撈起裙子青蛙跳學校中庭一圈,還遇到一堆折磨學生的變態老師,對那時候的我來說根本不知道人到底為了甚麼而活?又該為了甚麼事情開心?

 

那樣的一句話,說出了我的疑問,也說出了我對自己存在的疑惑,看著母親說不出話來的表情,我內心五味雜陳,而母親卻從此就再也沒這樣抱怨過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選擇要再來人世間一趟。

 

我卻知道,當時的母親是有選擇能力,決定要不要懷孕,要不要生下我們。

 

選擇了,就要甘願,不是甘願受苦,而是甘願去面對。

 

這一句話,從我當媽媽的那一天開始,就每一天都在我的腦海中提醒著我自己。

 

我的甘願不在於要忍受孩子的無理要求,我的甘願也不在於當一個媽媽就該幫孩子做到盡善盡美,我的甘願在於甘願於當一個媽媽,甘願於在每一個當下。

 

女兒三歲的時候,朋友送了一張早場的電影票,前一天熬夜工作到半夜的我,一早撐起了沉重的眼皮,準備妥當帶著孩子坐公車去看電影,回程的時候,台北下了很大的雨,好不容易帶著孩子上了公車的我,其實好想睡。

 

那一早,公車上的人不多,寒冷的下雨天早晨,很多人都在車上補眠,安安靜靜的車廂中,冷氣夾雜著下雨的濕氣,讓人更冷得發抖,我想睡覺,女兒卻興奮的在一旁一直興奮的講話,看到公車玻璃起霧,她開心的用手在玻璃上畫畫,每畫一個圖案,就興奮的大聲告訴我。

 

那時候的我,也很沒有耐心的想要制止她大聲的說話,甚至想問:『妳怎麼不睡覺。』,我不喜歡想睡覺的時候有人吵,卻也更害怕她吵到公車上其他的乘客。

 

於是,我心念一轉的撐開我的眼皮,深呼吸一口氣,然後彎下我的腰,將自己的臉湊近了女兒的臉龐,輕輕柔柔的跟她對話,也一同用手在起霧的車窗上作畫,因為我輕柔的在她耳邊說話,她也有模有樣的學著我,在我耳邊說話。

 

我一邊在窗上作畫,一邊在她耳邊編故事,公車外下著雨,公車內的乘客還是陷入了一場的寂靜,他們聽不到一個孩子在車上亂喊亂叫,因為,我們母女倆,正用悄悄話在講車窗上的故事。

 

因為選擇了當媽,因為選擇了在那樣的天氣帶孩子出門看電影,因為選擇了熬夜,因為選擇了要給孩子最美好的第一次看電影的經驗,因為選擇了,我就要甘願,甘願去面對。

 

孩子夜半哭了,即使,我已經累到快癱了,我還是會起床抱著她,耐心的哄她。

 

孩子夜半不睡覺,即使,我的眼皮快掉了下來,我還是撐著陪她玩到累。

 

帶著孩子去診所看醫生,因為知道孩子不耐久候,我陪著她玩桌遊、玩遊戲、吹氣球、甚至在診所門口玩猜拳跳格子的遊戲,而不是百般不甘願的罵孩子的一舉一動。

 

孩子到陌生的環境,好奇的東摸西摸,我不是在旁邊罵,也不是站著高高的給一堆規定與命令,而是甘願的蹲在她身邊,在她發問的時候,給她解答,縱使要制止,也要讓她知道原因。

 

即使整晚沒睡的熬夜,當孩子起床的時候,我依舊撐起精神,全心全意的去面對她。

 

帶著孩子跟朋友一起出遊,孩子們意興闌珊的時候,我會下去陪他們一起奔跑,一起在草地上打滾,而不是拿著手機在旁邊上網、聊天。

 

當孩子們問什麼是爬樹的時候,我放下包包,脫掉鞋子,爬上樹,甚至抱著孩子們在樹上,欣賞第一次爬樹的風景與角度。

 

孩子們不知道什麼是棉被遊戲的時候,我陪著他們玩到一堆孩子往我身上壓。

 

因為想要讓孩子有值得深交的好朋友,我每天甘願一早起床,帶著她跟朋友出去玩整天,不管路途多遠,不管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多麼的多。

 

因為要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就別貪圖自己方便的只讓孩子去陪自己逛街,甘願的讓自己的鞋踩進泥巴裡面。

 

甘願去面對孩子的每一個需求,而不是只貪圖自己的方便,與貪圖自己的時間。

 

在要陪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甘願且全心全意。

 

甘願就不會埋怨。

 

選擇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人是我,我就必須要心甘情願去面對她,而不是生了之後,凡事還只考慮到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方便。

 

唯有這樣的甘願,我才能真正的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才能夠真正的面對自己,不會在工作的時候覺得愧對孩子,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卻又想著工作而不全心全意陪伴。

 

在孩子面前我是一個全心全意且甘願陪伴的媽媽,當孩子不需要我的時候,我是一個全心全意面對自己的我。

 

一個甘願於面對所有選擇的我。

 

 

PS.這篇文當的照片,所採用的這個角度,其實是孩子們坐在我的肚子上亂扭,而我躺在公園的地上,拿著厚大的單眼相機拍的,每次看到這張照片, 我就想:[當一個父母,甘願於用一個更低的角度陪孩子, 這時候眼中看到孩子的面向,就會有不同角度的豐富,有無以倫比的感動]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IMG_1239.JPG


紫黑色的嘴唇(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剛從台中上來台北讀書的那段時間,我跟朋友住在三重,那時候的我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出入只能搭乘公車,雖然公車的班次很多,搭乘的人也很多,人多的時候,擠公車是我最大的噩夢。

 

有一天,我從台北車站搭車要回宿舍,壅擠的公車幾乎讓司機無法好好的關起車門,人與人的距離是緊貼著,那一天下著大雨,雨水混著各種汗水味,潮濕的令人喘不過氣,車子一開離台北車站往忠孝橋上行駛的時候,我聽見耳邊傳來有人慷慨激昂大聲訓斥的聲音。

 

『我真不知道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著?年輕人都不讓位給老人家的嗎?老祖宗的禮義廉恥到底是放到哪邊去了?中國的禮讓美德到底放到哪邊去?四書、論語到底讀到哪邊去?、、、、、、。

 

訓斥的聲音太大聲,我跟著大家好奇的望過去,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婦人慷慨激昂的邊噴口水邊對著坐在她面前博愛座的女孩大聲訓斥,連貶帶酸的話語沒有一秒鐘的中斷,連我聽了都心煩氣躁了起來,我很佩服有人可以在那樣的訓斥下安然的坐在博愛座。

 

於是,我透著人縫看著坐在紅衣婦人面前的那位女孩,她蒼白的臉沒有一滴的血色,頭轉向窗戶避開婦人四處噴的口水,她的手在膝蓋上互相緊握,我看不清楚女孩的表情,只看見女孩的手指甲泛著紫黑色。

 

紅衣婦人越罵越起勁,可以感覺到車上每一個人心中揚起的火氣,婦人幾乎把所有現在的孩子都罵下去了,連引經據典的罵人。

 

好不容易熬過的忠孝橋,車子一靠站大家就迫不及待的衝下車,當車上的人減少了一些,我才得以看到那個女孩的表情,她在婦人的砲轟下眼睛中含著淚,而讓我更為驚訝的是她紫黑色的嘴唇找不出一點點的血色。

 

沒多久我就到站了,當我離開公車的時候,我耳邊還可以聽到紅衣婦人的謾罵,那時候的我在想,婦人如此中氣十足的一直罵人,也不需要坐博愛座,而那女孩面無血色的臉與紫黑色的嘴唇,才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時候的我在想,如果被別人逼著讓座,那跟被逼著掏錢出來做善事又有什麼不同?

 

跟被搶錢拿去劫富濟貧又有何不同?

 

不是老弱婦孺,難道不會有虛弱到自己不想讓座的一天嗎?

 

博愛座的意義如果是一種體諒,那麼車上的每一個座位其實都會是博愛座。

 

多年過後,我遇到了另外一個女孩,剛剛見面的時候,我很沒有禮貌的盯著她看,她跟我在公車上遇見的女孩長得不一樣,卻一樣有著紫黑色的嘴唇,有著紫黑色的指甲。

 

女孩看到我的無禮,她靦腆的藏起了她的手,後來的我才知道,她的心臟少了一片瓣膜,心臟無法有力的將血液送給四肢,所以她的手指跟她的嘴唇幾乎都是紫黑色。

 

那時候的我才知道,原來公車上的女孩根本不該讓座,她是『老、弱、婦、孺』中的『弱』。

 

女兒三歲多了,她身邊的好朋友一個個進入了幼稚園,我看著每一媽媽不辭辛勞的一家家參觀幼稚園、一家又一家比較,當孩子學習狀況一出問題,遇到會打孩子的老師、孩子學到脫褲子給別人看、孩子學會罵三字經、孩子被老師恐嚇到甚麼都害怕時,媽媽們就辛苦的再換幼稚園、再陪孩子適應新的環境。

 

最近的我常在想,為何孩子在幼稚園的時候被打、被霸凌、被錯待、害怕上學、恐懼學習的的時候,父母們會去了解孩子的學校出了甚麼問題.

 

然而當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不管孩子是不是一早起床就喊肚子痛、嘔吐,也不管孩子多麼討厭學習,我們不會去探討學校的狀況,只會覺得『你就該去適應?』、『你就該忍!

 

我們甚至不會將心比心的去聽孩子訴說。

 

到底是孩子在上小學的那一天就一夜長大?

 

還是,因為就算找出原因也無法換學校,所以只好逼著孩子忍耐?

 

對我來說,小學跟中學比幼稚園還要重要,因為那關係到孩子有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會不會熱愛學習、有沒有在知識的求取上得到一種飽足而不是壓力?

 

這樣的反思讓我想起小龍,小龍在讀幼稚園的時候換了三家學校,其中一家幼稚園逼學很多的功課與才藝,小龍很準時的每星期一早上不是發燒就是肚子痛,他的母親認定他想逃學,也害怕自己上班遲到,逼著小龍去上學,有一天,小龍不肯去,被媽媽逼到受不了了,自己拿頭去撞牆。

 

看到那一幕,小龍的媽媽才嚇醒,去真正了解幼稚園的運作之後才發現學校問題重重,她只好換學校,換了另外一家離家很遠的學校,小龍的父母擔心孩子每天花在車上的時間太長,卻在試讀的那幾天,發現孩子捨不得睡覺,晚上不肯穿睡衣,學校的衣服跟包包放在床邊,只因為害怕自己來不及去學校。

 

後來的小龍過了好幾年快樂的幼稚園生活,終於上了小學,瘦小的他常常被班上的孩子欺負,老師錯誤的介入讓他更難得到同學的喜愛,他又開始不想去學校,他的母親堅持孩子一定要去適應學校,信誓旦旦的說:『這一次我絕對不妥協,如果連學校都不能適應,以後怎麼適應社會?

 

那時候的我,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從沒有好好考慮過教育的問題,我沒有想過為何要逼孩子去『適應』別人的霸凌?

 

我也不曾去好好傾聽孩子的苦。

 

我也不曾想過,那些最適應學校的模範生,長大後不一定最適應社會。

 

那時候的我還很理所當然的跟小龍說:『如果有小朋友欺負你,你就去跟老師說就好了,不然就狠狠的打一次架,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阿姨以前都這樣,沒人敢欺負我,不要太膽小。』

 

我自以為是的說了許多方法,看著小龍畏縮恐懼的表情,沒有同情,只是心中想著『這孩子怎麼會這麼膽小?』。

 

現在的我回想當時,總覺得我就像那公車上自以為是的紅衣婦人,拿著高道德的標準罵著別人,卻看不到做錯的人反而是自己,其實,我又憑什麼如此自以為是的訓戒孩子?評斷孩子呢?

 

瘦弱的小龍面對著同儕的壓力、面對著對學校的恐懼、面對著對學習的恐慌、、、,當他需要大人的幫助時,身為大人的我們不但沒有伸手幫忙,反而狠狠的傷害了他。

 

我們沒看到他的恐慌、沒看到他面對著是他無法處理的人際關係、沒看到他的手足無措,卻只是大大方方的幫他扣了一頂又一頂『膽小』、『逃避』、『就是不想讀書貪玩!』的大帽子。

 

今夜的我,想起小龍那恐懼的表情,想著公車上忍耐著擁擠、空氣稀薄跟不絕於耳謾罵的女孩,我想著她血白的臉、快哭的眼神、薄弱的呼吸跟他牙齒緊咬著的紫黑色嘴唇。

 

我懊悔著、也深深的警惕自己

 

千千萬萬別在孩子需要幫忙的時候,不但不伸出援手,還深深的傷害著他們。

 

人生或許有許許多多的無能為力,但是,我祈求老天

 

我的人生中,不想再有這樣的遺憾。

 

 

PS.本文獻給剛剛成為天使的妳,願妳的笑容中,不再閃著紫黑色的陰霾。)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_MG_7634.JPG


背後的意義(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經有一個政治系的老師鼓勵我們要多多了解每一個政治人物的成長背景與成長的心路歷程,因為唯有了解一個人的成長背景,才能了解對方思路的方向,也才能了解這個人物的思維脈絡。

 

因此,當一般民眾對政治人物、對媒體的一舉一動還在流於辱罵跟盲從的時候,學政治的我們,就該了解當這個人在媒體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是為了產生怎樣的效果?達到怎樣的目的?

 

他,又倒底是真正想說給誰聽?

 

對誰表示效忠?對誰表示甚麼樣的態度?

 

甚麼樣的成長過程,甚麼樣的思維讓他說出這樣的話語?用的又是甚麼心態?

 

背後的意義又是甚麼?

 

媒體又展現出哪樣的功能?為何要傳遞這樣的訊息?媒體背後的目的為何呢?

 

如果,一個學政治的人沒有這樣的訓練自己看懂每個政治人物背後的真正目的,對我們來說,我們談論政治其實跟一般大眾在街頭巷尾談政治沒有兩樣,差別只在於我們曾經付了很多的學費,學了一堆專有的名詞。

 

因為老師閒聊中這樣的一席話,影響了我的思維脈絡,從那天開始,看新聞對我來說變得更為艱難,一個政治人物的一句話,我會思維再思維、了解再了解,我會想盡辦法去想他為何要說出這樣的話語?傳達這樣的思想?背後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我會想他到底想要達到怎樣的目的?表達哪樣的思維?

 

我會去看他的人生簡歷,去了解他的思維脈絡。

 

簡單的一席話,都是我思維再思維的功課。

 

一個想盡辦法『找出背後真正意義』的功課

 

當了母親之後,家中沒有接任何電視節目,我的生活單純了起來,我不需要再看新聞生氣,也不需要為了一個新聞想好幾天,我一直以為我會越來越輕鬆,事實上卻不然。

 

我發現,台灣的孩子在所有的教養方法中學不會真正表達自己的意思。

 

即使年紀一大把的長輩們也相同,孩子氣的行為背後總有讓人摸索不定的真正心意。

 

在家中,我總會在老公的某個行為中,去思維他背後真正的意義。

 

我也總會看著女兒的眼睛,去猜想她的思維。

 

這樣的思維方式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累,對我卻受益無窮,我不必對老公說的某句話生氣,卻知道他的脾氣來自於肚子餓,我不必對老公的叨唸生氣,只是幽幽的告訴他:『你可以告訴我你很擔心我的安危,不需要用這樣的方法叨唸。』

 

我也不必要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生氣,因為我會想盡辦法去懂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

 

有一天,女兒共玩團的孩子們一起出遊,蘋果的媽媽請大家幫忙顧孩子,她一個人搭捷運轉公車去醫院幫蘋果拿醫生證明,由於還要等門診的時間加上來回的轉車,當她回到孩子的身邊的時候,天色都已經暗了。

 

氣喘吁吁趕回來的她,還沒坐定,四歲半的蘋果走到他母親的身邊問了一句:『妳怎麼這麼慢呀!

 

蘋果媽媽忙了一下午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於是帶點怒氣的回答孩子說:『我也不想這麼慢呀!我可是還要坐捷運坐好幾站,還要轉公車,下了公車還要走到醫院,到了醫院還要、、、、、。』

 

聽著蘋果媽媽一連串的回覆,我在旁邊看著蘋果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我用台語淡淡的說:『孩子在說,妳怎麼這麼慢我很想妳,媽媽還在那邊講坐了幾班車、跑多遠做甚麼?』

 

聽了這樣的話,蘋果媽媽忽然笑了,我看著她親暱的抱起了蘋果問他:『你是不是很想我?』

 

母子倆親暱的抱在一起,孩子害羞的臉龐卻有著閃亮快樂的眼神。

 

我看著蘋果的眼神,想著『原來,每個孩子都一樣,也不懂得如何表現真正的感覺,當父母的我們,也總該看得懂,孩子每個行為背後的意義。』

 

於是,當孩子不管我正在忙卻一直恐懼的呼喊著我的時候,我不想認為她在找我麻煩,我會想盡辦法靜下來想她到底在害怕什麼?是被嚇到?還是因為每個大人都對她說:『跟我回家啦!不要跟媽媽回去?』I

 

我總是時時刻刻的告訴自己該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一但誤會了孩子,就必須找個時間好好跟孩子談,好好的跟孩子道歉,尋求她的原諒。

 

找出別人行為背後的真心很難嗎?

 

找出別人行為背後的意義很難嗎?

 

其實一點都不難,不是嗎?

 

我們是從小就被訓練的長大,知道當自己兩歲的時候因為不吃飯挨罵挨打,我們就懂得父母打我們背後其實是愛我們的。

 

我們三歲就知道,當我們打破玻璃杯挨打的時候,父母打我們,背後的意義是怕我們被玻璃割傷。

 

我們十歲的時候就知道,當我們考試錯一題數學被打一下的時候,那個拿鞭子打我們的大人,其實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是為我們廣大的前程著想。

 

從小,這樣被訓練長大的我們,怎麼可能二、三十幾歲了還看不懂一個小孩行為背後的意義呢?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_MG_7259.JPG  


短跑還是長跑?(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小,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野孩子,上小學前老家旁邊的大蓮霧樹就是我練爬樹的地方,有幾次,我曾經爬上蓮霧樹,從樹枝走上了我家車庫的頂篷,躺在那邊,邊曬太陽邊從蓮霧樹上摘蓮霧吃。

 

這樣的我上了小學之後搬到鎮上,家的附近已經沒有大樹了,唯一能爬的樹就是我那百年老學校的大榕樹,常常老師罵著男生『不可以爬樹!』,然後男生一個個被叫下來罵,罵了一半有男同學問老師:『你怎麼不罵女生?

 

老師一抬頭,才發現我在最高的地方,閃過了他的視線,還悠哉悠哉的在樹上看風景。

 

學校樹上的風景沒有什麼好看的,我卻可以常常透過個角度感覺到隔壁班一個男孩從書本上抬起頭,對著我露出羨慕的眼神,那個男同學是某個老師的兒子,從我聽到他的大名開始,就沒聽過他拿過第二名,他是永遠的滿分。

 

那是一個很多父母夢寐以求的孩子,清爽、乾淨、溫文儒雅、成績永遠排名在最前面、不鬧事、不吵架、安靜又乖巧。

 

後來的我發現,他雪白的襪子、黑亮的皮鞋即使在放學時也幾乎沒染上灰塵過,下課也很少離開座位的他,會看著操場上玩躲避球的同學露出羨慕的眼光,對著在爭執吵架的男同學們露出羨慕的笑容。

 

從國小到國中,他給我的印象就是如此的完美,那時候的我常常覺得,他父母生到這麼優秀的兒子一定連作夢都會笑。

 

然而,國中畢業後考上第一志願的他,卻因為腦瘤而離開人世,輾轉聽到消息的我們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訊息,對我來說,他永遠都是那個乾淨完美對著操場上同學露出笑容的男孩。

 

多年之後的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孩子念英語、學數字、背唐詩、學音樂、、,我甚至看著鄰居的小一男孩,上午七點就背著沉重的書包出門,晚上九點才回家。

 

我被大家一直催促著要趕快讓孩子去幼稚園『學東西』,我一直被問著難道妳不知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嗎?

 

那時候的我總會想,對現在的父母來說,孩子的起跑點在哪哩?

 

是從父母的肚子開始就要聽巴哈,還是一出生就要全腦開發?

 

是從兩歲可以去讀幼幼班開始就要讀全美語,還是等四歲上幼稚園就要學才藝?

 

我在想所謂的不要輸在起跑點,對我來說,我是不是該把我孩子的人生,定義到底是『短跑』?『長跑』?還是『馬拉松』?

 

如果孩子的人生是一個長跑,我是不是該教她在過了求學的二十幾歲後還懂得如何面對自己、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與家人對話、如何看待人生的許多事情、如何愛一個人、如何不愛一個人、如何管理金錢、如何面對自己與別人的情緒、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感受到微風吹到臉上的幸福,感受太陽曬在自己身上的幸福?

 

我是不是該在這幾年,帶著孩子去感受風、感受雨、感受土、感受水、感受爬樹的感覺、感受躲避球的刺激?

 

我是不是該讓她在這幾年跟著朋友吵架、跟著朋友爭執、跟著朋友抗議、跟著朋友快樂、跟著朋友體會人與人的互動,而不只是下課十分鐘?

 

我不希望,孩子以後學不會跟情人配偶相處而走過坑坑洞洞的情路、學不會在沒有電視跟網路的時間平靜的面對自己而恐慌的用酒精麻醉自己、學不會感受生活中一草一木而用購物來填滿那心中永遠填不滿的洞、學不會面對別人的威脅與利誘而毀了自己的人生。

 

我不希望孩子把所有的時間拿去拼那個畢業後用不到幾次的學歷證明,卻放棄了許許多多可以讓自己人生更美好的功課。

 

如果孩子的人生是個短跑,那我會不會後悔,我將他的人生整天關在家中、關在一間又一間的教室之中,讓他的眼光透過窗戶,羨慕著看著陽光下開心大笑的同學?

 

讓他的眼光羨慕的看著爬上榕樹的女同學?

 

我會不會後悔,我將他的人生重心全部都放在他這一生中,永遠不會用到的『成績』與『名次』中?

 

我會不會後悔沒讓孩子去爬一次樹、沒跟朋友打一場痛快的架、沒跟同學打一場幾乎難分秋色的躲避球?

 

人生長短很難說。

 

我希望我的女兒的人生是個長跑,我卻不指望我能夠陪她跑全程,我只能在我能陪她的每分每秒,教她該如何面對她長長長長的人生。

 

我努力的讓她去檢視自己的情緒,而不幫她定義。

 

我努力的帶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買買菜、曬曬太陽、銀行存錢、旅行與工作。

 

我在一旁看著她跟朋友間的爭執而不出手,沒有他們開口要求時讓他們自己解決。

 

我在孩子出遊的場合不當一個掃興的媽媽。

 

我讓孩子在颱風天跟著朋友一起在風雨中穿雨衣玩水、踩水。

 

我讓她赤著腳到處跑。

 

我努力的讓大自然去開放她的嗅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而不只是她的腦力。

 

或許人生真的是不能輸在起跑點,但是,當自己的孩子站在起跑點的時候。

 

我們總該想想,孩子的人生到底是長跑還是短跑?

 

而不管是短跑還是長跑,我只想告訴我親愛的女兒,

 

妳的母親我,不需要妳一面又一面奪冠的綵帶。

 

身為妳母親我,

 

只要妳跑到終點時,手上有滿滿滿滿的花,那是妳沿路發現的花,那是你路途上的回憶。

 

妳的母親希望妳人生中有滿滿的花,那告訴我,妳在人生這一條路上,懂得放鬆、懂得停下來感受身邊的美好。

 

身為妳母親的我不希望妳『贏在起跑點,錯過路途的美,輸在最終點。』

 

深深的祝福妳。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_MG_4695.JPG

只想一個人靜一靜(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我從來不隱瞞,從小我也是被打罵長大的孩子,我卻從來不對別人說:『打孩子也沒關係,我小時候也是被打大、被罵大的,現在還不是這麼好?』這樣的話。

 

因為我知道即使我沒有所謂的『變壞』,但是這一路走來心中的傷痕卻也從來沒失去過傷痛的感覺,許多世俗看起來很風光的名號,也不過是為了掩飾心中的傷。

 

而我也很明瞭,在那樣被打罵長大的成長歲月中,決定我未來的不是父親手上那個讓我怨恨的鞭子,而是,我曾經在童年的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繁忙,而讓我們每天有整整八個小時,自由自在野放的時間,一個不會被管東管西、一個自由自在的時間。

 

即使昨天晚上被毒打一頓,含怨的睡著後,明天父母親依舊會在一大早的時候去上班,我們依舊可以在廣大的鄉下赤著腳到處跑、到處玩。

 

假日的時候,挨了打罵,我會爬上老家旁邊那一棵大榕樹,順著榕樹爬上了車庫的石棉瓦屋頂,躺在屋頂上一個人哭泣。

 

有時候我甚至會一人偷偷的爬上阿嬤房間上的閣樓,在那個隔起來的天花板空間中,在一堆被堆置的物品中邊尋寶邊躲避父母。

 

從小,我很少有機會必須要跟大人二十四小時綁在一起,即使他們放假在家,我們這些孩子們也是到處亂跑的到處玩耍。

 

國小搬到鎮上之後,沒有什麼安親班、也沒有太多的補習,寒暑假的時候,我們每天的行程就是孩子們自己決定到處玩,一直到最近我還是猜不透,當時我的母親怎麼可以這麼放心的把三個讀國小跟幼稚園的孩子,就這樣丟在家中,然後每天準時的去上班、準時下班?

 

成長的階段被打、被罵都沒關係,因為我們知道,當爸爸媽媽去上班的時候,我們就自~~了!

 

人自由、心自由,連呼吸也自由。

 

多年之後,我當了母親,我喜歡我現在的日子,我喜歡每天跟著孩子成長、每天跟著孩子相處,但也不表示我不需要有個人的時間,有時候,我也是會覺得自己累的快要喘不過氣、有時候我也是會整個人煩躁到幾乎快火山爆發。

 

那時候的我,總是會草草的交代一下老公,一個人出去走走晃晃。

 

常常出了家門,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哪裡,又該去哪裡?

 

有時候只是走到巷子口的便利商店,坐在窗邊看人來人往,有時候則是跑到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養生館,給按摩師好好的按摩、有時候蹲在二十四小時的書店中,好好的看一本書,不管走到哪裡,我只想脫離那個每天運行的軌道、脫離那種要時時刻刻緊繃地的育兒生活,讓自己一個人靜一靜。

 

ㄧ個人安靜的時刻,我不需要走在路上,整個人肩膀緊繃的擔心孩子走路的安全,我可以放鬆的呼吸,一個人慢慢的走。

 

ㄧ個人出門的時刻,我不需要一邊做事情一邊分神的看著女兒,我不需要一個人喝杯咖啡,卻放鬆不了神經只是擔心著房間內的孩子哪時候會醒。

 

ㄧ個人的時候,我可以只聽自己的聲音,而不需要擔心自己的發呆而對孩子的話語忽視。

 

ㄧ個人的時候,我可以不管別人的情緒,只管我自己的情緒。

 

ㄧ個人的時候,我可以坐在咖啡廳的角落,把長久的疲累,好好的經由眼淚流出。

 

這樣的心情,不是日子累、不是怨、不是痛苦、不是難過、不是煩、、、、、,只是想一個人好好的靜一靜。

 

只是想,有一種放鬆的呼吸。

 

就像上班的人期待下班一樣,我也想要一個下班時間,即使,那個時間只是一個人走到巷口買個醬油而已。

 

因為珍惜著這樣的時光,讓我常常很可憐現在的孩子們,他們沒有自己的時間一個人好好的靜一靜,沒有自己的秘密基地,沒有不在大人監視下的生活,沒有一個人的自由。

 

這時候如果大人是會打罵、會揍人、會情緒失控、會控制慾猖狂的人,那麼,那個孩子必須在小小的空間中,二十四小時的跟這樣的大人緊緊綁在一起,一刻都沒有辦法離開。

 

每天每刻都必須跟自己既愛又恨又怕又不可離開的人相處在同一個屋簷下,那樣的幾乎要窒息的感覺很多媳婦都有,我們還可以出門透透氣,孩子卻無法一刻的離開。

 

那樣的空間、那樣的恐懼、那樣想窒息的壓力,連大人都受不了了,孩子怎麼受得了?

 

一個被綁在久病婆婆身邊的媳婦,都可能因為這樣的壓力而的憂鬱症了,現在的孩子們,怎麼不會在這樣的壓力下扭曲了自己的性格?

 

孩子,難道不需要生長在一個可以讓他放鬆、沒有壓力的空間?

 

現在的孩子,可不可以跟我童年一樣,即使挨打挨罵,也有辦法脫離那個打我的人,一個人躲在蓮霧樹下哭泣?

 

現在的孩子,有沒有不被『主管機關』監視下的『下班時間』?

 

現在的孩子,可不可以脫離那個以愛之名,卻給了許許多多壓力的大人,一個人在大自然中釋放自己的壓力?

 

女兒三歲半的這個時候,我帶著她跟一群朋友每天出遊,我們讓孩子想赤腳就赤腳、想在沙上面睡覺就在沙上面睡覺、沒有會打罵孩子的大人也沒有會打罵別人的孩子,出遊的時候大人跟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輕鬆,也可以在互相照應下找到自己的安靜。

 

最近,我在家中將買電子防潮箱的厚硬紙箱挖了一個門,老公在箱子內幫女兒裝了一個手電筒當電燈,也將紙箱的門裝上了內扣的鬆緊帶當鎖,這樣一個小小的箱子,女兒常常躲在裡面直到睡著,她好愛那樣的空間,只屬於她自己,也只有她自己跟自己相處。

 

每當我看著女兒從她那個自己的『家』鑽出來的滿臉笑容,我總是想,是不是孩子也跟我一樣,也有那樣的需求、那樣的希望~

 

只想,一個人靜一靜。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_MG_7002.JPG  


好相處(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國中畢業不久之後,我就迫不及待的離開家裡住校去了,這樣一住校,從此之後我就到處搬家,從專科搬到大學、從台中到台北、從貿易公司附近到國會附近、從學生到婚姻。

 

在這些一次又一次的搬家歲月中,我有許許多多的室友、也有許多的樓友,有感情很好的好朋友、有同班的同學、有一起準備補習考試的好友、也有只有在進門的時候才點頭微笑的陌生樓友。

 

找室友的時候,我們總會在自己朋友間找出那些好相處的人、找出生活習關相差不遠的人、找出最要好的朋友一起住,然而,即使再好的朋友、即使再好的愛侶,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時候,總還是會有摩擦,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總有吵架的時候,總會有觸犯到對方禁忌的時候。

 

我們總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摩擦與爭執中,找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有些人該遠離,有些人值得吵吵又合合。

 

那些會命令室友做東做西的人、洗衣服煮飯的人、那些講話刻薄的朋友、那些會亂翻別人皮包的人、那些會闖進室友房間號稱幫忙整理東西的人、那些會干預作息的人、那些會對室友的朋友隨亂批評的人,總是被歸列為不好相處的人,對那樣的人,許多人寧願吵翻撕破臉,也不願意再有交集。

 

最近,或許是年關將近,勾起了許多媳婦與婆婆間的焦慮,身邊的朋友婆媳問題一個個升高,我聽著一個比一個還誇張的劇情,我看著一個比一個委屈的面容,我想著為何會這樣?

 

人跟人之間相處,一定會有意見不合一定會有觀念不合、一定會有摩擦、一定會有無法相處的兩個人,再好的朋友、再恩愛的愛侶住在一起一定會有爭執,那為何婆媳之間、公媳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只要一有相處問題,就非要扣上[不孝順]的大帽子呢?

 

這些父母為何不能理解孩子也是另外一個個體,走出家門也會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見解,也會跟自己觀念不合、也一定會有意見不合的地方、也會在生活中的小細節有摩擦,為何父母們不能把這些理所當然會發生的事情當成一種『必然』,而不是當孩子、媳婦陳述她們的想法的時候,就是『頂嘴』與『不孝』?

 

是不是,當人老了以後,就會變成一個頑固且不好相處的人?

 

也因為這個樣子,怕孩子不跟自己住、怕自己寂寞,所以我們要用『孝順』這頂帽子,扣著孩子走不開、也不敢走?

 

我們要用『孝順』的帽子,逼著別人照著我們的意思走,照我我們的想法過日子?

 

甚至,照著我們的方式洗衣服、煮飯、洗碗,就如同監獄內的標準流程一樣?

 

我們要用『講不同意見』就是『頂嘴』、就是『翅膀硬了』、就是『不孝』,來逼迫孩子在我們的意見下相處?

 

我們用逼孩子孝順,來維持一個父母的威權與自以為是的有理?

 

從以前,我就一直認為以我這麼強勢的個性,未來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是一個軍事教育的媽媽,我要孩子往左、孩子就不能往右。

 

然而,生了孩子之後,我卻完全不一樣,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點一滴的放掉了我當一個媽媽的優勢與威權。

 

我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放掉屬於大人的優勢。

 

愛玩水的女兒在三歲半的這個時期得了富貴手,她的左手大拇指常常裂到出血,因此,我必須每天幫她早晚塗藥膏,痊癒了之後,原本懶得保養的我,還必須每天幫她抹乳液。

 

一天,朋友送我一罐新的乳液,我在夜晚要睡覺之前,坐在床上一邊幫女兒按摩手腳,一邊順手的擠壓了一些新的乳液,往孩子身上抹,女兒躺在床上看著我的動作,幽幽的問我:『媽媽,這是甚麼?』

 

我回答孩子說:『這是乳液,是阿姨送的乳液,可以讓妳的皮膚滋潤,有一層油保護,讓妳的富貴手不會裂開、不會痛。』

 

女兒安靜的聽我說完,然後平靜的告訴我:『可是,媽媽,妳沒有經過我同意就幫我抹了,其實,我很不喜歡。』

 

女兒的話,像一記熱辣辣的巴掌打在我的臉上,我像很多的媽媽一樣,感覺自己被頂嘴、感覺自己被質疑、感覺自己被孩子指正,感覺到『我對妳好,妳還不領情。』的憤怒。

 

孩子給我的羞辱還在,我卻想到,這樣我跟那個自以為媳婦會亂花錢,為了兒子、媳婦好,而不經過媳婦同意而翻開媳婦的包包檢查的婆婆,又有甚麼不同?

 

於是我開口對孩子道歉了:『對不起!媽媽不應該沒有經過妳同意就往你身上抹東西的,請你原諒我好嗎?』

 

我一直道歉,直到孩子原諒我為止,事後,我告訴孩子:『親愛的孩子!媽媽好開心妳已經學會了用盡量不傷人的語氣,講出了你的感受與想法。』

 

之後,女兒會說:『媽媽,妳不可以不經過我同意就亂親我。』

 

『爸爸,請你不要用這麼生氣的語氣跟我說話,有必要這麼生氣嗎?』

 

『媽媽,妳不可以不經過我同意就幫我脫衣服。』

 

這樣的話語,雖然女兒是用很溫柔的語氣,對很多人來說卻是『頂嘴』與『大逆不道』、『不知好歹』與『沒禮貌』。

 

而我卻很開心我的孩子,可以透過這樣一次又一次表達自己的感覺,讓我有機會去修正自己的行為,我在一次又一次被孩子指正的過程中,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不同的想法。

 

我想不以愛之名壓她。

 

我不想以孝之名要求她順我。

 

我透過孩子,在訓練我自己,撇開一個當媽媽的威權與尊嚴,當一個『尊重人』、『好相處』的大人。

 

我希望,等孩子大了之後,想來找媽媽,是因為媽媽好相處、是因為想念媽媽,而不是『怕被別人說不孝』。

 

親愛的孩子呀!

 

妳的媽媽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會犯錯、也會傷到人、也會固執、也會自私,我不是當了媽媽的那一天就變成了一個『永不犯錯的聖人』

 

因此,謝謝您告訴我,我傷到妳了!

 

謝謝您告訴我,我讓妳不舒服了!

 

謝謝您告訴我,我讓妳難過了!

 

謝謝您告訴我,該尊重妳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而不是以大人的眼光,逼妳走一條我自以為為妳好的路。

 

謝謝您,慢慢的教我成為一個尊重別人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我的員工、不管他是不是我的孩子、不管我擁有的權力是不是比他大很多、不管我是不是個長輩、不管我的身高是不是他的好幾倍,都可以尊重對方。

 

謝謝您,教我如何當一個跟妳好相處的大人。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_MG_5720.JPG

禮貌與態度(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有一次家庭聚餐的時候,妹妹一邊用餐一邊用命令的口氣對著她老公喊著:『阿德,幫我拿碗。』、『阿德,女兒的湯匙掉了拿去洗!』、『阿德,衛生紙拿來!』

 

好不容易,等她閉嘴,大家都坐定開始用餐的時候,我就悠悠的告訴我的妹婿:『阿德,我覺得你很可憐,我妹對餐廳服務生說話的態度,都比對你講話來的禮貌客氣的多了。』

 

老實說我真的不懂,為何夫妻與情人之間,就不可以溫文有禮?

 

父母對著自己的孩子說話,可不可以多點尊重?有點禮貌?

 

『可以請你幫我拿個碗嗎?謝謝。』

『可以麻煩您幫我把掉下去的湯匙洗一下嗎?

『可以麻煩您幫我拿張衛生紙嗎?』

 

這樣的語氣、這樣的態度為何不能用在自己最在乎的人身上?

 

在我陪孩子長大的這幾年,我才發現一些大人對孩子說的語氣與指責,不要說沒禮貌,連基本的尊重都談不上,有時候罵孩子比罵狗還難聽。

 

從孩子會講話開始,很多大人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就是:『怎麼都叫人?我是誰你不會叫嗎?你不乖!

 

我也曾經看過ㄧ個孩子,對著父親好友的腳拍下去後喊:『Hi!痞子!』,結果,父親的拳頭馬上從他的頭上打下去罵:『猴囝仔,沒禮貌!』

 

當我還在國會當助理的時候,對我而言最難的不是法案,而是人際關係,有哪些人是自己的大樁腳,講話既要不失禮的得罪人,也不能過分有禮的讓人感覺到生疏。

 

對於鄉下純樸的選民,用了官場上西裝畢挺的社交禮儀,不但不會讓人感覺有禮,反而感覺自己用高高在上的自以為是態度,羞辱了對方。

 

哪個時候,要對著自己很熟的國會聯絡人大聲的喊:『Hi,何大哥!』,哪時候要畢恭畢敬的對著同一個人鞠躬彎腰說:『先生,您好。』?

 

在哪個場合,遇到哪樣的人,該用哪種語氣,該用哪種態度,該用哪種親疏的感覺,該用哪種語言,哪些話語可以表現禮貌卻不疏遠,哪樣的態度可以讓人感覺親切卻不滑頭?

又有哪些人其實是對自己惡意的,看到對方沒有當場轉頭繞路走就算是很有禮貌了?

 

看起來簡單不過的應答,其實一點都不簡單,有人如魚得水,有人卻怎麼都學不會。

 

最近的我常想,大人常常要孩子們有禮貌,到底,孩子懂不懂得哪樣的口氣是有禮貌?哪樣的口氣又是沒禮貌?

 

『去吃飯!』

『給我過來!』

『再跑我打你喔!』

如果我們都用這種口氣與態度跟孩子講話,那麼孩子該去哪裡學會說:『飯煮好了,請大家來吃喔!』、『可以麻煩您過來一下嗎?』『請不要走那麼快,等我好嗎?

 

如果孩子的身邊,沒有一個大人會用有禮貌的態度對他說話,那麼,孩子到底該去哪裡學到『有禮貌的說法』?

 

女兒三歲的時候,我帶著她參加了家庭旅遊,玩了三天回到家,有一次當我叫她的名字時,她眼睛斜眼瞪我,頭馬上轉往我的反方向一偏,大聲的『哼!

 

哪時候的我馬上穿了外套、拿了包包,在老公跟女兒的錯愕之下,迅速的開了大門要出門,女兒看到馬上追過來問我要去哪裡?

 

我蹲在她的面前問她:『妳是不是很討厭我?既然妳很討厭我,我想我離開會比較好,媽媽不是一個被討厭,還要眼巴巴待在對方身邊的人,所以我想要離開一下。』

 

女兒一聽慌了,開始流下眼淚說:『媽媽!我沒有討厭妳,我很愛妳的。』,我ㄧ邊學著她剛剛的動作一邊回答她:『可是,我跟妳講話的時候,妳這樣頭一偏,然後對我哼,我感覺妳很討厭我、很不屑我才會這樣,所以我覺得我被妳討厭了,很難過。』

 

女兒更慌繼續哭著告訴我:『我真的沒有討厭妳,媽媽我以後不會了,對不起!』,於是我在家門口緊緊的抱著她,直到她的笑容漾開了她的眼淚。

 

然而,孩子就是孩子,她一時忘記又會重演,我不罵她也不會打她,我只是不厭其煩的用行動與語言讓她知道,她的語氣與態度,帶給了我怎樣的『感受』。

 

那天晚上,她興奮的叫我,我也學她眼睛斜眼一瞪、頭一偏,大聲的『哼!』,然後離去,看到我這樣的動作,她馬上放聲大哭:『媽媽!』,我轉身蹲下來坐在地上緊緊的抱著她,一直到她停止了哭泣,我才在她耳邊溫柔的告訴她:『寶貝,被別人這樣哼,感覺很不舒服吧,妳哼我的時候,我也跟妳一樣,好難過呀!』

 

聽完這一句話女兒又在我的懷中放聲大哭好久好久,從那天開始,她就再也沒有這樣的動作了。

 

每次訪友,或是朋友來家中拜訪,我也儘可能的告訴孩子,來的人是誰,是爸爸媽媽哪樣交情的朋友,該如何稱呼比較好?

 

一起洗澡的時候,我會跟女兒一起玩『語氣』的遊戲,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講,會有哪樣的效果?

 

用生氣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用哭泣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用微笑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用痛苦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用高傲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用卑賤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用不屑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用誠懇的語氣說:『我要喝水,請幫我拿水!』

 

每次一玩這樣的遊戲,我跟女兒就像兩個在演員訓練班的瘋狂演員般,玩到兩個人笑到肚子痛。

 

當她坐在餐桌上,大聲的喊著:『我沒有湯匙!』時,我會學著她的語氣與態度說:『我沒有湯匙!』,然後問她:『如果是妳,喜歡剛剛這樣的說法,還是說,請幫我拿湯匙好嗎?你選哪一種說法呢?

 

女兒會馬上笑笑的說:『請幫我拿湯匙好嗎?』,我就會給她一個誇張的笑容說:『哇!妳好棒,我也會選這個耶!我覺得這樣的說法讓別人聽了比較舒服。』

 

一次又一次,我終於知道,當父母的我們是不是真的如此獨斷的認為某些事情,孩子理所當然的就『該懂』,所以沒做到就打罵。

 

而有些事情,孩子理所當然的就不懂,也不該懂,長大後自然就會懂?

 

孩子到底懂不懂,為何父親可以從某個人的頭上打下去大喊:『痞子!』後,兩個人可以親暱的互推互鬧,而換他對那個人也喊:『HI!痞子』時,為何會換來一陣打?

 

孩子到底懂不懂,哪些人可以拍一下肩膀說:『HI!小張。』,哪些人又該畢恭畢敬的說:『先生,您好!』?

 

孩子到底懂不懂,哪種說法叫做沒禮貌?哪種說法才叫做有禮貌?

 

孩子到底懂不懂,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說法會讓別人有不同的感受?

 

孩子到底懂不懂,自己講的那一句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孩子到底懂不懂,用不同的語氣,給別人的感覺也會不同?

 

孩子到底懂不懂,為何爸爸媽媽可以用命令且沒禮貌的態度、語氣對他說話,他卻不能說?

 

而大人們到底懂不懂,如果大人不用有禮貌的態度、語言、語氣對孩子說話,那孩子該去哪裡學到有禮貌的態度、語言、語氣?

 

一個大人如果小時候是一個見到人就禮貌的打招呼,看到長輩就鞠躬問好,對人都很尊重的小孩,長大後怎麼可能變成一個,看到小孩不自己打招呼,還大聲斥罵:[怎麼都不叫人?我是誰你不會叫嗎?你有沒有禮貌呀?小孩就是要跟大人問好!],這種讓人一點都不想跟他打招呼的大人呢?

 

大人到底懂不懂,有時候孩子不打招呼,其實只是孩子心中也有著他對這個人的親疏遠近標準。

 

大人到底懂不懂,有時候孩子決定用哪樣的態度對待一個人,取決於這個孩子心中,對這個人的害怕、討厭與喜歡。

 

如果有一個人對孩子很不友善,孩子怎麼可能看到對方就開心的打招呼呢?

 

孩子三歲半了,這陣子的我,開始跟孩子玩著『不同語氣說同一句話』的遊戲,開始跟孩子玩『這句話換種說法』的遊戲,我也開始跟孩子玩『妳喜歡別人用哪種說法?』的遊戲。

 

我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的陪著孩子玩,我只想讓孩子知道,

 

所謂真正的有禮貌,不過是用尊重對方聽到時的心情,說出適當的話語。

 

所謂真正的有禮貌,是一種體貼對方的心。

 

不管是遇到哪樣的人、該用哪一種語言、該用哪種態度、該用哪種口氣、該用哪種方式,都是以體貼對方當時的狀況與心情,而有不同的對話方式。

 

所謂的禮貌,在於那顆體貼別人的心,而不在於誰先叫誰,也不在於那刻意形塑出來的『禮貌形象』。

 

有沒有禮貌,其實只是在於有沒有用心、願不願意對這個人用心罷了。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_MG_3837.JPG

我不打孩子不代表我不教(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當我要離開坐月子中心的前兩天,月子中心的護士阿姨就幫我上了兩天的嬰兒洗澡課程,第一天阿姨示範幫寶寶洗澡,而我在旁邊觀看順便錄影,第二天,我就必須要自己幫孩子洗澡,從那天開始,我就必須要每天抱著孩子在手上,幫她洗頭。

 

從孩子重兩千多公克的時候抱著洗頭,一直抱到孩子十三公斤,我依舊要抱著她洗頭,有一次,我在美容院洗頭的時候,看到旁邊一個大概四歲的小男生被母親帶去剪頭髮,小男孩瘋狂的大哭,而沒了面子的母親,在旁邊撕破喉嚨的罵著,還強迫的把他架在椅子上不讓他掙扎,母親又罵又恐嚇還動手打孩子,那個孩子則哭到連哭聲都聽得到顫抖,整間美容院就充滿著孩子的哭聲與母親的漫罵。

 

那時候的我在想,那個孩子到底在怕什麼呢?

 

有沒有人感受到他的恐懼?幫他去面對那種恐懼,為何要如此的罵自己的孩子?

 

女兒兩歲三個月的時候,我幾乎已經無法用一手抱著她洗頭,而我也無法跟別的媽媽一樣,不管她的恐懼就莫名的往她頭上淋水沖頭髮,幾次這樣做的時候,女兒總是哭著往我身上抱,小小的身體整個人哭到發抖,我不想讓孩子在恐懼中學習,所以我無法認同別人教我的方法說:『反正多哭幾次就好了。』

 

於是,我買了一個專門給孩子用的洗頭椅,那樣的椅子可以往後躺,就如同在美容院洗頭般,母親可以在她的背後幫她洗頭沖水,也不會淋到眼睛,但是女兒依舊抗拒,她不知道往後躺,母親會在她頭後面做哪些行為?所以她會一直轉身過來看,也很害怕我手上拿著的水,是不是又會往她頭上淋過去讓她嗆到。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想了很久,於是,有一天,我就請Benson帶著孩子到美容院,老公抱著女兒,站在我的旁邊,看我躺在洗頭椅上面,讓美容院的小姐幫我洗頭與沖頭髮,女兒有爸爸的陪伴,所以心很安也很快樂。

 

老公抱著女兒,輕聲的在女兒耳邊告訴她:『現在阿姨幫媽媽放洗髮精,接下來是按摩頭皮搓泡泡,這樣泡泡才可以把髒東西跟頭髮上的油質洗掉,現在要試水溫,然後幫媽媽把泡泡沖乾淨....。』,就這樣,女兒看完我的洗髮過程後,從那天晚上起,她就非常開心的每天躺在她的洗頭椅上,讓我跟她玩一場美容院的洗頭遊戲,從此之後,孩子不用對洗頭有所恐懼,我也不需要一手抱著越來越重的她,一手快速的洗頭。

 

在我的育兒過程中,我不喜歡莫名的罵孩子、甚至打孩子,我總認為找出孩子恐懼與排斥的原因,再去找方法解決就可以了,然而,很多人沒有深入的去了解我的觀念,只聽到我不打孩子就很不以為然的說:『哎呀!妳不要說不打孩子啦,孩子就是要打、要教,不要縱容、妳會把孩子寵壞。』

 

老實說,我不覺得打孩子等同於教孩子,然而,我也很想告訴這些人,我不打孩子,可是,不代表我不會教孩子。

 

我教孩子的方式一開始看起來比別人更辛苦也更累,但是,長遠的看來,我卻比別人還要輕鬆。

 

孩子一歲時,我會將家中所有的水盆都裝滿各種溫度的水,一盆一盆讓孩子試溫度,從冰的、涼的、溫的到燙的,一個個讓她試,所以,每當有人端起一鍋湯走過來,只要我說:『燙燙!』,她就會直覺式的避開。

 

什麼是大的?什麼是小的?這個是什麼東西?那是什麼聲音?我都抱著她,眼睛看著她,像對待一個大人般的認真解釋給她聽,也讓她自己去觸摸,自己去感受,我習慣花時間來慢慢的解釋給她聽,讓她自己去理解。

 

女兒從小去的Green House有一個義工老師會在固定的時間教孩子自己用餐,那個老師所用的餐具都是磁器與玻璃杯,從那時候開始,我也買了不少的磁碗與孩子用的玻璃杯給孩子用。

 

一開始,女兒跟別的孩子一樣,會摔杯子,每次摔一個就破掉一個,我就會抱著她蹲在玻璃碎片的旁邊,輕聲溫柔反覆的在她耳邊說:『寶貝,這是玻璃做的,這是會破的、會破的、會破的、會破的。』

 

然後跟她說腳踩到玻璃會流血要擦藥,如果傷口太深要去看醫生,所以請她坐在椅子上看媽媽如何處理,然後,我將她抱在椅子上,讓她看著我一片一片的收起破玻璃,每拿一片就湊近給她看,然後說:『妳看!玻璃破掉了。』

 

最後,我會告訴她如果有小玻璃碎片沒收好,踩到了也是會受傷,因此我在她面前用吸塵器吸地板給她看,然後,告訴她為了怕收垃圾的阿姨受傷,所以要把所有的碎片收好,用報紙包起來,最好寫上玻璃碎片請小心,才可以丟掉。

 

每一個動作、緩慢卻切實的,一步一步示範給孩子看,一次又一次的告訴她每個動作的原因。

 

就這樣,女兒每次弄破一樣東西,我就完完整整的教他所有的概念與處理方法,因此,有好幾次,未滿兩歲的女兒,她端著磁盤上的蛋糕給別人吃的時候,她知道瓷器會破,所以可以小心翼翼的完成所有的動作,有人問我怎麼不怕她打破,我想,打破了就再教一次就好了,如果認真的教了十次玻璃與瓷器會破的觀念,孩子難道到會不知道嗎?

 

我沒有在孩子打破東西的時候大罵,我也沒有從此不讓孩子拿磁碗與玻璃,我選擇讓孩子每摔破一個碗盤,就重複一次磁碗會破的認知,也重複一次該如何處理的程序,一次又一次的慢慢的教導孩子。

 

當我講電話的時候,女兒不想等待的在旁邊吵鬧,我知道她不懂等待意義,即使懂了等待,也沒有時間觀念,或許對她來說,等一秒鐘就是等待,於是,我買了沙漏,教她如何『等我一個沙漏的時間』

 

當孩子看著媽媽離去就大哭的時候,我想著為何孩子如此沒安全感?我想著該如何讓她知道我出門還是會回來,所以我設鬧鐘,告訴孩子當鬧鐘鈴響之前我會回來,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慢慢的增加時間,我總會在鬧鐘響之前,回到家中抱著她聽鬧鐘響。

 

我努力的讓兩歲的孩子了解大人跟小孩的心臟大小不同,所以喝咖啡後的後遺症也會不同,讓孩子不再吵著搶大人的咖啡喝,而大人也不需要為了阻止孩子搶喝咖啡而動怒。

 

在這過程中,我沒有打孩子,我也沒有罵孩子,但我是真的如此用心的在教導孩子。

 

所以,我真的很不喜歡,有些陌生人,看到我女兒爬上階梯跳舞的時候,大聲的罵:『妹妹,妳再爬,妳回去會被妳媽媽打到在地上爬。』

 

我也不喜歡,女兒因為某個原因嚎啕大哭的時候,不認識的人莫名的跑過來說:『妹妹,妳再哭!阿姨生氣打打了喔!』

 

我更不喜歡,有人看著我女兒某個行為對我說:『這個回去要好好打一次才會懂,不要寵孩子,寵孩子不好,不打不成器呀。』

 

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我總會一次又一次的告訴孩子,我不會這樣做,我總要一次又一次的去面對孩子疑惑,去幫孩子解答,幫孩子了解。

 

我不相信不打不成器,但是,我相信,打了一定成『氣』,不管是父母打孩子的火氣,還是孩子被打的火氣,那都不是我所要的,我要的也不過是孩子『懂得!

 

因此,我很想告訴很多人,我不打孩子不代表我不教孩子,我想盡辦法讓孩子懂得一切事情的緣由,即使再困難的理論,我也會找出讓孩子能理解的方法,因為我知道不打不強迫,還是有方法可以教孩子。

 

我不打,我不罵,但是,我用好多好多的方法在教我的孩子,我不需要在人前罵孩子給大家看,來代表我克盡母親的職守,所以,也請不要不明就理的,幫別人打罵孩子。

 

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的尊重,或許我的教法有很多人看不慣,但是,請身為大人且自認為有資格教孩子與孩子母親的人,也請您尊重一個母親教孩子的方法。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

_MG_3110.JPG

孩子們的政治參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在我當立委助理的某一段時間,立法院旁邊常常出現一些很奇怪的人,有的人拿著丈夫的骨灰罈走來走去,還跟我們一起在小麵店吃麵,有的人在立委辦公室大樓的樓下放九百九十九朵的玫瑰對著某立委示愛。

 

奇奇怪怪的人非常的多,我每天來來去去的見怪不怪,有時候走過去還會加快速度的離開。

 

電影中『不能沒有你』的真實事件上演時,我是透過立法院的電視看到記者的轉播,看著那個無助的爸爸如何夾抱著女兒,準備跳下台北車站前面的那座天橋,那時候的我心想,這個人或許有精神疾病,該去醫院治療。

 

後來的我,看了電影,讓我我深深的反省,也愧疚當時我的冷漠。

 

而現在的我回想過去印象比較深刻的許許多多選民服務,其實真的會讓我很感嘆。

 

有些農民,自己的農作物血本無歸,他只能對著自己的農地無語問蒼天,有些卻懂得透過各種的管道得到補助。

 

有些農民,豐收之後才發現,自己種的農作物供過於求,價錢低到連採收的意願都沒有,而有些人卻可以透過政府的農業改良跟總總的支援去得到新的技術、新的施作方法,而種植可以讓自己賺錢的高價值作物。

 

有些電腦繪圖人員,每天接一點點的小案子,有許多的才華,卻在家裡等伯樂,而有些人拿著政府補助的龐大款項,去幫助自己的動畫公司賺錢。

 

有些人在家罵著政治人物沒一個好人,自己卻做不到每天清晨就到批發市場去握手、去菜市場握手、在路邊對來往的車子揮手、對每一個人打躬作揖、、、的日子。

 

也不去深思,這個世界沒有政治人物真的可以運作得宜嗎?

 

如果這個世界即使沒有政府制度,還是必須有人在於統治與政治的工作,那麼政治人物其實比政府制度更有存在的必要性。

 

那麼,當我們自己罵著政治人物的時候,難道就不是我們因為自以為高尚的不參與政治、不了解政治,而給予他們的縱容嗎?

 

在這個社會上,有些人就是可以拿到許多政府與社會的資源,有些人即使餓死在家中,也只能哭訴老天無眼。

 

這是社會的不公,還是,因為我們從來不讓自己與孩子去參予政治與議題的結果?

 

我們沒有讓孩子知道政府到底有哪些結構,我們沒有讓孩子知道這個社會有哪些資源可以去運用,我們沒有讓孩子知道,當自己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情時,他可以不需要帶著孩子去跳天橋,他也不需要拿著骨灰罈走來走去,他有哪些的辦法可以自我救濟。

 

而當別人知道政治體系的所有運作,知道該如何去監督政府、影響政府政策、知道該從哪裡得到補助的時候、、,我們酸酸恨恨的罵『特權』。

 

也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特權就永遠都是特權,弱勢就永遠就是弱勢。

 

女兒三歲這一年,我開始幫孩子找共遊與共學的團體,我們要的團體條件很簡單,也可以說很難,我們要這些孩子的父母們是在政治與自身中是曾經覺醒過,推翻了自己從小被灌輸的所有觀念,曾經完完全全的否定過自己的信仰,而自己去找出答案。

 

這樣的父母才能真的去反省自己的過往,當孩子有任何的行為問題時,不是往孩子身上打罵,而是從自身去找答案。

 

這樣的父母才不會口口聲聲說:『反正我的個性就這樣,沒辦法改。』,卻逼著孩子要去改個性與行為。

 

這樣的父母才能夠深沉的溝通、也能夠反省自己,對孩子夠尊重,對待孩子也不會因為找不出方法而打罵出手。

 

而另一個最大的條件在於,這些父母有足夠的政治參與度,他們可以帶著孩子走遊行,他們可以陪著孩子去了解一個又一個的訴求,他們甚至可以去參加一個又一個的選舉活動。

 

我很幸運的遇到這樣的父母們,女兒也真的很幸運的遇到那樣一群很特別的孩子們,有時候當別人帶著孩子出門踏青的時候,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們一起走向街頭反對八輕。

 

我們用孩子們懂得語言告訴孩子,為何要反對國光石化,經濟政策的層面在哪邊,環境因素又在哪邊,我們用孩子的語言告訴孩子,為何大家要走出來,主管單位是誰,每個標語上的內容又是什麼。

 

當別的孩子在家中看卡通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可能在聲援蘇建和案,用孩子可以懂的語言告訴他們何謂司法審判制度,其中問題又出在哪裡?大家又透過了哪些的協助來幫忙他們。

 

傳統總是告訴我們『政治很骯髒』,而不去管政治,卻忘記了,這就是當權者希望我們當個無知的順民,他們才能夠不受限制的為所欲為。

 

我們總以為孩子只要讀好書就好,卻不知道即使有好的學歷,進入了企業,企業體裡面也是一場又一場的商場政治。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長大有個穩定的工作,當個順順遂遂的公務人員,而公務人員工作的場合,存在更多的政治。

 

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當個領導者,卻不讓他從政治的思維開始思考政府結構跟統治的觀念,不讓他們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政治與社會運動去了解該如何議題塑造、該如何帶領群眾、該如何切進人心,該如何去觀察群眾、該如何去了解社會脈動。

 

現在的我們,每天除了帶著孩子上山下海的玩也參與一場又一場的社會運動與政治活動,我們在每一場的活動中跟孩子仔細的說明原委,我們知道當孩子一天又一天的長大,我們的話題會越來越具有政治專業。

 

我們也知道當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他們討論的不會是海賊王,而可能是某個社會關注的議題,某個政治單位的組織架構與提供的資源。

 

我們只是很單純的想要讓孩子知道。

 

你們或許長大後會想要當一個腳踩在泥巴中,感受泥土溫暖的農夫,但是你們一定是可以運用所有政府跟民間資源,去取得最好的技術、最多的補助、擁有最多的行銷方法的快樂農夫。

 

你們長大後或許想樣當一個廢寢忘食作畫也甘願的藝術家,那麼你們也該是一個知道如何取得政府與國際中對藝術家的補助、如何得到自己嶄露頭角的機會、如何將自己的作品推到世界的藝術家。

 

你們或許長大後只想要當一個工作時間穩定的公務人員,那你們也會是那一個懂得機關內運作、懂得如何影響決策的公務人員。

 

最重要的是-

 

不管你們做哪一個行業,你們都會懂得該如何拿到社會或世界資源、該如何對政府的侵權得到平反的人。

 

不管你們做哪一個行業,你們都會看懂政府體制中決策背後的目的,知道國際政治局勢,而保有你們該有的財產,甚至壯大你們的財富。

 

親愛的孩子們呀!

 

請跟著父母們開始了解政治與群眾吧!

 

當一個懂得社會與國際資源的人,

 

因為,

 

所謂的特權,只有給懂政治的人而已,而這個世界上,你可以得到資源的地方,不只有你的父母!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_MG_6657.JPG  



存在的理由(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在我決定懷有孩子之前,最大的考量點其實是很自私的認為,夫妻之間如果感情互相依賴的程度很高,那麼當有一方先行離去的時候,留下來的那個人又該如何度過生命中頓失依靠又沒有存在理由的生活?

 

於是,我生了女兒!

 

我想給兩個人一個面對這個世界最好的存在理由。

 

可是當女兒出生之後,每當我陪著她躺在她的身邊,看著她稚嫩的臉龐、陪著她一起均勻的呼吸,我才驚覺當初的我錯得有多離譜,因為有了孩子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存在是牽引著父母存在的最大理由與價值。

 

孩子離去的時候,也會帶走某部分的自己,帶走一部分活著的自己。

 

年輕的時候,在異鄉就學的我們,都會在有急難的時候互相幫助,有一次我去醫院的急診室陪伴車禍就醫的朋友,忙了一個晚上的我們終於在一堆檢查結束後得以有一撘沒一撘的聊著天,那夜的急診室人來人往,救護車來來去去,在我與朋友的談天過程中,忽然聽到整個急診室內一個淒厲的哭喊,那樣的哭喊在那種生離死別會常常出現的場合,聽起來格外的哀痛。

 

那聲哭喊驚醒了許多病人與家屬的注意,我也不例外的轉身過去看,那是一個母親哀痛的哭喊,在那一聲聲淒厲的哭叫聲後,那個母親反覆且失神的說著:『是我害死他的!』、『是我害死他的!』、『我昨天罵他,考這種分數,還不如死了算了!省得丟臉!』‧‧‧‧‧,一句又一句自責的話語反反覆覆的無法停止。

 

那個母親眼神如此的空洞、那種哀傷刺痛了每個人的心,聽了許多人對那個母親的苦勸,也聽了許多那個母親失神的自我責備,才了解到,原來孩子在學校的求學並不快樂,學校同儕給的壓力與老師對他的排擠讓他無法快樂的學習,孩子考試考得不好後,母親責罵他考這種分數沒有前途不如死了算了,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那個孩子真的選擇了死亡來面對一切。

 

那一天的夜裡,我跟朋友也無法再談天下去,我們感恩著雖然也因為車禍而來到急診室,畢竟,我沒有失去這個朋友,而她也沒有失去她寶貴的生命,我們不需要去領受那種哀傷,也不需要去看自己親人的傷痛。

 

在我的人生中,難免遇到許許多多的不如意,失戀的苦、被背叛的怨、被排擠的難過、不知道為何而活的茫然、、、、,許許多多成長中的辛苦,都讓我曾經有想要輕生的念頭。

 

我曾經一個人租屋在外,一個人在異鄉努力的生活求學著,我躺在那小小套房中的床上,生活的疲憊與未來的茫然讓我忽然有個念頭,如果,我就這樣離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依舊會繼續的運轉,或許要等到許久才會有人發現這裡有個殞落的生命,而那樣的事情只有一部分的人會哀傷,而這些哀傷只會持續一小段時間,沒多久過後他們依舊會繼續的在中秋節賞月、在過年的時候與親人互道恭喜。

 

那樣的心情很哀傷也很絕望,然而,幸運的我感謝這一路走來的自己,雖然生活中有苦有甜,我依舊如此的走來,沒有真正的選擇逃避。

 

有了孩子之後,生命忽然就如此的珍貴了起來,高齡產婦的我,忽然驚覺自己必須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我也希望孩子能夠在我的陪伴之下,早日學到可以快樂獨立生活的所有,因此,我努力的想要帶著孩子快樂的活下去。

 

而每當孩子生病感冒的時候、每當孩子用虛弱的眼神看著我的時候、每當我抱著孩子進出醫院的時候,我內心的恐懼總會不自覺的油然而出,我會想起那個在急診室聽見自己孩子被宣布死亡的母親,我會想起她淒厲的哀嚎,我會想起她宛如死亡般空洞的眼神,我會想起她那種今生無法再有笑容的哀傷。

 

那樣的恐懼常常徘徊在內心深處,就如同鬼魅一般,不曾真正離開。

 

於是,我努力的讓孩子去感受著生命中的一切、去感受躺在草地上的感受、去感受風吹過臉頰的幸福、去體會聞花香的幸福、去品嘗每個食物的不同,我努力的想要讓孩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覺到幸福,而讓她有更多更多的快樂去面對這個世界。

 

我想努力的給孩子存在的理由,我也很努力的想要阻斷孩子放棄生命存在的理由。

 

然而,我卻發現阻斷孩子放棄存在的理由實在太難了,因為,在台灣這個社會,隨時隨地都用死字在教育孩子!

 

『你吵死了!不可以安靜一下嗎?

『煩死了!去旁邊!

『熱死了!什麼天氣嘛!

『冷死人了!

『討厭死了!

『丟臉死了!

『死了!糟了!

『死孩子!

『那是什麼死人骨頭?

『爽死了!

 

那時候的我才發現不管是天氣太熱、天氣太冷、心煩、討厭的人、不開心的事情、甚至開心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跟死扯上關係時,我的口頭禪也不自覺的有許許多多的死字。

 

雖然那是大家口口聲聲無意識的口頭禪,我卻也是很用心的認真思考,我要不要把這樣的口頭話語在不自覺中傳給孩子?

 

我努力的想著、想著卻想起了那個在急診室的母親。

 

我想著她失去兒子的痛苦,我想著她這麼多年以來,她後不後悔明明她如此的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明明是想要孩子努力的讀書有好未來,明明不想要孩子死,那麼,當初為何要如此輕易的講出那句話『考這種分數,還不如死了算了!省得丟臉。』

 

她後不後悔當初那一句隱藏真心的口頭禪?

 

那一句『不如死了算了!』,是不是在孩子選擇死亡之前,如此像鬼魅般的在他腦海中盤旋?

 

現在的我,很努力的讓自己改變說話的用詞,很努力的不要三不五時就加個死字在生活用語當中。

 

人的一生,或許我們沒有辦法去決定自己生命的長短,也沒有辦法去決定身邊親友的生命長短,然而,我可以讓孩子去體會生活中點點滴滴每天可以幸福存在的理由,也努力的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想方法解決的行為模式。

 

生命之中,多一些存在的理由、少一點放棄的想法。

 

孩子給了我,人生最大的存在理由,希望我也能給孩子許許多多存在的理由。

 

而剩下的,當母親的我,也只能珍惜每個當下、每個瞬間了。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_MG_1646.JPG



要玩就要樂(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曾經,我在一個立法委員辦公室當國會助理,我的委員跟別人不一樣,出國不是助理幫忙訂個機票、機場接送對他揮揮手後,就可以在辦公室享受著老闆不在的輕鬆與幸福。

 

我的老闆要出國前,助理除了請旅行社安排訂票事宜之外,還要聯絡駐外人員安排許多的事情,讓老闆跟老闆娘一下飛機就有駐外人員接機,快速通過機場公務門、用黑頭車當委員的代步車、提供當地行動電話讓委員與夫人使用、安排高級住宿與用餐、安排各種參觀行程、甚至安排委員跟夫人在飛機上要享用的滷味。

 

委員們出國名義上是考察,其實遊覽居多,又有當地許多單位的『贊助』與『歡迎』,當然都可以玩的很盡興,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行程安排下,身為行程祕書的我其實比別人更有機會隨著委員與夫人出國考察,只是,我每次都想盡辦法的推託,自願犧牲出國的機會,在辦公室留守。

 

有一次一個新來的助理被我舉薦陪委員跟夫人出國考察,還沒回國就打國際電話回辦公室狠狠的罵我一頓,他才知道助理跟委員出國簡直是個二十四小時的傭人,白天要安排行程、提行李、買票、買委員們的物品,晚上要安排委員們活動跟打麻將的食物,半夜委員睡不著還要想辦法。

 

一天二十四小時中,不但根本沒有一點點空閒時間,每天挨罵、跑腿的心情更是讓他們痛苦不堪。

 

後來,有一次我以護照遺失的藉口推掉了陪委員們一同去歐洲考察的機會,許多人聽了都說我傻,有人付費給我吃喝玩樂去歐洲有甚麼不好?

 

他們卻不知道,我不希望我對巴黎的第一個印象是委員跟夫人在香榭大道逛精品店,我卻跟個小女傭一樣在旁邊扛夫人的戰利品,口渴的看著別人手上的咖啡舔嘴唇、吞口水。

 

我也不希望我對羅馬西班牙廣場的第一個印象卻是,夫人跟委員在飯店裡面大打出手,而我必須要去擋在中間當他們的沙包。

 

我不希望我對凡爾賽宮的印象是,因為拿錯了夫人要的飲料,而被當眾破口大罵。

 

對我來說,出去玩如果沒有樂,那就別浪費精神去受折磨了。

 

後來的我,一從那個工作離職就真的跟Benson去一趟歐洲,我們選擇了自助旅行,不需要配合別人的行程一直趕時間,我們可以就坐在羅馬的西班牙廣場對著鴿子發呆,不需要因為旅行團中有夫妻吵架而敗了整團的遊性。

 

我可以自由自在的想多留幾天就留幾天、想躺在草坪上看天空就躺,想坐在河邊寫明信片寫一個下午就慢慢寫,那種隨心所欲的輕鬆才是旅途中最大的快樂。

 

有了孩子之後,我常常帶著孩子到處跑,參加一場又一場媽媽們的聚會、家庭的出遊、遊戲團體,也參加一些爲孩子辦的共遊團體,只是我常常想,這些孩子們真的快樂嗎?

 

到集合地點之前,孩子們是不是要忍受父母們一再的嘶吼『快一點!』、『吃快一點,來不及了!』、『鞋子穿快一點!』、『再不快點媽媽走囉!』,那樣不愉快的出門?

 

在車上,孩子們需不需要忍受因為去哪裡?怎麼走?怎麼聯絡?走錯路?,父母之間的爭執與對罵?

 

在那個小小的車內空間中,忍受父母吵架的緊張與對峙?

 

到了該遊玩的地方,孩子可以不可以放鬆下來慢慢走、慢慢觀察,而不是被逼著去聽一個又一個講解?聽一個又一個解說?甚至還要被考試?

 

孩子可不可以,只在門口的魚池邊餵魚,而不去玩裡面一樣又一樣的設施,而不會被罵浪費錢?

 

孩子可不可以恣意的奔跑,而沒有父母親在後面喊罵?

 

孩子可不可以趴在泥土上翻滾,而不需要被罵?

 

孩子可不可以試著爬上樹,在樹上看著媽媽對她微笑,而不是緊張到大吼大叫?

 

孩子可不可以不去玩每一樣設施,只是躺在草坪上看著雲發呆?

 

孩子們可不可以玩到全身濕答答的相視而笑,而不會有大人在那邊大吼大叫的說:『會感冒』

 

孩子可不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玩,沒有大人的叫喊與謾罵?

 

有時候,在某些共遊的場合,我會覺得孩子在家有父母管,出外就好像有一堆爸爸媽媽來管,不是看朋友被罵,就是害怕著等著被管、被罵、不然就是怕哪時候自己要被罵給別人看。

 

孩子爬山的時候走比大人快被罵跑太快、走比大人慢被罵慢吞吞、停下來看一下路邊剛發現的花草被打頭、摸到土地手變髒媽媽的手馬上打下來、吃太少被罵、開心的太大聲被罵太吵、不開心跟大家笑被罵不大方、、一整個健行下來我都快瘋了,更何況孩子?

 

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跟朋友出遊,誰帶爸媽來就會被我們貼上『不上道』的標籤,讓我們無法玩的盡興,從此就不會約這個朋友了。

 

我想過兩年,我會不會也是一個『不上道』的母親?一個孩子不願意跟我出遊的母親?

 

很多人告訴我,孩子長大了就不會跟父母出遊了,我常想,到底是孩子不想玩了,還是,當她有了自主行動的能力,她們就恨不得擺脫父母,只因為跟父母出遊,只有苦、沒有樂?

 

更沒有那種放鬆的自在。

 

就如同我跟委員出國一樣,再美麗的風景即使是巴黎、即使是倫敦,也只會留下苦痛的回憶,沿路被管、被唸、被罵、被限制、被要求、、、?

 

孩子三歲的這一年,我很幸運的找到一個孩子的共遊、共學團體,一起出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喊孩子、沒有一個人追著孩子要喝水要換衣、沒有一個人管孩子是不是趴在泥巴上、沒有一個人管孩子要不要去躲雨、沒有一個人管孩子們的爭執、我們就像一群牧羊人,只是把孩子帶到那個空間,讓他們自由與自在。

 

我看著一群三歲的孩子們赤著腳手拉手一起去追雉雞、一起爭先恐後想爬上樹、一起在雨中淋雨玩泥巴、一起觀察蜈蚣、一起去面對爭執、一起學妥協、一起學合作、一起學著找朋友、一起學著互相尊重、一起觀察、一起在一個地方找樂趣。

 

這些沒被父母吼罵、打罵的孩子,也不會打罵別人,在這個共遊的團體中父母跟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的意見跟大人的一樣重要,沒有權威性的管理,沒有權威性的命令,連天冷了要不要多搭一件衣服決定權都在孩子,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卻不能強迫。

 

受傷了,父母們告訴孩子所有可以處理傷口的方式,讓孩子自己選擇;而其他的孩子也會在旁邊爭先恐後的安慰與分享自己受傷的經驗。

 

父母們觀察孩子的行為卻不出聲,而對於孩子們的狀況,我們會拿出來討論,是真的認真的把每個孩子的互動拿出來討論、分享、找問題與答案,而不是『你怎麼可以打人』跟『沒關係他不是故意打你的』這樣帶過。

 

現在的我,看著每次出遊時孩子們開朗快樂的畫面,我不但感恩老天,我的孩子可以遇到這些玩伴、認識這些特別的父母,我也時時的警惕自己,從現在開始當一個上道的母親,一個孩子長大後也願意跟我出遊的母親。

 

一個不打擾孩子玩興的母親。

 

一個真正讓孩子玩的快樂的母親。

 

一個尊重孩子遊玩過程自在放鬆的母親。

 

一個即使看著孩子滿身泥巴、即使自己也被孩子們潑了滿身的沙,在看著孩子燦爛的笑容時,心中盈滿幸福的母親。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_MG_1944.JPG

錢一點都不髒(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從小,我就永遠搞不懂,為何大人都要跟我說:『不要亂摸錢,錢很髒。』

 

後來的我知道了,錢本身並不髒,髒的是因為太多人用過,所以上面的細菌多,那時候的我才懂,原來錢不髒,髒的是上面的細菌。

 

然而,即使知道了『錢很髒』的這句話的原由,而那句話卻如同緊箍咒一樣,從小到大在我的腦海中徘徊不去。

 

讀了政治之後,我更知道,從沒有過民主政治與民主教育的華人社會,許多的統治者為了怕有許多的人『富可敵國』、怕太多的商人了解政治去得到利益而傷了政權,都會灌輸民眾反商情結。

 

於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灌輸著『錢很髒』、『有那幾個臭錢、、、』、『有錢有什麼了不起!』、『有錢不能解決所有的事。』、、、、、、等等的反商與反金錢的思維。

 

在立法院當助理的時候,我每天看著一件一件的法案在我前被提出、被連署、被討論、被質疑、被通過,我看著雖然大家都喊著選舉選人不選黨,在議場內,黨鞭舉起圈圈的牌子時,沒有一個同黨的立委敢按下反對的按鈕。

 

我看著這些立委一簽名就決定了上百人的生死,我看著這些立委一舉手就決定了上百萬人的飯碗,我看著這些立委們一個按鈕,就決定了把人民口袋的錢,轉到別的地方。

 

我看到了一個法案過了,會有多少人受益,讓我了解了何謂『身在公門好修行』

 

我也看到了一個法案過了,會有多少人看著他們的工作機會慢慢不見、慢慢的養不起家、慢慢的造成一個又一個的家庭悲劇,那個時候讓我知道何謂『造業其實很簡單』。

 

我曾看過企業家,一出手就捐了很多器材給偏遠小學的孩子們,一次好幾千人受益,我也曾經看過有人放棄了自己大好的前途,窮到連買便當的錢都沒有,只為了幫弱勢發聲。

 

我常常在想,為何我們都受著威權的荼毒,一直相信清貧的人才是真的有人格?富有的人一定為富不仁?

 

為何我們總是認為,為了搞運動犧牲自己的人生、身無分文才是真的高操情結,而富有的人一出手就上萬人受益卻是種『施捨』?

 

我們一邊想要有錢,內心卻如此看不起錢。

 

我們一邊很想要當個有錢人,卻被教導著言語間、內心中,如此看不起有錢人。

 

我們很愛錢,卻被教育著要嫌錢髒。

 

內心與外在一直的拉扯著,活得如此痛苦。

 

我們被教育著反商、反金錢,一代一代下來如此的理所當然,積非成是。

 

卻忘記了,有錢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有錢可以參予更多的政治,推一個法案,上百萬人受益。

 

我們被教導著,『錢很髒』,卻沒幾個大人會馬上接著告訴我們,是因為上面的細菌髒。

 

我們被教導著『有錢有什麼了不起!』,卻沒發現講這句話的大人,其實只是嫉妒與不甘。

 

我們被教導著『有錢不能解決所有的事。』,卻沒有大人接下去講『有錢可以解決大部分的事情。』

 

我們被教導著『這世界上有錢買不到的東西。』,卻沒有大人接下去講『錢可以買到大部分的東西。』

 

親愛的女兒呀!

 

妳的母親我,從來不會跟妳說『別摸錢,錢很髒。』

 

妳的母親我,每次到了超商總會給妳一些零錢,讓妳投在愛心箱,告訴妳:『妳好棒,妳的錢救了人、幫了人。』

 

親愛的女兒呀!

妳的母親我,從不會用著鄙視的語氣跟妳講:『那些有錢人、、、、。』

 

我會告訴妳:『我們有錢人可以、、、、。』

 

親愛的女兒呀!

 

妳的母親我,會在妳面前告訴妳:『銅板別亂丟,錢是我們的好朋友,跟著我們一起生活,所以別亂丟!

 

妳的母親我,不希望妳落入威權者的圈套,不希望妳跟我一樣覺得即使正正當當的賺錢,拿人家的錢還會覺得很不好意思。

 

明明別人欠妳的錢,妳卻不敢開口討回來。

 

妳的母親我,不希望妳要經過內心明明很想要富足,嘴巴卻排擠富足的拉鋸。

 

親愛的女兒呀!

 

妳的母親我,只想要告訴妳───

 

 

錢,一點都不髒。

 

 

 

髒的是人心。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_MG_1192.JPG



敷衍的父母(圖文: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

 

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曾經遇過一個老闆,雖然每天穿西裝打領帶坐著百萬名車且擁有自己的司機,卻掩蓋不住他的十足草莽味,與自己學識上不足所擁有的自卑加上認為自己有錢有勢間的自傲。

 

在這個老闆身邊做久了,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看得到,有人說他曾經幹過黑道,身上還有幾個彈孔痕跡,有人說他曾經開過酒家、有人說他娶過一個酒家女,有人說他年少只是在當一個做鐵窗的小工人,然後進了黑道、進了政治、拋棄了那個酒家女娶了一個有錢的女人,然而一切都是同事與親友間的聽說,我沒有真正的去考證過。

 

有一次,老闆喝了點酒,在半醒半醉之下,大聲的喊著:『老子從小到大,我老爸都說我們是窮人,什麼都買不起,我國中就跟人家混幫派,我就是要告訴大家!他奶奶的 ~我會是個有錢人,老子什麼錢都敢賺、什麼錢都要賺、我就是要有錢!!現在,老子什麼都買得起了~

 

而就如同他自己說的,他什麼錢都敢賺,什麼事情都敢作,而我也當然選擇快點離開,避免為了工作惹了一堆禍上身。

 

女兒出生之後,或許是因為從小當個野孩子的我很少穿漂亮、亮眼的的美麗衣服,所以,就好像為了彌補自己內心想要的童年一樣,我認識了一個專賣日本製童裝的老闆,不但給我好貨也給我好價錢,於是三不五時我就會去幫我女兒買一堆美麗的衣服回家。

 

老公常說我買太多玩具與衣服給孩子,也常說我太寵孩子!

 

也不只有一個人曾經跟我說過,現在公司中新進的小朋友都吃不了苦,一問之下原來是從小父母太寵,要什麼有什麼,所以都吃不了苦.

 

老實說,我不覺得該教孩子懂得吃苦,而是該教孩子懂得腳踏實地。

 

只是,我在想,到底是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不好?還是要什麼沒什麼的孩子比較沒出息?

 

媒體、教育學者大家都在呼籲父母,不可以過度寵孩子,不可以讓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只是,我看到許多要什麼沒什麼的孩子,反而為了錢不擇手段誤入歧途的不在少數。

 

我想,事情的重點或許不在於孩子要什麼有什麼,也不在於孩子要什麼沒什麼吧!?

 

孩子吵著要買玩具得時候買給他,或是父母看到東西想買給孩子滿足自己購買欲去討孩子歡心的時候,其實都是父母在敷衍著孩子的行為,買了孩子要的東西後,孩子就不吵了還給你燦爛的微笑,然後父母就會自我安慰的想:『孩子快樂就好!

 

這中間,很少有父母肯蹲下來慢慢的問孩子:『為何要這個玩具?』、『這個玩具的價格值多少?價值又值多少?』、『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有沒有迫切性?』,讓自己聽聽孩子的需求,也引導孩子思考呢?

 

又有沒有家長告訴孩子,錢從哪裡來?

 

父親該上幾天班,每天要畫多少設計圖?跑幾個住宅監工自己的設計,才可以買這個玩具?而父親上班賺錢的這個才能,又是長輩花多少錢去培植的?

 

一個一千元的玩具,一個作家要賣幾本書才買得到?

一個老闆要賣多少碗牛肉麵才賺得到?

一個油漆工該塗幾面牆的油漆才賺得到?

一個魚販要賣多少魚?

一個企業家要賣多少產品?付出多少研究成本開發與行銷產品?(練思考順便練數學)

 

有錢的父母,花錢買給孩子東西就打發了,或者丟下一句『不行!你玩具太多不可以再買了!』,沒錢的父母,直接罵了一句:『你當你老爸有錢人呀!』、『搞清楚你沒那個命!』,兩種方法,都可以在短時間打發掉孩子,父母樂得輕鬆,孩子真的學到該學的東西嗎?

 

或許是因為父母跳過這一步又一步的思考步驟,直接買或罵來回應孩子的需求,所以,孩子們不懂得賺錢就是該這樣一步又一步、思考再思考、評估又評估而得來的,因為少掉了過程,所以孩子不懂得去享受成功之前所必須要付出的過程,孩子也不懂得,賺錢也有許多種方法。

 

或許因為錯過了這些過程,所以很多年輕人進到了新的公司,看到了在這個公司混一輩子也不過跟主管一樣而已,直接看到結果,卻沒有看到那個公司可以讓他學到多少東西、得到多少見識,而就對自己的工作興趣缺缺、什麼都提不起勁來,也因為這樣,孩子想要快速賺錢,卻不去努力付出,因為,他們要簡單而快速的解決,就如同大人對待他們一樣。

 

我想了很久,或許問題得癥結不在於父母有錢沒錢,也不在於寵不寵小孩,而在於,父母的敷衍態度,聽孩子說話的敷衍、了解孩子需求的敷衍、教育孩子態度的敷衍!

 

Benson是個室內設計師,有一次在百貨公司監工的時候,整個工地塵土飛揚,到處都敲敲打打打,中午休息時間,所有的師父在工地中席地而坐吃起便當,其中一個泥水師父看著自己手中加了塵土的便當感嘆的說:『做的要死要活,也不過為了這口飯,其他賺給孩子花的錢,孩子還不把錢當錢!』,Benson聽了好感慨,我卻想,有幾個父母讓孩子真正了解父母賺錢與用錢的過程?

 

當女兒一天天的長大,我慢慢的開始學著抑制著自己的購物慾,帶著孩子到超市購物的時候,我會抱著她或蹲下來,眼睛跟她同一個高度,一個一個產品介紹給孩子認識,然後跟她說家中需要買什麼,哪些東西今天不買?哪些東西可買可不買,哪些東西我買便宜的,哪些東西為何我選貴的,哪些東西因為是中國製造有品質疑慮所以我不買。

 

不管孩子懂不懂,我一點一滴的告訴她,告訴她我買東西時,心中的所有考量。

 

我也從小讓孩子自己付錢,坐車的時候付錢、買東西的時候付錢、便利商店的慈善箱我也讓她每天投幾個零錢並且大力的稱讚她的善心讓世界更美好、我讓她看有老闆賣玩具賺錢、有老闆賣彩券賺錢、有人上班賺錢,每一個現象我都一點一滴的告訴孩子。

 

帶著孩子去提款機領錢的時候,我抱著孩子告訴她:『這是提款機,因為父親去工作、去設計、去監工,賺到的錢匯入銀行,然後媽媽跟爸爸就可以透過提款機領錢出來!.....』,雖然孩子不懂,雖然一手抱著孩子一手還要領錢很痛苦,但是,我寧願這樣一點一滴的告訴孩子,讓孩子真正的了解所有的過程。

 

我總該讓孩子知道,錢不是平白無故得來,也不是可以隨便花費的

 

理財專家常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而我努力的告訴我自己,在用錢花錢這一方面『我敷衍孩子,孩子就會敷衍全世界,包括他與父母的人生!

 

祝福大家!


祝福我的國家~台灣

 



Antonia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